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传道书第十二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传道书第十二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传道书相关章:

传道书第十二章

神必审问(十一9~十二14

  今天所看的经文可说是传道书的总结,其实也是作者一生经历中的肺腑感言。他虽年少得志,满有智慧,蒙神赐福。但随年岁的增加,他却渐渐地离开神,生活趋于放荡,直到晚年才悔改过来。传道书正是他悔改后的作品,而本段的目的在劝勉为后辈的青少年人,勿太过注重肉体的享受而忽略了对灵魂的关心,因后者是存到永远的。那么,我们应如何过年轻的日子?作者有很好的提示:

 .快乐而严谨的生活──传道书是一本专讲「虚空」的书,「虚空」一字共享了三十七次之多。人生变化多端,不能把握,正如雅各书四14说的「人生是一片云雾」,美丽而短暂(诗九十篇)。既然如此,就应早趁有机会快乐时而尽量享受一番(十一9)。但在十一9的「却」使前面所说的话有了限制。这不是「应否」快乐的问题,乃是有没有价值的问题,若能通得过「神的审问」就尽管去快乐吧!

 .权利和义务的运用──人生在世,所得的权利与付出的义务应成正比例的,比如在家庭中有被爱及享用的权利,但也有付出的义务。好的机会(「幼年时」可译作晨曦,就是美好即逝的机会)是神所赐的权利,所以要「趁」(十二1),并好好地把握以尽上我们向神应尽的义务。

 .现今与将来的人生──「神必审问你」指出人生是包括今生与来生的。圣经所提及将来的审判有两种,就是「白色大宝座的审判」及「基督台前的审判」;前者是针对不信的人,而后者则是针对基督徒,且是个别的、严厉的(参林前三12~15)。若我们明白人生是包括现今与将来,就更应明白将来的「命运」是决定于今生的抉择及生活的态度参(十一9~10,十二14)。

默想 十二1「记念」包括回想、悔改、敬畏、认识、爱慕等意思。属主的人是否也需要「趁」机会「记念主」呢?──《新旧约辅读》

十二1

你趁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

  从结构与题旨而言,十二1紧接十一9,均以命令式动词开始:「当欢畅」(十一9),当记念(十二1)。同时,两者都以年轻人为对象,谈论「在幼年的日子」。在第十二章中,原文共享了三次「不要等到」(十二1、2、6,但和合本的第6节未译出)。传道者强调时间迫切,劝青年人不要再延误了。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即没有乐趣的日子。衰败的日子,传统上,是指老年的光景,力气衰残,毫无冲劲,没有斗志的日子;而按原文的字义来看,实指一个普通的困难,或艰苦的日子。造你的主或「你的创造主」,原文是复数字,其它版本则用单数,有些传统以三一论「圣父、圣子、圣灵」来解释,其它解经家多用文法上「尊称复数」来说明;更有学者提议,改译成「你的坟墓」,犹太教的圣经注释「米大示」(Midrash)解作「你的水井」,意指妻子(参箴五15~18)。年轻人应在困难的日子来临之前,记念创造主,也要认真地生活。

十二2

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雨后云彩返回。

  十一章七、八节用光比喻生命,能够活在世上,实在是一件美好的事;可是,人生变幻莫测,今日繁盛现象,可能明天会变得萧条,别以为雨后必会有晴天,谁知乌云仍然密布,光明灿烂的日子辽辽无期。故此,青少年人应莫负青春时光,要在黑暗与凄云惨雾的日子未到以先,把握时机,认真地生活。云彩,是指带雨的乌云。

十二3

看守房屋的发颤,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

  传道者以倾覆的房子和家道衰落之富户,描写生命消逝、人事变迁。先是人丁的衰落(十二3、4上),其次是屋宇的破落(十二4下)。看守房屋的,即富户人家的管家或仆役。发颤,属后期的希伯来文或亚兰文,可解作「离开」或「移动」。有力的,即身体强健的(参诗八十四7),或有钱财的(参伯二十15、18;诗四十九10,七十三12),或有贤有能的(参三11;箴十二4,卅一10),王上一42译作「忠义的人」。屈身,原文含有「偏离」公平(伯八3,卅四12)或倾覆的意思,前者是指在法庭上屈枉正直,违反常理(参诗一一九78)。有力的屈身,也可译作「有才干的偏离公平」。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只剩很少推磨的婢女,而且他们停止作工。从窗户往外看的,是指富人的贵妇,或女主人(参士五28;箴七6)。昏暗,可解作「止息」、「禁止」、「拦阻」或「停止」(参伯十六5,三十10;箴十19,廿四11;赛五十四2,五十八1)。富户上上下下都出现问题;管家擅离职守,有才干的家主自甘堕落,偏离正道,余下的推磨婢女也停止作工,眺望窗户的妇人不见了。以上的解释与传统解释不同,传统上,认为十二3~6乃描述人生理的变化,年老人体弱多病,身体衰败的凄惨情况,记述多种老人病征:耳聋、眼蒙、便秘、贫血、畏高症、畏旷场症、食欲不振、性无能、发白等。很多圣经学者尝试从这角度,寻找经文各节的合理解释,但学者意见不一,而且经常不大明了传道者的用意或经文的含意。一般而言,看守房屋的比作老人的手或脚;有力的屈身指老人弯腰曲背;推磨稀少是指老人的牙齿脱落,停止咀嚼;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比喻老眼昏花,看不清楚。「时候将到,那保护过你的手臂要发抖,本来强健的腿衰弱无力,你的牙齿只剩下几颗,难以咀嚼食物,你的眼睛昏花,视线模糊不清。」(现代本)

