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27章查经资料
使徒行传第廿七章-《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廿七章
九 往义大利的旅途(廿七 1 ~廿八 16 )
写完了好几章审讯和讲辞之后,路加相当详尽地转述保罗由巴勒斯坦上义大利的航程,栩栩如生地做个结束。这段叙述的长度,与全书的比例,占很显著的份量,尤其是骤然看来,叙述的历程对使徒行传的神学目的,似毫无贡献。路加可能也受当时写作风气的影响:航海故事,沉船风险,从古时荷马的作品以至今日,都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此外,有人说可能路加心目中想针对一流行的观念,说一个坏人必遭溺毙的命运,罪有恶报(廿八 4 ) 310 ;他于是叙述保罗怎样从深海逃生的故事。同时,保罗在大半记载他个人角色的故事中,以英雄姿态出现,对水手们预告风险,在危难中安抚他们,甚至在救了一船的水手乘客上建了功劳。这里强调的,是神掌管保护保罗的性命。这样,这故事岂不切合了作者文学及神学上的用心 311 ?
因此,这一段记述的历史性,就自然遭受挑战了。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段航海记叙若把保罗的名字删去
(廿七
9
~
11
、
21
~
26
,卅一
33
~
36
、
43
),余下的就是一个海上的故事,路加拿来作保罗行程的背景罢了(
Dibelius p.204
~
206
参
Conzelmann p
1. 罗马巡抚既决定遣送保罗和他的同伴(这里再用“我们”)往罗马去,就安排了百夫长和一小队兵,押送他们和其他囚犯回去。这里描述保罗及同伴上罗马,似轻描淡写;事实上,只有保罗是受捆锁的,除非亚里达古(第 2 节)也是。路加自从上一段“我们”的记叙(廿一 18) 之后,到底留在何方,我们并不知道,多半认为他留在巴勒斯坦,搜集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前半部的资料,这当然有可能,但没有实证。( 他们 ) 交给\cs8 这含糊的说法,一定是指罗马当局。犹流是监管囚犯的罪过官员的外邦名字。据说他属于 奥古斯丁兵团 ,查出来是 CohorsAugusta I ,是奥古斯丁时代驻叙利亚的辅助步队,可能是在 Batabea (亦即巴珊\cs16 Bashan ,加利利海以东),当时是希律亚基帕二世时代。问题是,一个辅助步队的百夫长,会被派遣送囚犯上罗马吗? Ramsay 说( pp.315, 348 )犹流是 Frumentarii 之一员,专任王上的快信递送,不过第一世纪来说,从这些人的名称看来,任务在监察各省对罗马的粟米供应,后来才负有警卫的功用;因此,这一看法大可删去了( Sherwin-White p.109 )。
2. 保罗的航程对古代海路,提供了鲜明的一瞥。一般而言,船只多沿地中海岸航行,且避免冬天行船的。这一行人起初乘的船,从 亚大米田 来(亚大米田位于小亚西亚西岸上端的一海港,离特罗亚不远),可能正要沿 亚西亚 各港口回母港去。百夫长的心意是希望在其中一个港口,可以把这班人转上往义大利的船上去。
路加补充说同行的人中, 有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 。这补述最自然的解释是他乘这艘往爱琴海地区的船回家去。他在门 24 及西四 10 再有出现过,不过,却是保罗的同伴,一同坐监的。若这些书信是保罗从罗马监牢写的,那末这时亚里达古可能是陪伴保罗上罗马的了。无论如何,路加一定与保罗同行至罗马。这里提亚里达古,在故事情节上并没有补充什么,不过却表示了此乃实录可信。
3.
