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但以理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一1-21神的掌权及祂仆人的忠诚
一1-2行事在人,成事在神
但以理故事的两句引言,提供了这故事的历史及神学背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尼布甲尼撒曾数次攻打巴勒斯坦。这里提及的围困,发生于主前605年,即约雅敬在位第三年(按巴比伦的计算法;耶二十五1记述同一事件,却采用犹太计算法,从君王登基前的新年算起)。我们要注意这段历史的横面记载,夹有其纵面或神学角度的记载:「主将犹大王约雅敬……交付他手」。这马上把我们引进全书的主线∶
1. 巴比伦对耶路撒冷,世界的城对神的城(奥古斯丁语);这对立在圣经中直至在启示录中达到高潮(参启十四8,十七5,十八2-24)。这对立的根源可追溯至创世记三章15节的宣告。
2. 不管历史如何发展,神仍在至高处掌权。耶路撒冷陷落之时,神的预言也告应验(例如赛三十九6-7;耶二十一3-10,二十五1-11),神按圣约施行的审判(正如先知曾多次警告的)展开了(参申二十八36-37、47-49、52-58)。被掳是对约雅敬的审判(代下三十六5-7),但腐朽其实早已开始(王下二十四1)。从表面来看,尼布甲尼撒成大赢家,神的名蒙羞(把神殿中的器皿「收入他神的庙里」,表明异邦神明拿布胜过了耶和华)。但事实上,所有事情都在神的掌握之中(参赛四十五7;弗一11下)。尼布甲尼撒最后也承认这点(四35)。在但以理身上,约瑟的故事获得重演(创四十五4-7,五十20)。
一3-7在巴比伦的改造
在巴比伦,部分以色列人被选召接受精英教育。这几位被选者都是天生的领袖(「宗室和贵冑」),才智过人。他们要接受再教育,并可享受王宫的生活。这样做有几个目的,包括:宗教上的改造(语言、文字和食物都含有宗教和文化的意义)和收买人才(同一时间减弱在以色列人中生产未来领袖的能力,并在教育过程完成后,为巴比伦社会注入一股新力量;5下)。
他们接受的教育无疑将包括:占星学、占卜及其它「艺术」。这些少年人一开始(早在第三章的事件以先),就需要抓紧以赛亚书三章1至3节的应许。
改造过程之始,就是改名。这几位犹大少年的名字都有宗教意义:「但以理」意即「神是我的审判官」,「哈拿尼雅」意即「耶和华的恩慈」,「米沙利」意即「谁可以像神?」,「亚撒利雅」意即「耶和华帮助」。至于他们的巴比伦新名,似乎是原名的故意变形(提醒读者这些名字有违真理),因有外邦神明的名字藏在其间(例如:彼尔、拿布、阿古)。这些改造意味着身分的改变(不再是神的儿女)和命运的改变(属于巴比伦,而非耶路撒冷);当局盼望常用新名,他们便会潜移默化。
一8-21通过首次考验
前文逐点提出对神忠诚的拦阻后,作者现今记述神如何执行祂至高的计划,加力给祂忠心的子民,胜过各种拦阻。神掌管列国(1-2节),也同样掌管个人的生命。参:「主……交付」(2节),「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9节),「神……赐给」(17节)。
但以理相信若享用「王的饮食」,他将会「玷污自己」(8节;参结四9-14)。他的理由可能并非纯为遵守利未记的食物条例,因条例上只禁戒不洁食物,却没有提及酒;也不是因那些食物曾祭过偶像(除非素菜不用于拜祭)。故此,他的决定可能只是反映他希望在能力范围内,不被巴比伦的文化所同化(以及在灵性上受异族模造)。至于他的再教育和新名,他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作者的记述显出了但以理的智慧,知道在何时应予以抗拒。
但以理被引介为一个忠心的模范,这可见于他令人钦羡的生命:他表达抗拒时态度和蔼(「求太监长」,8节;「求你试试」,12节),以及他的行为如何得到太监长的恩待、同情(9节),以及委办的同意(14节)。
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吃素叶,喝白水,身体却出奇的俊美。这显然也是神的作为。人可以供应饮食,只有神可以使人健康。10天的考验(14节)决定了他们终生的食谱(15-16节)。
此外,神也赐给但以理和他的同伴特殊的恩赐(17-19节)。智慧的增长和真正的成就并不一定要在属灵上妥协;敬虔的人也可以掌握及使用不敬虔之辈的学识。神使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又使祂的子民的软弱显得格外坚强(林前一19-25;参赛四十四24-26)。但以理的生平和品格,不仅被刻意地描述得与约瑟相似,更反映了将临的弥赛亚(赛十一2-3)。
释经家以为本章的结语(21节)与十章1节互相矛盾。但这结语并非为标示但以理的死期,它更含有神学意义,并非仅作纪年。古列之元年(主前538年)亦即犹太人开始重返故土之时(代下三十六22-24)。这结语的重点是:但以理可活着看见尼布甲尼撒的作为被扭转。巴比伦王久已不在人世,但神的仆人仍活着,神的子民重新建立。至此,我们可转入描述神的子民面对冲突的记载,以及神的国最后胜利的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