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第十二章-《圣经背景注释》
马可福音第十二章-《圣经背景注释》
马可福音第十二章
十二1~12
凶恶的园户
耶稣仍然向那些自以为是的以色列领袖说话,提醒他们,他们不过是神所委派的园户(就像:耶二十三和结三十四的牧人),管理祂的葡萄园。
罗马帝国大部分乡下地区,包括加利利的一部分,都属于有钱的地主,他们把地租给农夫耕作。地主在社会上地位崇高,而租赁的农人则没有地位,顶多只是彼此尊重。
十二1 耶稣在此讲述的,是一般预备葡萄园的方式,不过祂显然是在暗示以赛亚书五1~2,那里指以色列便是葡萄园。在耶稣的时代,有些犹太注释家认为,以赛亚书五章乃是预言主前五八六年圣殿的被毁;如果耶稣的听众当中有任何人想到这样的关联,就会感到这则警告格外严厉。
根据最可能的推想,「篱笆」是粗糙的土石墙,压酒池是一个坑,工人踩踏新摘的葡萄时,汁就流入那里。「楼」是值班用的岗哨,防止外人闯入,而建筑本身可能只是简陋的茅庐,而在收成的季节,也可以给工人住。
十二2 租金在收成的时候缴交,通常是收成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十二3~5 无论从社会角色或按法律而言,地主都有权力随意对待租户;据报导,甚至有人雇杀手去对付找麻烦的租户。这里租户的表现,则彷佛他们是有权力的人,而他们更无情的滥用权力(与仁慈的地主恰成反比)。他们的行为符合犹太人传统的说法,即,以色列人杀害了许多神差来的先知。
十二6 按一章11节与九章7节来看,「爱子」显然代表耶稣,也可能暗示创世记二十二2,那里的希伯来字与此处类似,犹太读者用来强调,亚伯拉罕愿意牺牲他宝贵的儿子艾萨克,内心怀着何等的悲情。
十二7~8 园户对产业的遐想太过分了;虽然在某种法定的情况之下,他们可以获得田地,但园主也可以自定义规定,而在他们行了这么多恶事之后,园主一定会指定别人来继承葡萄园;不然,皇帝的代表也可以继承。这个故事把园户描绘得又邪恶、又愚蠢,令人难以想象,也绝不是真实园户的样式;可是显然园户乃是代表宗教领袖,因他们只事奉自己,并不事奉神(十二12)。
十二9 古代的听众会奇怪,园主怎么不早一点来,把园户赶出去。
十二10~12 这节经文取自诗篇一一八22~23,是哈利路诗篇之一,和马可福音十一9~10所摘录的诗篇一一八25~26一样。所指的建筑物便是圣殿(诗一一八18~21、25~27);耶稣是新圣殿的房角石,因此成了旧建筑物之工人的威胁。
十二13~17
该撒与神
* 拉比必须回答有关法律、道德和解经的问题,也必须响应反对人士(如:* 撒都该人、* 外邦人、叛教者和分裂者)提出的嘲讽问题。马可福音十二13~37中一再出现这类型的问题,而耶稣的回答证明祂是一位精通圣经的拉比。
十二13 * 法利赛人倾向于国族主义,而希律党则是希律──罗马的藩属──的属下;只有在非常特别的情形之下,他们才会合作。法利赛人重视犹太人的律法规定,认为定罪需要有证人,不过他们很愿意调查耶稣不忠于 * 律法的指控。他们在此会审查祂的教导,并不希奇。
希律党期待希律家族能统管犹太地(如今由彼拉多掌管),因此,当有 * 弥赛亚式的人物出现,向他们的希律统治观挑战,他们当然会感到不安,何况这样一来,罗马人会更加直接控制那块地方。
十二14~15 他们以维持与罗马关系的必要,和国族精神、弥赛亚热的矛盾作为陷阱(他们认定这是耶稣造成的);二十年之前,曾有一次抗议缴税的反叛,足以显示这类热情会导致的后果。如果祂公开采取后期所谓 * 奋锐党之人的观点(除了神之外没有王),就可能遭逮捕;如果祂否定这类观点(其实祂的确如此),就是不忠于跟随祂的人。
十二16~17 犹太的巴勒斯坦所用的铜币,没有被神化之皇帝的像,因为犹太人对此十分忌讳。
不过后来亚基帕王既用皇帝的像,也用他自己的像;当时统管加利利的希律安提帕,则不在该地区的钱币上放像,当地的犹太钱币也是如此。
但耶稣向对手索要的时候,他们所持的是地拿利银币,上面有皇帝的像。因此,他们没有办法提出挑战,说祂缺乏国族主义的热忱。
十二18~27
撒都该人与复活
十二18 * 法利赛人和 * 撒都该人之间最大的争论之一为,后者不接受死人身体会 * 复活的说法。