船从该撒利亚前行至
西顿
,有六十九海哩距离(不是布鲁斯,
Book
p.501
所说的陆上哩程)。因此可以一日之间航行很远。保罗获准往
朋友
那里去,
受\cs8
他们的
照应
,就如享受他们的陪伴,或吃一顿饭(我们不知道古代船上的膳食如何,也许也不会太上乘的了),同时接受他们赠送的旅程资助(参廿八
14
)。希腊原文“朋友”作“那些朋友”,指明可能是基督徒,正如约三
15
所说的。这字眼在第一世纪别的集团也有使用,但
Sta/hlin
(
p.314
)认为信徒用这字源于耶稣门徒之间的用法(路十二
4
;约十一
11
,十五
4. 离开西顿,要往每亚去,直接的航线应是沿 居比路 岛西岸行,保罗先前从帕大喇往推罗(廿一 1 ~ 3 ),正取这一路线,不过相反方向就是了。可是由于夏尽初秋时节,风多偏西或西北,因此沿居比路东面 背风 岸,则较为容易,沿着岸边行,又可以争取海岸的晚风。
5. 绕过居比路,船就驶出了大海,可能仍沿岸边行,经过 基利家旁非利亚 ,有晚风和西海潮相送,一直来到了 每拉 ,是 吕家 的海港 312 。
6. 从埃及到义大利,有一条很吃重的贸易航线,专运粟米供应罗马广大的人口。由于古代船只未有足够的抗风设计,从 亚力山大 的船自然就要顺势向北先到每拉,然后依傍着亚西亚海岸,作第二段的航程。粟米贸易操纵在私营商人手上,由于罗马命脉所系就承受特别优厚的待遇,监管保罗的百夫长,必毫不迟疑地打算利用这一艘船上罗马去了。
7. 我们假设这艘亚力山太的船向西开行,一心想在冬风来临前到达义大利,否则航行就有困难了。可是一从每拉起程,气候就不容他们达成愿望了。因为当时吹的是西北风,船只好不容易才向西走到 革尼土 ,花了好多时日; 革尼土 是小亚西亚西南尖端的半岛。经文说的风阻,不清楚是指往革尼土受阻,还是从那里起行受阻( RSV )。一般航线是从革里底北岸沿海经过的,这次却绕过了革里底的东端( 撒摩尼 角),为要沿着岛的南岸( 背风 岸)继续向西进发。
8.
即或如此,航程仍然十分困难,勉强来到最近的一个海港佳澳:从古代资料查不出这个地方来,但现在辨认出是当今的
Limeonas Kalous
(或
Calolomonia
),位于
Matala
角以东十二哩(
9.
这一程已走了好一段日子,船也似乎再也离不了海港,因为天气仍然十分恶劣,结果冬天前航海的日期已过了。路加用禁食的节期来说明,就是犹太人的赎罪日,是提斯利月(即十月)十日;不过由于犹太历法是阴历,月份的位置每年不同,大概在九月到十月这段时期。根据布鲁斯,(
Book
p.506
),公元五九年的赎罪日落在
10. 这时保罗插手干涉了。他简单地警告当前的危险,任何人见当时的月份和气候不顺,都会这样说的。这时出海, 船 和 货 势必受损,船手和乘客也难保。这里有两点不大肯定,第一、未知保罗是否在作启示式的预言(参廿七 21 ~ 26 );若这常理式的见解有从神来的启示,记述中没有明文说出,但保罗并非说可能遭难,而是肯定指出危难当前,这样大可支持有神的指引在背后的假设。第二、这里没有说明他对谁说的。 Ramsay ( pp.332 ~ 335 )说当时是水手与乘客的集会,百夫长充召集人。我们没有根据去推翻这可能性,不过作为囚犯的保罗,能参与这种讨论,倒也奇怪。或说是一般谈话的场合,但第 21 节却暗示保罗得以对整船的人发言。保罗若可以接近百夫长,显然他必已这样做了,而又被视为受捆的罗马公民,尚未定什么罪名,那末他可以向百夫长建议,又可以对掌船的说话,就并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了。要记得,当时船上相当挤逼的情况,不容许船长、船员、乘客等,有多少分隔的可能。
11. 百夫长看来是船上掌权的人, Ramsay 说该船是皇家军船,因此船上的军官就成了船员的指挥了。不过这看法近代学者不大同意,认为这船不是国家操管的,只不过服务国家而已。因此较有可能的,就是掌船的询问百夫长的意见,而百夫长则信赖船员们航海的专门知识。掌船的本在船主之下, 船主 不过刚巧在船上吧了。前者负责实际航行,后者则承担全部责任。
12.