  近代旧约圣经学者,开始提出一些新角度和新见解,认为经文实以「倾覆的房屋」来描述家道衰落的情形。智慧文学常用稳固的屋宇,代表智慧人与义人的成就、兴盛与安全(参箴九1,十二7,十四1、11);用倒塌的房子比喻愚昧无知的人(参伯八15;箴十二7,十四1、11,廿四30、31;太七24~27;路六46~49)。

十二4

街门关闭,推磨的响声微小,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

  传统上,街门(两扇街门──思高本)比喻老人的两耳(现代本),或上下嘴唇,较多人接受后者的见解:由于牙齿脱落,所以两唇相合起来,咀嚼的声音也变得微小。推磨的响声,一说指说话的声音,老人的声音微小。雀鸟一叫,人就起来,也有两种不同的意思:老年人经常失眠,不能入睡,清晨雀鸟一叫,他便起来,不能再睡下去;另一解释可参考思高本翻译:「雀鸟息声,歌女低吟」,将经文中起来一词,译作「安静」或「停息」。老年人不再如雀鸟般唱歌,而且他的声音也日渐衰败,歌唱的女子喻作声带。根据第一种解释,老人因鸟声而早起,则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可解作老人听觉失聪,听不见美妙的歌声,但雀鸟的叫声却会妨碍他的睡眠。

  现代本则以老年人的听觉为主题:「你的耳朵聋了,听不见街市上的吵闹。推磨或歌唱的声音你听不到。但麻雀一叫,你就醒来。」(现代本)

  旧约圣经学者苏雅(Sawyer),反对经文的传统解释,认为传道者讲述大富户破落的情景。两扇街门关闭,推磨声音微弱,只听见麻雀的叫声──麻雀代表自然界漫不经心的旁观者,从不理会人事的变迁,含有「桃花依旧,人面全非」的意思。歌唱的女子,应译作「歌唱的雀鸟」。衰微译作「谈论」(参诗六十九12;「坐在城门口的谈论我,酒徒也以我为歌曲」)。「谈论」,是指轻薄的言词。苏雅提议的翻译:「麻雀起来歌唱,歌唱的雀鸟谈论。」这种解释是可取的,而且文句也很对称。

十二5

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

  这节原文的第一个字「还」或「且」在和合本没有译出来。其实这个字是相当重要的,它指示出这节与上节的连贯关系。当代圣经译作「还有」,谢友王译「再者」都是正确的。人怕高处一句,若紧接上节,引动词的主词是「他们」──「雀鸟」的代名词,动词应作「看见」,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也作如此的翻译。因此,此句较正确的了解:是雀鸟从天空俯瞰,接是他们所看见的景况──路旁一片荒场。惊慌一词作为名词,在全部圣经中只此一次;但该词的字根有「惊慌」、「荒凉」及「毁坏」之意(诗八十九40)。这两句上接第四节有关雀鸟的悠然自得、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旁观态度,对人间的变故,无动于衷,好像表示了那满不在乎之冷漠心。以上这种解释,比起传统的来得更自然与更合适,也显出更深度的意义。传统的解释寓老年人因年老百病缠身,身体机能衰退,因此步履艰难;但传统的寓意方式,当应用在这节的第三句以下,便碰上莫大的困难,以致学者意见分歧,不能有统一的见解。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三句有相当大翻译上的问题,显示对经文不同的理解:

杏儿他拒绝,跨凤是重担,壮阳药也无效(吕译本)

你的头发斑白,精力衰败,性欲断绝了,再也不能挽回(现代本)。

杏子被弃,蚱蜢被嫌,续随子失去效力(思高本)。

头发白如银杏,拾起蚱蜢有如千斤重担,他们已经没有性的冲动了(当代本)。

杏树开花,蚱蜢拖累,欲能消失(谢氏本)。

  犹太传统以杏树开花喻白发;蚱蜢成为重担喻膝盖或臀部衰退失灵,走路时寸步难移;人所愿的也都废掉指年老人的性欲消失。思高本的「续随子」是一种刺激性欲的药剂,吕译本也以「壮阳药」来了解人所愿

