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以斯拉记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以斯拉记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以斯拉记相关章:

以斯拉记第一章 

一1~11
古列的诏书和供给
一1 年代小注 录于古列圆柱的诏书宣告要重建被掳到巴比伦各神的庙宇。按照这诏书,「古列元年」最可能是他攻取巴比伦城,下达敕令的主前五三九年。古列于主前五五九年登上波斯国(当时名叫安香〔Anshan〕)的宝座,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巩固王国,将势力延伸到小亚细亚的里底亚(主前546年攻取撒狄),最后才转而攻打巴比伦和巴比伦王拿波尼度。
一1 古列 细心参较希罗多德的《波斯战争》(Persian Wars;参看以斯帖记的附论)和《巴比伦年鉴》所得的结论,是古列原为波斯某族(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的酋长,主前五五○年与玛代的末代君王阿斯推阿格(Astyages)夺权得胜。接而集合底格里斯河东两区(今伊朗)的兵力,向里底亚进军(主前547年),并且在攻取小亚细亚西部的撒狄之后,攻打爱奥尼亚。他在主前五四六至五四○年之间巩固东北两面的疆界,然后于主前五三九年往西攻陷巴比伦,将新巴比伦王国纳入版图。巴比伦城于当年公历十月打开大门迎接古列,古列则保证玛尔杜克神殿不遭毁坏或污秽。他的行政方针容许崇拜地方性神祇,并且认可本土文化。称为「古列圆柱」的文物(参看下一条注释),就是这个政策的最佳例证。古列于主前五三○年在东北部边界与西古提部落作战时阵亡,儿子刚比西斯(Cambyses)继位。
一2~4 古列圆柱和波斯政策 波斯对待藩属及其文化的行政方针,很明显与亚述和新巴比伦帝国不同。古列圆柱所记载的诏书,反映古列容许帝国中的各民族一定程度的自治。圆柱没有指名提及犹大,但却下令所有神庙和庙宇受损的修理,被毁的重建,并归还一切被掳为质的神像。考古学家在乌鲁克城的庙宇遗址中,发掘到重修神庙所用的砖块,上面有古列一名的压印。被掳的人获准归回本乡,但要在本地总督的领导下服事波斯帝国。这些总督往往都是本地人。上述方针显示与其使用残酷手段抑压破坏本土文化,波斯所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他们希望认可地区性的特征和在宗教上给予相当程度的自治,能够避免帝国分裂,以及防止亚述和巴比伦所面对接连不断的内乱。这些政策的基础可能因为波斯王室的官方信仰祆教(Zoroastrianism,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或拜火教),具有兼容并蓄的特质。但亦必须了解波斯不会无视于地方性统治者越轨,或批评谴责波斯政府的行为(参看所罗巴伯的例证,即使在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敦促下,他仍不愿轻举妄动)。
一2 祆教的「天上的神」 古列王在古列圆柱中,将战胜巴比伦归功于巴比伦的主神玛尔杜克。以赛亚书四十五1~5采取同样的主题,但纵使古列并不「认识」耶和华,仍然把功劳归给耶和华。这两句话都很符合祆教兼容并蓄的本质。祆教相信主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不断与恶神阿利曼(Ahriman)的黑暗势力作战。波斯人将被认为是协助波斯王的神明如玛尔杜克、耶和华等,视作隶属于阿胡拉马兹达光明势力之天军。以斯拉所强调的重点与以赛亚相同,也是不提阿胡拉马兹达,反而宣称耶和华才是天上的神。「天上的神」一语又出现于伊里芬丁蒲草纸(Elephantine papyri),这是来自主前五世纪末埃及的犹大文件。这里称耶和华为天上的神,并不反映古列本人的信念。他下令重建其他神庙时,对其他的神祇亦同样表示尊重。
一3 在耶路撒冷的神 「在耶路撒冷的神」(NIV)反映古列圆柱的用语,指示被掳之民及其神明归回本乡。神掌管万有,控制权势最大之君王的动机,以及祂宝座与恒常一样,永在耶路撒冷的两个观念,同在本节之中。
一4~6 提供物资和礼物 由于不是每一个以色列人都选择从被掳之地归回,这句话所指的人若非留下不走者,就是非犹大人的邻舍。若是后者,本节就与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向埃及人要金银器皿,「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有密切的关系(出十一2,十二35~36)。这些「甘心献上」的礼物可与在旷野时用来装备会幕的捐献相提并论(出二十五2~9)。这样一来,回归者的需要(牲口和其他物资)和重建耶路撒冷所需的材料,都可以得着供应。
一7~10 耶和华殿的器皿 马里文献和古列圆柱的讨论,皆显示一个民族被征服时,他们的圣物──包括偶像和崇拜中使用的各样器皿──都一同被掳为质。证明自己的神胜过被征服者之神的方法之一,是污秽其圣物,或将之放在臣服的地位上(见:但五1~4;撒上五1~2)。如今一切圣物都需盘存清点以保证没有缺失,才归还到耶路撒冷,作为修复圣殿(有关这些金碗的讨论,见:代下四8~11),恢复敬拜耶和华的步骤之一。
一11 设巴萨 尽管有人试图将设巴萨解释成示拿萨(代上三18),使这位「犹大的亲王」(拉一8,NIV,和合本:「犹大的首领」)成为大卫家的一份子,或解释成所罗巴伯,以求协调以斯拉记和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的事件,但这位历史中甚少提及的设巴萨,大概还是另有其人。「犹大的亲王」可能是王裔的称号,表示他是大卫家族中地位颇高的一员。但这称号亦有可能是指其官职,若然,他可能是个陪同被掳者归回本地,监督过渡为地方性省政府(将权力转移给所罗巴伯)的波斯人。他是波斯指派治理犹大(称为叶胡德〔Yehud〕)的第一位省长,负责保管圣殿的器皿,以及奠基重修耶路撒冷的圣殿。除他以外,考古学家借着出土的瓶柄和印章,又另外发现了三位现今对他们一无所知之犹大省长的名字。以斯拉记和尼赫迈亚记都没有提及他们。
一11 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 被掳者回归的路线,最有可能是沿幼发拉底河北上到马里或迦基米施,然后转往西南到大马色,再沿商队大道下到沿海大道,或沿约但河谷直达耶利哥,再朝西北方前往耶路撒冷。巴比伦到耶路撒冷的距离大约是九百哩,这旅程可能需时八至十个星期。

──《圣经背景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耶路撒冷   唐纳   斯拉记   被掳者   罗巴伯   巴比伦   波斯   耶路撒冷   的人   犹大   犹太人   以色列   器皿   圣经   耶和华   简介   帝国   点此   支派   犹太   约翰   巴萨   注释   自己的   埃及   经文   先知   上帝   福音   子民   激动   神像   历代   彼得   百姓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