掌船的考虑佳澳不是个过冬的港口,因此前两节所讨论的,只是关于把船驶到沿岸另一好过冬的港口,而不是要不要驶往义大利了。
J. Smith
(
The Voyage and Shipwreck of
13. 就此开始了风暴沉船的险剧,印证了保罗的推测。预期的旅程很短,不过是一天的路,有了温和的南风,似乎不难达成。于是船启程了,小心翼翼地贴着岸行驶。
14. 可是水手没有预算风向会突变,一股劲风从岛内陆吹来,从山向东北而下。那风名叫友拉革罗,在拉丁碑文中印证这字 314 。似乎是希腊字 Euros (东风),和拉丁字 Aquilo (北风),两字的揉合;因此,可能是水手给东北风的名号。
15. 船在风暴中困住了,古时的船在大波涛中根本无能为力,水手只有任船随风而去,别无他法;赫肯( p.701 注 4 )表示当时一定在用前帆,否则根本无法驶舵。
16.
船贴着
小岛高大
的
背风
岸行,高大是当今的
Gavaho
或
Gozzo
,离革哩底约廿三哩(
17. 水手再做了一重保卫工夫,用 缆索捆绑船底 ( RSV ),意思并不清楚。这里有两个字,第一是解“帮助”,可以泛指防卫措施,也可更明显地指航海用的工具,例如缆索,或一组滑轮。后者似乎较合文意,但也没有别的旁证可以肯定。第二个字是“捆绑船底”,有几个意思,一、用绳垂直地把船旁的板绑紧(布鲁斯, Book p.509 );二、用绳垂直地把船身由船头至船尾纵线式绑起来加强它(赫肯\cs16 p.703 n.1 );三、用绳在船舱内横绑起来以加强它:四、用绳纵线式从船头到船尾拉紧,防止船背破折( H. J. Cadbury BC. V. pp.345 ~ 354 )。依现有的知识,很难肯定谁是谁非。唯一可以肯定的,缆索是希腊战船的装备之一,是绳子或缆,通常有四至六条,且(至少在一个例子中)足够纵线绕船一圈之长度。此外,我们知道第一种方法是当今仍证实有用的,而第四种方法则用于古埃及船,以防背受折。
水手们恐怕船难免会冲向赛耳底,这是流沙浅滩的地带,在利比亚
Libya
海岸外,传说是航海的险地,正如今日的“百慕达三角”一样。虽然那时还距离有三百八十哩(
18 ~ 19. 可是这些措施都无能为力,船遇着大风浪,可能有水入了船上,于是开始把 货物 抛下海去(参拿一 5 )。到了第三日,为减轻船的重量,继续把船上的 器具 抛下海去;这是指后备用的篷,可能是笨重的主帆和桅杆。这里说水手们亲手这样做,这句很令人狐疑,因为除了 双手 别无工具了。后来的版本就把“我们抛下”改为“他们抛下”,稍为通一点。又或者说他们没有起重的工具,如在港口所用的?