  从大户破落的角度了解这节经文,则意义更明显。上半节说到雀鸟从高处俯瞰,见到在路旁的荒场,屋宇庭园成了废墟。因为日久失修,也缺乏清理,故后花园日渐荒废,只有野草和粗生的树木仍然生长,杏树仍旧开花,但蚱蜢或蝗虫则同时繁殖众多──经文中的成为重担可以解作「繁殖」(参现代本诗一四四14;「愿我们的牲畜繁殖众多,没有流产,没有损失」)。人所愿一词在旧约只此一次,因此不容易确定它的真实意思。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叙利亚文译本及拉丁文武加大译本都了解成一植物名称,类似「续随子」。废掉一词的字根,传统认为是 prr ,但若以 prh 作为字根,则有相反之意,后者之意思是「结果实」。这三句的翻译是:「杏树开花,蚱蜢繁犆,续随子也结果累累」。正好说明了前节之意:桃花依旧,人面全非,大自然对人事变迁的冷漠。不但如此,一个人若死了,归他永远之家;吊丧的作完丧事后,依然上街干他们的买卖,城中的生活或街市上的活动仍然继续,不会因一人死去而停顿。不仅大自然不动情,人间的漠不关心或表面淡薄之人情可以从此得见。

十二6

银炼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第六节应以「不要等到」作开始,与上文相呼应(十二1、2~5)。大多数学者认为本节象征生命的完结,死亡来临,然而他们对「银炼」、「金罐」、「瓶子」、「水轮」、「泉旁」及「井口」的象征意义,各有不同看法。银炼比作人的生命气息或脊椎骨;金罐比作人的头颅与脑髓;瓶子象征心脏;水轮是指肺腑内脏或心脏的血液循环系统。倘若应用现代有关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医学知识解释本节,就真有不可思议的含意。传道者可能祇是以大户人家贵重器皿的破坏,与及屋外水井的损毁,比喻死亡的来临。死亡泯除智愚的区别(二15~16),并人兽的分野(三18~20)。

十二7

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上帝。

  传道者劝勉年轻人要纪念造物主,因为受造者的生命不在自己手中,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尽管今日我们可能处于繁荣、安定和欢乐的时光,但是人生中总有衰败的日子,那时生命就好像变得没有意义。由于生命非人所能测透的,富有的人也可能有破落的一天,人事变迁和人生悲剧都会随时临到的;最终死亡会夺取人的生命,尘土之躯终归尘土,生命气息必归回赐灵气的上帝。本节经文实肯定了创二章的创造故事。

三 传道书的主题 十二8

十二8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传道者再次重复他的主题(一2),作为全书的总结。为了要回答开宗明义地提出的问题:人生有何意义?(一3)他已从多个角度讨论问题,包括:智慧、权力、工作、财富、公义公理、年壮力强、老年衰败、生命的不可测透、宇宙的奥妙及社会的冷漠现象等。总括而言,上帝有祂的旨意,人无法测透上帝的心意,而人生苦短,生命显得脆弱和无奈,因此传道者感叹:「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四 后记──编辑与总结 十二914

  传道书十二9~14与前文不同。在此之前,传道者用直接第一身讲述的方式说话,而第九节起则用第三身单数描写传道者的身分与职责:他是一位智慧人、教师及智慧谚语的搜集者(十二9~10)。大多数学者认为传道书的结尾部分,是来自编辑的手笔,而十二8已经是书的结语,与前文有紧密的连贯,也在文学结构上,呼应书首的主题语:「虚空的虚空」(一2)。况且第九节的开首语再者也好像表示了后加或修订之意。从此段的内容与对智慧的观念而言,也支持了编辑按语之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1 介绍传道者──他是一位智者、教师及箴言搜集者(十二9~10)。

2 智者之言的功用──好像刺棍、钉稳的钉子(十二11)。

3 劝谕人不用再作智慧书──目的在表明此书已经达成智能之功用(十二12)。

4 传道书的最终目的──叫人敬畏上帝,谨守祂的诫命(十二13~14)。

十二9

再者,传道者因有智能,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

  再者 再开始传道书的新结语,这是一种编辑手法,以第三身单数描述和介绍传道者的身分和职分。十二9再者与十二12还有一层,将第十二章最后六节经文,分为两小段。9~11是对传道者称赞和推崇,他不单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且以自己的知识教训人,是一位智慧传统的教师。他经常以知识教导人:「再者,传道人除了做智慧师之外,他还继续将知识教训一切人」(吕译本。并参考现代本)。「智慧师」或「智者」是旧约传统三个重要职分之一,与祭司、先知并列(参耶十八18),负责上帝子民的宗教生活:祭司讲授律法、先知说预言、智者教授知识和谋略。传道者作为教师外,还有其它重要使命的:默想、查考、陈说箴言,这是智慧人和智慧教师应有的治学态度和工夫;他要仔细思想箴言的含意,作深入的探究,还要进行编辑整理。吕译本的用词较恰当:「衡量」、「查考」、「编撰」,即以天秤衡量,深入发掘查究,与及整理编排。

