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以西结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以西结书中有7段针对埃及的宣讲,比任何其它国家都多。问题是:为甚么一位居于巴比伦的犹大先知,要去理会一个在数百公里以外的国家。我们看看那个时期的历史,以及以西结的宣讲的年代次序,就会找到答案。
在以西结的时代,埃及这个超级大国已在衰退之中。在她的全盛时期,她的权力范围遍及地中海东岸,包括巴勒斯坦及现代之黎巴嫩和西叙利亚。在巴比伦人取代亚述人的地位,成为中东军政的霸主时,埃及企图与亚述连手,阻挡巴比伦人的扩展。在这场权力斗争之中,中东地区较小的城邦,例如耶路撒冷、犹大,必须谨慎地选定她们的立场。
在以西结发表他的宣讲前后,埃及与巴比伦冲突的年表如下(所有年份为主前):
605年:巴比伦人于迦基米施击败埃及人(参耶四十六2),继而挥军南下(迦基米施在叙利亚西北部)。双方续有小型冲突。
601年:巴比伦与埃及军队再度交战,双方死伤惨重。
597年:尼布甲尼撒攻克耶路撒冷,埃及按兵不动。尼布甲尼撒立西底家为犹大王。
589年:西底家背叛巴比伦。
588年(1月):巴比伦军围困耶路撒冷。
588年:围城之危暂解,因巴比伦人调派军队阻挡埃及的救援部队(西底家向埃及求助)。但埃及军被击退,巴比伦军再度围城。
587年(7月):耶路撒冷城墙被攻破。城市及圣殿被焚。犹大亡国,土地荒凉。
以西结书中谴责埃及的宣讲,除一个以外,都注明日期。书中共提及13个日期,近一半是在针对埃及的宣讲之中,若按年份次序排列,各宣讲的日期如下:
587年(1月):二十九1-16;
587年(4月):三十20-26;
587年(6月):三十一1-18;
586/585年:三十二17-32;
585年(3月):三十二1-16;
571年(4月):二十九17-21。
三十章1至19节的宣讲并无日期,但内容与其它宣讲相同。
埃及像推罗一样,颇以自己的国家为傲。若以推罗为新贵,则埃及为古老世家。埃及的骄傲在于她承继的遗产,并以为可永久拥有这些遗产。埃及是一个大国,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尼罗河)。她有辉煌的帝国历史,庞大的军队,她的影响遍及整个中东。但是,她过往的辉煌历史不能救她,她将要降卑。同样,现今我们也不应让往昔的光荣,蒙蔽我们的眼睛,以致看不见我们今天真正的需要。我们会以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问题和灾难,永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这种自满自得的心态是虚幻的。
二十九1-16埃及的没落
我们比较这些宣讲的日期及当时的史实,就会知道这些宣讲的背景,是犹大反复于埃及和巴比伦两大强国之中。犹大于亡国前的20年间,不管甘愿或被迫,总是依附于某个强国势力之下。
以西结书谴责埃及的一连串宣讲中,开始时正值耶路撒冷最黑暗的时刻。埃及的援军不能消解巴比伦军的围困。以西结早已预言耶路撒冷将会陷落。他现今要向这试图拯救犹大的大国发出噩讯。他的宣讲大体的意思是:埃及将倒于巴比伦脚下,不再成为大国。
耶路撒冷已被围困一年之久。埃及军的援救失利,只能使巴比伦军暂时转向,耶路撒冷人稍为松一口气。以西结的宣讲反映了耶路撒冷人当时的悲苦,他们已知道埃及的援救失败。埃及好比一根芦苇枝(6节),不能成为以色列人的倚靠(16节)。军事或经济的力量,长远来说,是不能永作倚靠的。
以西结的宣讲指出埃及将被击败,遭受毁灭。她会恢复过来,却无法重振昔日雄风(14-15节)。
耶和华的话对法老说:「法老,因你的高傲,你将变成卑微。这样,全埃及将知道我是耶和华(3-6节)。由于你不能成为以色列的倚靠,你将会受战争的摧残。这样,埃及就知道我是耶和华(6-8节)。因为你的高傲,埃及将变成荒凉,人民分散各地(9-12节)。但不久,埃及人将回到上埃及,他们的国成为卑微。埃及将作为以色列的一个鉴戒。这样,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13-16节)。」
附注
第1节:这日期即主前587年1月。第3节「大鱼」:可能是鳄鱼,或一种类似Leviathan的生物(参赛二十七)。第6-7节「芦苇的枝」:参以赛亚书三十六章6节。埃及好比芦苇枝,易断,并刺伤倚仗它的人;埃及对以色列的援救也是如此,徒增耶路撒冷人的失望。第10节「从密夺到亚斯旺」(和合本只作「从色弗尼塔」):意指埃及全地(从南到北)。「古实」:埃及以南的国家(衣索匹亚)。
二十九17-21尼布甲尼撒的赏赐
这宣讲的日期(主前571年4月)显示这是有关埃及的宣讲中最后的一个。
耶和华告诉以西结:「尼布甲尼撒向推罗发动猛烈的攻击,却徒劳无功」(18节),因此神透过他宣告:「埃及将要作尼布甲尼撒的赏赐,他必掠夺埃及,作他军队的酬劳。我已把埃及赐给他,作他所行之事的赏赐(19-20节)。」
神又对以西结说:「我必重建以色列的力量,也必开你(以西结)的口。这样,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21节)。
附注
第18节「以致头部都光秃」:士兵的军装磨损了士兵的身体(到今天这仍是常见的现象)。第21节「角」:象征力量。以色列人将恢复力量。「得以开口」:先知的哑口将可消除(参三26,三十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