20. 风暴到了顶点,水手们根本不知身在何方,离岸多远,近不近石头浅滩,天气恶劣得连 日月星辰 都不见,以至无以辨认方向。依人看来,似乎绝无求生之路了,船上一片绝望情景。
21 ~ 22. 这时保罗来了第二次干预。开始先说众人没有 吃 什么东西,这一点直到第 33 节才再提及。这里却足以描昼当时船上人们那种绝望的景况。也许因暴风以至船上所余食物已不多,而且人们晕浪虚弱,沮丧绝望,没有胃口。若他们留在佳澳,就不会有这时的危难险阻了,保罗提说他们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他预言伤亡损失已应验了,虽然事实上这时为止只有船受损(到最后也是只损失船),而船上的人并未受损,正如他所预言的。他用先前预言的实证,在这时鼓励众人,他相信 船 虽会破坏, 人 却不至丧失。
23 ~ 24. 保罗说出他信心确据的因由,是他前一晚得的异象,有神的使者向他显现。天使的报讯,是印证廿三 11 的启示,说保罗必然安抵罗马;神的计划要他在该撒面前作见证(廿三 11 )。因此他肯定自己在这场风险中,必安然无恙,而且神也告诉他,船上的人也赐给他了。这话意思是保罗一直为同行的人祷告,如今神应允他了。这与亚伯拉罕为所多玛人祈祷的例子相类似,他求神为了那少数的义人,把全城的人拯救过来(创十八 23 ~ 33 )。
25 ~ 26. 于是保罗劝慰他们,叫他们 放心 ,并且叫他们同样对神有 信心 ,神应许的必然成就。保罗的预言不单只是求安全的希望,而是很着实地说他们会撞在一个 岛 上。因为如果船要失去( 22 节),人却获救的话,就必然如此了。
保罗这番话又遭受严重的批判。可是这完全与保罗从神得异象的经历相符(林后十二 1 、 9 ),而且他与同船的人分享自己的信念,也是很自然的事;况且这记载是目击者的见证,我们实无需怀疑保罗这番话的。赫肯( p.709 )很怀疑保罗能在大风大浪的船上,发表这样的演说;可是,他心目中以为保罗像公开演说的形像,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恰当的。
27.
保罗的预言应验了。过了两星期,大概是指离开佳澳之后。人们计算过这段行程距离(约
475
海里,
28. 于是他们就测量船下海的深度。这数字虽然与当今在该沉船地测得的相符, Conzelmann ( p.144 )却仍认为只是个写作的创作,理由是路加不可能站在抛铅锤的人旁边;这种疑窦实在无稽之极。
29. 水这样浅,又加上浪涛的声音,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于是水手们抛下 四个锚 。依今日的眼光,这些锚一定很轻,所以用四个之多。锚是从船尾抛下,使船头不会绕转过来;只要等到天亮,就趁时机找合适的地点让船冲上岸。这时只有企盼天明。
30. 下面的记载有好些不同的解释。根据路加,水手(可能只是其中几名)想放下小船( 16 节),好从船上逃走;他们假作要从船头抛锚的样子──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把锚划到离船头稍开的地方放下。可是,不少解经者认为在这种风浪中逃走,又是漆黑一片,不知身在何方,简直与自杀无异。这时最安全的就是留在船上,等候天明。读过 鲁滨逊漂流记 的,都记得有一段相似的情景,船在清晨搁浅,水手纷纷乘小船逃命,结果除了鲁滨逊之外,全部丧命。他后来回到船上,说:“我明显看出,我们如果留在船上,都必安全,也就是必安然抵岸。”, Defoe 的故事表示,人有时会冲昏了头脑,做出傻事来;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船上的人误解了水手的用心。
31. 不管水手的动机怎样,保罗向 百夫长 指出,若水手离船,全船的人就都不能得救。赫肯( p.706, 710 )说若是这样,保罗就做成大船的损失,因为没有了小船,船除了拢岸就别无他法了(结果拢岸不成功)。不过同时他也承认这是路加插入的虚构情节,把保罗模造成船上乘客的救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他们运气坏,偏撞在浅滩上,而非岸边。也可以说兵丁太鲁莽行事,把小船放走,而不是小心看守它( 32 节)。路加显然认为是保罗主动建议这样做,且存心挽救局面的。当时兵丁和乘客一片恐慌混乱,误会了水手的用心,也并无不可。古代的浪漫故事中,水手在危急中弃乘客而逃,也不无实例。