十二10

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

  传道者不单是教师、是学者,而且也是个编者,他专心寻觅人人所渴慕追求的言语。可喜悦的言语,不是花言巧语,也不是令人心花怒放的虚伪言语,而是宝贵的(赛五十四12)、可羡慕的真言。诚实话(或作「真理之言」),与可喜悦的言语相呼应,这是诗句中常用的平衡同义词。传道者忠于所寻得的真理,且敢于凭正直将真理记述下来,由此可见传道者的道德与气节。

十二11

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剌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

  本节肯定智能传统的价值与功用。智慧人的言语会中之师的言语平行,好像剌棍又像钉稳的钉子相呼应。刺棍是指有铁钉或铁刺的赶牛棍,用来刺痛懒惰的牛只,催促牛只前行的。就教导与学习方面而言,剌棍的作用是刺激思想,帮助思考,达至自发的独立思维。钉稳的钉子,衣物可稳当地挂在上面,智慧人的言语,好像钉稳的钉子,是可靠的,使人生命有所依靠和据点。刺棍具平面上一时的刺激作用,钉稳钉子的作用较根深蒂固。简言之,智慧人的言语具有短暂和深远的影响力。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肯定智慧传统的权威,一切至理名言与独到的见解,都是根源于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牧者。

十二12

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还有一层 这是编者最后一段话,十二12~14总结全书的中心。有人以为十二12是消极的,劝戒世人不要永无止境地著书立说,或不停地追求学问,因这是得不偿失的活动。其实,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用意是颇积极的,它表明智慧书卷之著作应告一段落,传道书是最后一部具正典地位的书卷。因此,它划定智慧书卷的范围与其认可地位。

  我儿 是古代近东及希伯来智慧传统教师对学生的称谓语,含有亲切和权威的意思(箴一8、10、15,二1,三1、11、21),为人师表者当具父亲的身分和责任。你当受劝戒,即应该分外留意,不可疏忽。

十二13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

  表面上,本节经文的意思很明确和清楚,但事实上,本节的翻译及阐释,还有传道书与智慧传统的正确关系,仍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说明以上一切的话早已说过了,也已听见了,现在是应作总结的。原文首句:「一切言论的终结:」,这是亚兰文用语,表示文章或书本的总结。全节阐释的关键在于字的用意,它可用作希伯来文的第三身单数被动完成式动词,全句可译作:「这一切言论的终结都已听见了。」,又可用作第一身双数未完成式的动词,则可译成:「我们要听」,或是「让我们听」,全句的翻译是:「这一切言论的总意,我们要听从」,或译作「让我们来听这一切言论的总结」。编者总结全书的中心思想:就是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无论传道者在探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是何等的激进,甚至离开了正统的信仰观念,然而编者以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作结。敬畏上帝,这是希伯来智慧文学的要旨(箴一7、29,二5,三7,九10,十27,十四2、26、27,十五16、33,十六6,十九23,廿三17,廿四21,卅一21、30;伯一1、8,二3,廿八28)。在传道书中也出现了四次(五7,七18,八12、13),但只有五7的形式跟本节完全相同。箴言通常用「敬畏耶和华」,「敬畏」一词大多作名词,仅有箴三7,十四2,廿四21作动词。約伯记导言(第一、二章)也曾用「敬畏上帝」(一1、8,二3)。敬畏上帝是以敬虔的态度承认上帝的权能与统治,因此必然包括了实践祂的旨意。

  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 原文没有「当尽的本分」,祇作「这就是(每一个)人」,吕译本:「这就是人的一切」或「这就是整个人」,意思是谦卑地、敬虔地承认上帝是生命之主,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十二14

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审问。

  上帝都必审问,十一9早已说明这意思。人要向生命之主负责,祂必要按人的行为施行赏罚。

  传道者加上了最后这六节经文,使该书可以被接纳在旧约正典内;智能文学的两个不同层面,可以从传道书中得见一斑。一方面它对传统智慧提出了质疑,并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和知识的局限;另一方面它在后记中肯定了智能传统的功用,劝谕人当敬畏上帝,谨守祂的诫命。传道书代表智慧文学的崇高境界:敬虔的心灵、开放的态度与批判的精神。──《中文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十二章   圣经   注释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的人   导论   是指   智慧   圣经   生命   人生   这是   敬畏   虚空   译本   经文   都是   点此   注释   上帝   十二章   译作   约翰   杏树   人所   希伯来文   蚱蜢   旧约   尘土   比喻   自己的   英文   言语   所罗门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