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马可福音第四章-《中文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第四章-《中文圣经注释》

马可福音相关章:

马可福音第四章

五 撒种的比喻 四120

  撒种的比喻可能是在耶稣所用的比喻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之一。由于比喻在耶稣的教训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读经者必须对比喻本身的性质及特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比喻在希伯来的旧约中称为“马晓”(ma{s%a{l)。它一共有二十八次在希腊文的旧约中,被翻译成“巴拉波列”(parabole{)。这也就是英文 Parable 的来源。比喻在旧约以及一般犹太文学中的用法很广。它常常出现在智慧文学、箴言、伦理、常理、处世待人的寓言和晓喻、甚至猜谜和解谜里面。它在拉比文学和犹太民间流传也很广,特别是用在教导这方面。在解释比喻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只强调比喻的中心思想或信息,而不强求其中细节上的意义。耶稣身为一位教师或拉比,在教训人的时候用比喻,本来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然而,读经者必须要领会耶稣在工作的现阶段中用比喻的目的和动机。接下来的比喻以及耶稣对比喻的解释,应该可以给予这一类问题一个很清楚的答覆。

四1

  上一次马可记载耶稣在海边教训人的时候是在二13。这一次他又在海边教训人。因为众人的拥挤,耶稣很明智地坐在海中的船上,面岸背海地教训那些站在岸上的人。

四2

  耶稣从开始到现在都不断地在各种不同的场所教训人。然而,在这一次,他特别注重以比喻的方法来教训众人许多道理。但是马可并没有将这许多道理的内容都记录下来。他只是记录下面的几个比喻而已。

四3~9

  你们听啊 在原文里面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听!”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语气。动词本身是命令式的,它的目的是要叫听者留意教训中的内容与信息。这严肃的语气,在比喻讲完以后再次出现(三9)。这一点似乎与旧约摩西当日教训及警诫以色列人那严肃态度完全一样:“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申六4~5)摩西只不过是上帝的仆人而已,他尚且以这么严肃的态度和语气教训人,何况上帝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呢?

  耶稣在这次教训中所用的第一个比喻,一般上被称为“撒种的比喻”,正如耶稣好些其他的比喻一样,这一个比喻也是取材于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所能观察到的事物。这样一来,比喻的内容可说是既通俗又浅显了。这一种使用教材的方法,用在教育水平低的民间,应当是很有效的。

四10

  这些人对这个简单的比喻缺乏领悟的能力,本来已经叫人难以置信。可是,耶稣的回答却更令人费解。

四11~12

  上帝国的奥秘 在耶稣的言论中,有一些的确是很容易令人误会的。这是其中的一段。耶稣在这里提到\cs9上帝国的奥秘。所用的奥秘一字,在原文有一个不简单的背景。希腊文 myste{rion 这个字,在七十士译本中只有在但以理书用过。但是,在犹太教的次经以及希腊罗马人的一些神秘宗教中,这个字是经常出现的。在宗教的用法上,它是指上帝的奥秘或是人得救的途径和媒介。有时候,这个字也用来形容极端秘密,绝对不可泄漏的军机。它也偶然用在挚友之间一些保密的事上。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里也曾多次用这个字来表明耶稣基督的福音那种绝对特殊的启示和奥秘性质(三3~9)。

  在马可福音这一段经文里,耶稣所要教导的是上帝国的奥秘。这奥秘是通过启示向人晓喻的。耶稣在解释比喻的时候,把人分成两大类,即“跟从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以及外人两种。前者是领受上帝国奥秘的对象,后者却不是。中文的只叫你们知道这句话,倘若翻译作“只是给予你们的”就会更清楚地强调上帝的主权和主动。意思就是说,上帝国的奥秘并不是人可以主动地去寻找到的。它完全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主动给予人的启示,人只是领受者而已。现在有一个很基要的问题待解答:耶稣为何在这个时候这么明显地将人分成两类呢?为何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呢?十二节很清楚地说明了耶稣用比喻的目的是要叫外人不晓得和不明白。这一点对外人来说显然是一种极大的责罚或审判,难道耶稣的工作和使命不是要叫所有人都明白上帝国的奥秘吗?要解答这一些难题,恐怕要先明白耶稣所引用先知以赛亚那段经文的背景(赛六9~10)。在以赛亚的时代,以色列民不断地离弃上帝背道。他们并没有因为先知们的信息而回转,反而背逆的心愈来愈刚硬。这并非上帝没有给他们悔改的机会,而是他们自己存刚硬的心不断在拒绝上帝的恩召。上帝因此通过以赛亚向这些人发出预言说,时候将到,一个恐怖的审判将会临到他们。到时,他们将会因为自己的心刚硬而成为灵性盲目以及良心麻木的人:“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赛六9~10)。耶稣在这里引用先知以赛亚同一段经文的目的,显然是要向当时的人发出一个非常严重的警告。正如上帝的子民在先知以赛亚的时代一样,耶稣同时代的人也一样可以从他的工作以及信息中看出上帝的作为,以致悔改和信靠福音。因为他们所要看的以及所要听的都清楚地摆在他们面前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除了一些“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以外,大部分看见的和听见的人仍然徘徊在上帝国的恩门外,继续作外人。那一些敌对耶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可说是故意存刚硬和不信的恶心,试尝阻碍和破坏耶稣的工作,甚至有意“除灭耶稣”。是这一种故意抗拒福音的态度,使到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这是一种自取其祸的审判,叫人无可推诿。倘若没有这个背景作为基础,十二节这段经文就会很容易被误解是上帝有意叫人不晓得和不明白上帝国的奥秘;或是上帝故意不要人回转而得赦免。这一种思想是跟上帝慈爱和公义的本性相抵触的。

