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四十六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赛亚书第四十六章-《每日研经丛书》
以赛亚书第四十六章
巴比伦的假神(四十六1-13)
在第一段中(1-7节),先知重拾前章的主题(四十五20)。先知对比这两种情景:在巴比伦街上疲乏牲畜驮沉重的偶像;而上帝却背负祂自己的百姓,正所谓‘背在翅膀上’(出十九4),带他们出埃及,经过红海与旷野,进入应许之地。祂造作他们,也必怀抱、拯救他们(4节);人造的东西必需由人来背负,因为它们自己没有生命,它们没法拯救别人。
彼勒(Bel)是迦南名字巴力(Baal)的巴比伦称谓,此名可见于巴比伦最后一位君王伯沙撒王(但五章)的名字中。其意为‘主’,乃巴比伦最高位的神祇玛尔杜克(Marduk)的称号。玛尔杜克被描述为站立于海怪查马特(Tiamat)背上的君王,而在巴比伦创造神话中,玛尔杜克打败了查马特,在正式的场合上,玛尔杜克沿‘仪仗之路’,从伊施他尔(Ishtar,爱之女神)门,经过‘空中花园’,被带到城中心的主神殿区。至于在四十四章,作者所看到的显然是壮丽的景象。藉他的一神主义;深切地表明坚持巴比伦守护神的信仰是有偏见的。不论如何壮观,这些礼仪对他来说却是毫无意义,对崇拜者毫无帮助的。当然他对自己圣殿的失望之情(四十三22-28;参一10-17,六十六1-4),可能并不下于此。
尼波(Nebo)是玛尔杜克的儿子,是书写艺术之神,他的名字经常出现于其他人名之中,如尼布甲尼撒与尼布撒拉旦(王下廿五8)。
在第三与四节中上帝的话包含了一些有趣的表达方式。‘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是自主前第八世纪以降一个有力的主题;它常在先知信息中出现,如在审判(例摩三12)与救恩(赛卅七31-32)方面,在现在的处境下,这代表了盼望的根源。译作‘自从生下’,事实上即与四十四章二节译为‘从你出胎’为同一语句,意即出生之前。在四十二章十四节与申命记卅二章十八节的强力意象中,是否可想像上帝作为母亲,在其母腹中怀孩子的意象,亦出现于此?这里译作‘胎’,是十分罕见的一个字(只出现于以赛亚书此处),但它却是密切地连系了一些如‘爱’、‘怜恤’与‘怜悯’等词语(例四十九13,15,五十四7,五十五7,六十三15)。老年是人生的另一端,正如开始时一样,同样在上帝的手中(4节)。
第五节仍是关于以色列的上帝与巴比伦的假神之间的对照。但同样引起上文论及的问题(见四十四13的注释──偶像的愚昧),就是上帝应如何被想像,如果可以的话:如君王、牧人、审判官、父亲、母亲、狮子或其他被造物。‘相比’、‘同等’与‘比较’三词均有不同。第一个词语(另参四十18)常出现于宗教礼仪的处境中,其意义为想像或回想,甚至是重演上帝向其百姓之爱:
上帝啊,我们在你的殿中,
‘想念’你的慈爱。(诗四十八9)
这故然是崇拜中合乎标准的部分(参四十四21)。第二个词语是问:‘你们将谁……与我同等?’,当然其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四十五5-6,14)。第三个词语较为理性,正如第一个词语一样,亦可引致正面的答覆。在神学的讲话中,正如在崇拜中一样,我们人的脑袋必需以人的语言来想像上帝,因为我们没有其他的语言可用。每个形像均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上帝的本性,但绝不可让任何形像成为最终的对象,或让它迷惑我们,以为只有透过此形像才可认识上帝。上帝同时是上主与被骗的丈夫(何一至三章),父亲与母亲,还有更多的例子。
除了涉及制造与祭祀偶像的惯用语言之外,第六至七节采用了另外两个来源来表达其意。首先,讽刺干此活的无益努力,用了商业的语言,如:金、银、钱囊、天平、标准与雇用。另一方面,最后的句子将正式祷告中充满热情的语言,用于偶像崇拜者的荒谬活动之上:他‘呼求’帮助,正如以色列人‘呼求’上帝(例士六6);偶像并不‘答应’,好像上帝‘答应’约拿一样(拿二2);‘患难’或‘危难’是诗篇中十分常见的字眼(例四1;廿1;廿二11),而‘救’是只用于上帝的神学用语,故此按这定义来说,绝不能以偶像为主词(赛四十五15,17)。
本章的第二部分是对那些‘悖逆的人’(8节)与‘你们这些心中顽梗’的人(12节)而说的。‘想念’一开始便像是一种提醒与斥责的语气,其次才诉诸上帝为他们所成就事情的证据(正如四十四21)。‘悖逆的人’可以包括那些被偶像祭祀的魅力所欺骗的人(四十八3-4),但他们更像是一些不信者,那些自信比上帝知道得更多的人;那些不能接受古列是那将要拯救他们的上帝的仆人。
第十节的用语,像刚才四十一章廿二节,是十分熟悉的。此节将整个历史收起于一句句子之中,从开始到结束,均是由上帝所精心设计。古列是上帝计划中的一个例子,而这些事情均向众先知启示(参四十四25-26)。‘鸷鸟’(11节)使人想起将以色列人背在翅膀上带来的鹰(出十九4),并扇展两翅于雏鹰之上(申卅二11)的形像;另外,毫无疑问地这亦指古列战胜的速度与凶猛程度(四十一2-3)。速度亦是最后简短信息的重心(12-13节),而其公义(‘拯救’,标准修订本)与救恩的主题,再次连结在一起(正如四十五24-25),作为向不信与怀疑者的最后呼唤。──《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