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廿四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马太福音第廿四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马太福音第廿四章
【太廿四1~2】我们的主对于世界是何等的冷淡(殿宇可比世界)!祂毫不在心的经过这世界。门徒则注意及世界的美丽和它吸引人的地方。但是,主的冷淡,究也有因:祂知道它将来必要毁灭。所以,世界「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我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彼后三11)。恋慕世界者,乃是因为他们以为世界是天长地久的;那知天地都要废去呢?知道(约壹二17)的人有福了!―― 倪柝声《读经心得》
【忍耐到底(太廿四13)】
问: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十三节:「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不忍耐到底者能否得救?并且得救指何种得救?
答:自然不能。这里并不是说到信徒灵魂的得救,乃是指犹太人在灾难中身体的得救说的。―― 倪柝声
【尸首(太廿四28)】
问: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二十八节:「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那里。」是指甚么?
答:当大灾难的时候,基督在半空,敌基督在地上;二者遥遥相对。圣徒们被主接提到主那里;所以,基督的「身体」在半空联合于基督。敌基督也有属牠的人,他们也在地上与敌基督联合;他们就是敌基督的「尸首」。因为他们都是死在罪恶里面的人,与基督的身体是相反;此二者也遥遥相对。鹰鸟指罪恶或审判。敌基督的伴侣在那里,罪恶和审判也在那里。―― 倪柝声
【24.尸首与鹰各指何事物?(太二十四章28节)】
要解释这难题时,我们首先要再明白一个解经的原则,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和上述“口头的預言与传说”那原则一样重要。那就是圣经?有许多“犹太人的俗语”,正像中国也有相当丰富的俗语一般,这些俗语往往带着隐秘性,时时用普通的事物来表达特殊的教训。比方说:“哑巴吃黄莲”,表示“有苦说不出”。又比方说:“盲吃饺子”,表示“肚子里有数”。
犹太人的俗语也有同样性质,只要一说出来,大家心里便明白。可是外国人如要明白这些俗语,便需要一番解释,有时虽经解释,外国人也不一定明,或兴趣不如本国人浓厚。
“尸首与鹰”便是一例,“尸首在那里,鹰也必聚在那里”,这两句话是非常古老的犹太俗语,因为这两句话源出于約伯记三十九章30节。该处因为是用希伯来文写的,那稣所引用时是被马太用希腊文写的,所以似乎略有出入。
約伯怎样说呢:“被杀的人在那里,它(指上文的鹰)也在那里”。被杀的人与尸首同意,而鹰是喜欢吃尸首的残忍动物。关于这两句话的解释共有四种:
一、最合原则的解释法是:这是古老的俗语,是人人皆知的两句话,其含意为“利之所在,人必趋之”,或“落井下石,死后动弄刑”。犹太人在听完主那稣讲述未来世界的转变后,再听这两句古老俗语,大家都很明白,所以那稣不加解释。
二、尸首指腐败的犹太民族,鹰指罗马帝国,因为罗马帝国的国徽是鹰(今日的美国与印度尼西亚亦然)。主那稣在讲完世界未来灾难之后,加上这两句俗语,是暗指将来罗马帝国的提多将军要带兵来破坏耶路撒冷,用猪血污秽圣殿墙壁,那是纪元后七十年的事,当时犹太人被杀者有三百万之多。
三、尸首指基督徒,鹰指基督。在启示录四章7节所说的四个活物,都是代表基督的特性,其中有一个活物是鹰。死去的基督徒将来要从坟墓里出来,复活,被提到空中,好像鹰抓住尸首的肉到空中一样。因为主那稣讲完未世的灾难之后,才说这两句俗语,十分可能是暗指基督徒被提而言。
四、尸首指“死海”,鹰指末世要争夺死海的“列强”而言。因为原文“尸首”是单数字,“鹰”是多数字,所以可以说一个死海被列强所争夺。为什么未世的列强要争夺死海呢?原来“死海不死”,战后列强的科学家都研究死海的宝藏,发现死海中有最丰富的铀(即制
原子弹的原料)及其它原素,任何强国如占有了死海,它将称霸世界。
以上四种解释,各有千秋,以之为研究资料则可,但如强调某一解释为“绝对对的”,则过于主观了。――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子不知道(太廿四36)】
问: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六节,主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子与父原为一)惟独父知道,岂子知道,而不司耶?拟得救数目不足,而父意未满,故那日子、那时辰,需以父满意为定时耶?请示其详。
答:这一句话在四福音书中,实在只有马可福音十三章三十二节记载(请读太廿四36,施约琴译本小注)。这与马可福音表明主耶稣为仆人的性质,是完全相合的。主说此语,并非祂知而不言;也非父满意方定时。我们读经最难的地方,就是分别主耶稣的神人二性。有时可以分;有时不可以分;有时若可分,若不可分。在此,就是主耶稣指祂的「人」说的;表明祂自己是个完全谦卑的仆人,除了接受祂主人的旨意外,祂自己并无所知。我们读四福音书,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记得主耶稣是有神人二性的;有时只说其人性;有时只说其神性;有时说其神人二性。知者,则免去许多误会。―― 倪柝声
【25.取去一个,撇下一个是何意?主那稣再来时取去的被提,还是撇下的被提?
(太二十四章40一41节)】
这是主那稣預言他降临的时候的一种情况,“那时,两个人在田时,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又说:“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那一天来到”。很明显的,这是主降临以前要发生的事情。
一、一般的解释是:那时那些信主的“被提”去,那些未信主的的要留在地上遭受大灾难。因此“取去”的,乃是“被提”到空中去的,‘撇下”的是留在地上受大灾难的。两夫妻、两弟兄、两父子、两同学、两朋友,都可能如此,信者被提去,不信者留下来。
二、但另有一派人士解释正相反,他们认为主那稣在讲这些以前曾提到挪亚洪水时的情形,说:“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当时,留下挪亚一家八口在方舟中得以保全性命。这就证明主那稣所说“取去”的是等于被洪水冲去的,那些“撇下”的,根据原文应译为“留下”或“使之走”,等于挪亚一家八口,被留下在方舟中。因此,“取去”的是地上遭受灾难的,“撇下”的是被主提到空中去的。
三、第三派人士主张这两节经文与“被提”毫无关系。这里有“那时”二字,照原文口气是上文之后的另一个局面,应该是主那稣从空中与众圣者降临到大地上为王的时候,那时,他要“取去”个,“留下”一个,即“取去”的是要受审判或在最后哈米吉多顿的人战争中被杀的(启十六章16节),“留下”的是在大战争中蒙保守得平安的(启三章10节)。
全部新约提到信徒被提,只有一次,即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7节,因此,主那稣在这里所说的话,是否与被提有关,是值得考虑的。冈为在主那稣的时候,教会尚未成立,是隐藏的,我们不能根据任何一处经义,勉强插入与教会有关的事情中。因此,上述三种的说法,以之为参考资料则甚佳,若坚持某一说法为绝对对的,则不必。――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26节『内屋』,43节『房屋』
20节『冬天』,32节『夏天』
物质的―道德的
字面解―灵然解
17,20节『逃走』―42节『儆醒』,44节『预备』
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