  有些学者认为下面这一段解释比喻的经文(四13~20),可能不是来自耶稣自己,而是早期教会根据耶稣原有的比喻,来解释教会本身宣道的实际果效与成败。学者们的理由是:撒种的比喻是很浅显的,根本就不必再加以解释。他们认为,所谓比喻本来就是以通俗和简单的教训,将本来隐蔽起来的意义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学者们这一种见解对一般的比喻来说是正确的。然而,这些学者们似乎忘记了耶稣在这里所用的比喻是有关上帝国的至深奥秘。倘若不如以解释,听者就不一定会明白。因此耶稣声明说若是对外人讲,凡事都用比喻(四11)。

四13~20

  耶稣认为撒种的比喻是明白一切的比喻的钥匙,是关键性的。他因此不厌其烦地给门徒一个清楚的解释。比喻的重点很明显的是在人对上帝的道领受以后不同程度的反应。人的心灵状况或“心田”最终决定道种的成败和果效。道种的各种成败状况一方面给人提出警诫,同时也带给真正虚心的领受者无限的激励。不但如此,耶稣的解释似乎也在暗示说人若要明白其他的比喻,他的心灵就必须像那多结实的好土一样。

  耶稣对撒种的比喻所作的解释除了强调上帝的道种与人的“心田”两者之间那种密切的相互关系以外,也进一步的说明了上帝国的奥秘是有其隐藏和启示两方面的。它的隐藏和启示与人心灵的状况以及信心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那就是说,对那些凭信心追求真理的人,上帝国的奥秘是显露的,因为有上帝的道将它启发出来。相反地,对那些心地刚硬和故意抵挡真理的人,上帝国的奥秘是隐藏的。其实不是上帝的本意要将真理隐藏起来。而是人自己故意不断的在拒绝真理的光照。结果真理的隐藏很不幸地成了他们自己的审判。

六 上帝国的比喻 四2134

  接下去几个比较简单的比喻都同样是有关上帝国的奥秘。因此,基本上可说是撒种的比喻的引申。

四21~23

  耶稣较早时在十一,十二两节所说的话的确很容易引起人的误解,以为他是故意叫人看不见或听不明白上帝国的奥秘。耶稣这个点灯的比喻,似乎是在解释说真理的隐藏并不是他的本意。相反地,身为一位上帝国福音的宣告者,耶稣就好像是一位点灯的人一样,目的是要带给人亮光,而不是要把灯放在斗底或床底下,故意不让人看见。至于经文中所指的掩藏的事,可能有两个不同的解释。一指上帝国的奥秘,这奥秘对不信的人来说,是暂时掩藏起来的。但是,它最终必然会显明出来。二指这句话是针对那些故意抵挡真理,存“不信的恶心”的人所讲的。因此,它是一个极严重的警告。那就是说,这些人的心思意念,虽然可以暂时隐瞒起来,最终却非全然显露不可。这句话因此带很重的审判语气。正因为这样,耶稣在结尾的时候再次提醒人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四24~25

  这两节经文的内容仍旧与人听道的态度和领悟的心有直接的关系。耶稣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再次提醒听者要留心所听的。中文翻译的量器也许不易表达原文的含义。再者给人这两个加上去的中文字几乎意味耶稣是在讲论人际间彼此对待的态度。事实并非如此,倘若这一小段的教训仍旧是上述听道的比喻有关系的话,则所谓用量器量者也许是指人对道本身所采取的开放态度和领会的能力(容量)或受教之心。那就是说,上帝会按人的受教之心或领会能力的程度将道赐给或量给听者。不但如此,对那些容量大的,上帝还要多给,因为上帝是乐意宽待人的。这样的解释,不但比较符合撒种的比喻的教训,并且也跟二十五节的思想一致:因为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经文本身并没有说明给和夺的主体是谁──究竟是谁要给和要夺去?上下文似乎已假定主体是上帝。因为只有祂有给以及夺的主权。所给或夺的东西无疑是有关道或上帝国奥秘的事。人对道的领受和追求也可说是像求学一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个原理无论对门徒或是对文士这一类的敌对者,都是一个严肃的忠告。门徒这些人,可以说是属于有的一群。其他的,包括文士在内,也许就是没有的那一班人了。

