出埃及记第廿六章-《圣经背景注释》
出埃及记第廿六章-《圣经背景注释》
出埃及记第廿六章
二十六1~6 基路伯图案的细麻布幕幔 圣幕的四层幕幔中,这是最里面的一层。它由十张彩色基路伯图案的细麻布组成。每张长二十八肘,宽四肘(42×6呎),每五张缝合为一,形成两大张幔子。这两张幔子则用蓝色的圈子和金痕扣接为一(总面积60×42呎)。
二十六7~13 山羊毛幕幔 这一层山羊毛幔子的功用,是保护盖在圣幕上面的细麻布幔子。它和细麻布幕幔一样也是十一幅缝合的幔子,再用圈子与青铜痕扣接为一(总面积66×45呎)。
二十六14 公羊皮盖子 遮盖圣幕顶部的第三层幕幔用硝制公羊皮制造,圣经并没有说明它的大小。中间的这两层可能有双重功用:除了保护圣幕以外,可能还象征经济上至为重要的二种牲畜(绵羊和山羊)。
二十六14 海狗皮顶盖 圣幕幔子的材料由最幼细的布料,逐步进展到最坚粗的皮革,足以严封里面的圣所。这个用「海狗」或海豚皮所造的第四层(这是防水的最佳材料;见二十五5),圣经也没有说明其大小。
二十六15~30 架构 支持遮盖幕幔的骨干用皂荚木制造,包括了三面由竖板所组成的墙壁。这些竖板用榫头和横闩相连,插在镶了金银的槽座上。整个建筑物长三十肘(45呎),宽和高都是十肘(15呎)。
二十六31~35 圣所的幔子 这幔子在圣幕里面,把一个立方形的空间分隔出来,所形成的内圣室称为至圣所,作为存放约柜的地方。这张十肘(15呎)见方的幔子,是用彩色线和细麻布造成,悬挂在四根插于银座的镶金柱子之上。这张幔子和圣幕最内层的幔子一样,也是绣上了基路伯的图案。
二十六1~36 圣幕的设计、大小、陈设 圣幕是个长方形的建筑(宽50肘,长100肘,即75×150呎),里面分作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75×75呎)圣所。圣幕的神圣地带共有三个:约柜安置在至圣所里面,圣所幔子外方的圣所是存放灯台、香坛、陈设饼桌的所在,祭坛则设于外院。圣幕和祭坛各都是安放在自己的正方形圣所中央。外院的入口是在东面,宽二十肘(35呎)。外院是进入(屋轴沿东西线搭建的)圣幕最圣洁地带的惟一途径。设计相仿的活动建筑(幔子悬于镶金的柱子或横梁之上),早在主前第三千年纪中叶已经在埃及使用,圣用俗用的都有。第十九王朝的埃及王帐有两个房间,但外室的长度是内室的双倍。
二十六1~36 古代近东的活动神殿 虽然活动神殿的例证,没有一个有圣幕这么完备,贝督因人(古今皆然)从转移扎营地点时,有圣物和活动祭坛随行却是不争的事实。古代近东文献又有记载祭司携带神像和各种装备,周游全国各城镇的行程表。这作法容许神明访问神庙,巡察首要庙宇在外所有的设施,以及参与不在首都举行的周年庆典。迦南的宗教文献亦提过作为神明居所的帐幕。考古学家在亭拿找到主前十二世纪一个米甸庙帐的遗迹,这帐棚也是幕幔挂在柱子上的形式,但却不是活动的建筑。
二十六1~36 直轴设计的神殿 古代神殿对称的建筑,显示古代人对神圣地方的几何是何等重视。神明被视为宇宙权能的核心。故此至少在象征的层面上,神殿必须分为一系列圣洁程度递增的地带,并且祭坛和代表神祇临在的对象,亦当安置在最神圣地点的正中央,以求反映神明的核心性角色。这设计形成权能与威严的焦点,能使向这神明作出的祈祷、祭祀、求告更有效力。考古学家通常是按照进入殿内深处之房室的排列,以及代表神明所在之主室所朝的方向,来将这些庙宇分门别类。在「直轴」(direct axis)设计的建筑中,从祭坛直行就可走进内殿(cella);但在「曲轴」(bent axis)建筑中,从祭坛前行却需拐弯九十度,才能走到偶像所立之处。直接进入长方形的内殿时所经过的门口,有些开在较短的一面墙壁(长室〔long room〕),有些开在较长的一面(宽室〔broad room〕)。圣幕的设计是「直轴」的形式,但却不是长室,也不是宽室,因为至圣所(内殿)是正方形而非长方形的。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