十二19 撒都该人对耶稣提出的问题,与所谓兄终弟及之习俗有关(申二十五5~6),这习俗是为在经济上保护寡妇。许多社会都有这项习俗,因妇女不能出外赚钱谋生。
十二20~23 撒都该人的故事可能是从犹太人的多比雅书里借用,其中提到敬虔的撒拉七个丈夫都先后过世。
十二24~27 耶稣的回答与标准的 * 法利赛人回答一样。法利赛人在与撒都该人辩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会从摩西的 * 律法来说有 * 复活;他们通常会读一段经文,尽量取出其中的含义。标准的犹太式解释方法,会将出埃及记三6读为现在式:「我正是列祖的神」──表示列祖仍然活着。「荆棘篇」这类的词组是标准用语,因为当时圣经尚未分为章节。
十二28~34
爱的诫命
十二28 * 拉比常会讨论,哪一条诫命较重(即更重要),哪一条较轻。
十二29~34 耶稣按照犹太人的解释方式,用一个相同的钥字──「爱」──把两条诫命连在一起(申六5;利十九18)。这些经文在犹太人的作品中也曾被连在一起(如 * 斐罗),有些教师认为,这是最大的诫命,可以作律法的总结。而「爱主你的神」尤其如此,因它是直接连在犹太人的信仰告白之后:「以色列阿,你要听,上主是……独一的主」(申六4),亦是对它最合宜的应用。大多数耶稣的听众必能看出,祂的回答何等真确,在这方面无法再刁难祂。
十二35~37
戴维的主
犹太教师会向听众发出挑战,要他们解决表面似乎不相符的经文,但他们认定两段经文都是正确的(如此处,耶稣知道祂既是戴维的儿子,也是他的主),问题只是,如何才能协调。耶稣的对手显然没有答案,因为犹太的诠释家并不从 * 弥赛亚的角度来解释诗篇一一○篇。
十二35 按定义而言,基督,或受膏者,是戴维王室的后裔(赛九7,十一1;诗二,八十九,一三二)。但这种 * 弥赛亚观很容易被解作* 国度需由革命产生(参:可十一10),所以并不全备。
十二36~37 在神的 * 国度掌权的那位,乃是戴维的「主」,不单是他的后裔而已;因此他应当比 * 复活的戴维还伟大。马可用希腊文写作,他可能想让读者把这一节(诗一一○1)与他在前面引用过的一节经文相连(犹太诠释家常以一个钥字来串连经文)──只有一位主:就是神(可十二29)。倘若如此,马可在此便是宣告耶稣的神性(参一3)。
十二38~44
敬虔的穷人与压迫人的宗教人士
十二38 有些犹太教师也和希腊教师一样,身穿特别的服装,似乎是白色亚麻长袍,类似祭司与圣殿官员的穿著。教师通常备受尊敬;市场人群熙来攘往,教师常会受到多人的问安。
十二39 * 会堂的大小与形状并不一致,不过后期许多会堂中,教师的位置可以看到所有的会众(正像今天大半教堂中牧师的位置)。在讲究地位的社会,最重要的乃是一个人的地位;会堂是当地人最主要的集会所在。在宴会里,最靠近主人的位置是最尊贵的;古代文学记载了不少怨言,就因为当事人被分配的坐席不够尊贵。
十二40 在讲究地位与名声的社会,寡妇没有什么收入,在社会上毫无能力,也没有尊荣,但受到犹太律法的保护。
耶稣的意思或许是,这些教师要人过量捐献(在政府沉重的税赋之外,他们还可以增加到百分之二、三十),因而剥削了寡妇的资源;或者祂的意思是说,他们在作法律判断时,只遵守律法的字面,却没有向穷人存怜悯之心。无论他们到底是犯了什么罪,「侵吞寡妇的家产」之指控,把他们刻画成比 * 税吏还要糟。
他们或许在* 会堂里会作冗长的祷告;耶稣在此所批评的,不是祷告的长度,而是要作如此长之祷告的动机。耶稣和 * 旧约的先知一样,认为社会的不公与宗教的虚假是一体的两面(如:摩二7,八5~6),而祂则成为无钱无势之人的代表(赛一17)。
十二41~44 后来有项传统声称,在妇女院内有十三个容器可以投入这类献金,以色列的女人和男人都可使用。圣殿官员会十分炫耀财富,很可能会浪费这位寡妇的钱;但这名毫无能力的妇女对这类事一无所知,只是凭信心而行,而神却认为她的奉献最为可贵。犹太人的 * 会堂必须照顾穷人,所以这位寡妇不会挨饿(参:徒六1~4的注释)。寡妇的「小钱」,或 lepton,是当时最轻、价值最低的钱币。——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