四26~29

  这个比喻是其他福音书中没有的,虽然马太十三24~30的比喻和这一个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一个比喻是以一般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过程来解释上帝国成长的奥秘。那人却不晓得如何这样以及出于自然的这两句话似乎是在强调上帝奇妙的作为与主权(参阅林前三6~7)。用镰刀收割的比喻,除了描写上帝国的“成熟”之外,可能也含有审判的意义。

四30~32

  这一个比喻除了继续在说明上帝国成长的本质之外,还特别强调它的极大潜在力。在用字方面这比喻和以西结书三十一1~14以及但以理书四10~16有类似之处,但在主题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两处的先知书都是在描写审判。马可福音在这里主要是说明上帝国本身扩展的潜在力。

四33~34

  照他们所能听的 这一句话,不仅是指人对道领悟的态度与程度,同时也表明耶稣的恩典与智慧。恩典,是因为耶稣体贴人“心田”的状况。他只照他们所能听的对他们讲。耶稣既不超过他们所能领受的给他们讲解,不然他们根本就无法明白,他也不少过于他们所能接受或追求的对他们说,不然的话,耶稣就不是一位厚待人的主。智慧,是指耶稣教训人的正确方法与原则。他是按照听者的程度来施教。

  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与四11的原则一样。

  没有人的时候 是指耶稣特别给门徒进一步地讲解上帝国奥秘的时候。

  就把一切的道讲给门徒听 这一句中文翻译中的讲字,在原文是 epeluen,应该翻成“讲解”或“解释”更正确。因为耶稣私下跟门徒在一起的时候,根本就不必再次重复讲先前已经讲过的东西。他只需加以清楚和详细地“解释”便够了。正如较早时耶稣给他们解释撒种的比喻一样。

七 耶稣是大自然的主 四3541

  马可到如今所记载的神迹主要的是治病与赶鬼。这是他所记载的第一个自然神迹。所谓自然者是指暴风浪这一类的现象,是属于自然界的。耶稣竟然能克服这一种的自然现象,显明他是大自然的主宰。这一段经文的逼真与生动性甚至使一些怀疑派的学者都承认,它可能是根据目击者的见证而记述的。这见证者也很可能就是彼得。

四35

  当那天晚上 这句话除了说明是神迹发生的那晚之外,并没有清楚交代当天耶稣和门徒究竟是在哪里。

  我们渡 他们所渡过的,无疑是指加利利湖。倘若他们渡过湖以后便上岸到“格拉森人的地方”去的话,则他们很可能是从西岸渡到东岸。因为格拉森地方是在湖的东岸。所谓我们在三十五和三十八节的原文中,并没有指定是门徒。但是,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假定是对的。

四36

  耶稣和门徒暂时离开了众人到湖的另一边去,却是有别的船和他同行。可见耶稣还是被人紧紧地跟随。

四37

  由于加利利湖的特殊地理环境,湖上突然起暴风浪的现象是常有的。

四38

  暴风浪所造成的危险与耶稣那安详的休息姿态,恰好形成了一个戏剧化的强烈对照,真难怪门徒焦急。门徒的喊叫不只是说明了事情的危急,也带一些责怪的语气。马太在同一段记载中以呼求来取代了责怪:“主阿,救我们,我们丧命喇”(太八25)。路加也没有这责怪的语气,只记载说:“门徒来叫醒了他说,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喇。”(路八24)

四39

  这个神迹除了见证耶稣是自然的主宰以外,还说明了他的神迹并不是为了故意彰显他那超然的力量而施行的。福音书中的神迹都一致地说明耶稣是为了人的实际需要而行的。

  静了罢 这个动词在原文不仅是命令式的,同时也表示风浪被耶稣斥责以后便平静下去了。

四40

  这可以说是门徒的信心一个很大的考验。今后,耶稣还多次的指出门徒的信心不足之处(七18,八17、21、32,九19)。

四41

  马可福音多处记载门徒对耶稣的行动那些惊讶的反应,这一次也不例外。风浪虽然是已经平息了,但是门徒在经过这一场风暴以后,心中仍有不少的余悸。耶稣治病和赶鬼的神迹门徒曾多次地经历过。但是,这一种克服自然现象的神迹倒是一个绝对新鲜的见证。

  这到底是谁 不但是门徒这个时候的大问题,也正是马可福音所要解答的主题。耶稣的言行和他真正的身分是绝对分不开的。──《中文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第四章   福音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马可   福音   耶稣   的人   比喻   门徒   真理   自己的   教训   圣经   种子   都是   芥菜   上帝   属灵   生长   字义   导论   奥秘   生命   之光   放在   他们的   注解   基督徒   神迹   原文   收成   结实   教会   经文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