33. 再来一段保罗的记载。天 渐明 !船被锚安定下来,保罗就劝船上的人吃东西。这里说他是对全船的人讲的,提醒他们自从风暴以来( 21 节),已有十四天没有吃什么了。虽然这里没说他们在禁食,呼求他们的神明搭救,但这意见也可能存在的;保罗也就告诉他们,他们的祈求已经应允了,不必再禁食了。同样,保罗在船上占这样具控制性的位置,实有点奇怪,他竟可以指挥全船人的注意了,不过,一个圣人,像保罗的形像,在危急的景况下,会比一个普通人更获得人的顺命。
34. 保罗劝他们吃东西,因为这与他们的安危有关:没有养份,他们难以支撑上岸的苦斗呢。他再保证他们性命必得以保存,并用箴言的形式说明他们必不受危害(参撒上十四 45 ;太十 36 ,路十二 7 ,廿一 18 )。
35 ~ 36. 保罗以身作则,加强这一番劝勉的话,他拿了 饼 来,依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常规, 向神祝谢 了,擘开就 吃 。这过程似耶稣叫五千人吃饱(路九 16 ),最后晚餐(路廿二 19 )和以马忤斯门徒吃饭时的情景(路廿四 30 )。因此,无怪不少解经者认为这里是在吃主餐,或路加称之为擘饼。早期教会的主餐与一般晚餐放在一起的(林前十一 17 ~ 34 ),因此很可能保罗真的在进行信徒的擘饼,而路加及其他人可以共享。但这里描述的举动,与一般犹太人平常吃饭的惯例也相符,且在各式人等面前实行出来。因此,路加所记的很可能是普通的晚餐,而不是信徒的圣礼,或为那些将要信主的人,来一次“预祝”的仪式。保罗把饼分给信徒同伴 316 ,为要作为众人的榜样。
37. 路加无关轻重地加插了船上的人数,共有二七六人,有些版本数字低一点(如七六;也许由于抄写者之误);但二七六这数字也绝对可能,因为约瑟夫记载一艘船,同样在爱琴海漂流的航程,船上达三百人之多。这里提及人数,也许是预备下面记述他们怎样登岸的。
38. 水手们吃饱,体力增添了,就开始把船上余下的货物再抛下海,要叫船轻一点,免得搁浅,前些时候他们已经抛了好些货物下海( 18 节),且必须留下一部份作为压舱的重物,因为船在风中漂浮不定。
39. 天亮了,就见了陆地,但水手仍不知是什么地方。最重要的发现,就是那里 有一个海湾 ,有岸可登,可以试把船拢岸。
这故事中,传统的地点,就是米利大东北岸的圣保罗湾,湾的进口处有一浅滩,现在已下沉,低过古时的深度,可能就是他们的船搁浅的地方。因此,说爱琴湾的 Mljet 岛才是该遗迹的理论,就不太合理了,这地方离航线实在太远了 317 。
40. 水手着手把船靠岸。他们把锚弃在海里,又松开 舵绳 ,就是在风暴中把舵掌缚住以策安全的绳子,此外又拉起斗篷(参 15 节,当船下了锚时,这帆是张起的),这样,他们好把船驶进岸湾去。
41. 但他们的措施行不通,船遇着 浅滩 ,希腊文是指“两个海的地方”( RSV ) ; Smith ( op. cit.,pp.137 ~ 139 )认为这是海湾旁边和小岛 Salmonetta 之间的海峡,会引起洪流,及海底积存的黏土,会把船胶住,任浪冲打。赫肯( p.708 )却说上面 39 节注解的浅滩才对,位置较近海湾入口的中央。他又说船尾 破 了,应该是撞力所致,而不是被浪冲坏( waves 一字,或 RSV 的 Surf ,在有些版本是没有的)。
42. 混乱之中,兵士想要 把囚犯杀了 ,免得逃跑。若是会游泳的,很容易可以上岸,逃进林野去,再要搜捕就很困难了。有一个难题,就是囚犯该是上了手镣脚铐,无法逃走的,可是,在船破的特殊情形下,可能有不同的措施。
43. 保罗又一次成了同船的人安危的焦点。不管百夫长对其他囚犯的态度怎样,他不肯让保罗的性命受危害,尤其是见他在航程中的举动。于是他吩咐人们想办法上岸,会 游泳 的,就不难抵岸,因为距离并不远。
44. 其他的人,就用木板或浮水的东西上崋。希腊文法结构可以解作,会游泳的人把他们背负着洑水;这不一定像赫肯( p.708 )的看法,认为会游泳的人背着他们游过去,而是他们用救生的方法,使他们安全抵达。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