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阿摩司书第一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阿摩司书第一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阿摩司书相关章:

阿摩司书第一章

三番四次(一1~二3

  先知阿摩司自称为牧羊人,但整卷书的信息却是出于一位对国际列邦、本土民生有深切认识者之手,绝非不学无术者可为。神重用的非一定大有学问;祂所要的,乃是那愿意顺服、跟随祂的人。先知首先宣告神向列国的审判。

 .列邦判语的相似模式:

  1. 三番四次(一3、6、9、11、13,二1)──试想这样的描述实乃指出世人的顽梗不化,从未为自己的罪有丝毫悔意,因而招神忿怒的审判。

  2. 降火(一4、7、10、12、14,二2)──降火的刑罚使我们想起所多玛、蛾摩拉所遭的毁灭(参创十九23~28),火的破坏力乃有目共睹的,而末世之火更是不灭的呢(参启二十10)!

  3. 烧灭宫殿(一4、7、10、12、14,二2)──宫殿的居住者乃国家的领导者,也是神审判最严厉的对象,试想作为一国的领导者,他们要承担的,是全民的生命责任,难怪保罗也要提摩太为一切在位者祷告啊(参提前二1)!

  4. 耶和华说的(一5、8、15,二3)──这句话充分表示先知非随己意发言,乃全出于神的命。让我们更多为神的众仆人祷告,使他们所传讲的,均出于耶和华。

 .列邦受罚的因由:他们遭灾,除了因为他们的顽梗外,亦基于他们不行公正、践公义。正因神是公义的,故此世人也当谨慎,因我们均要为自己所行的负上责任,接受神的审判。

祈祷 主啊!使我为在位者祷告,使他们所行的均公义,并领导众人归向、信靠。──《新旧约辅读》

耶和华的怒吼(一1-2

阿摩司书的开头,就像一般的先知著作那样,有一些资料介绍;开始这两节相当于现代作品的引言和绪论。它们提供我们一些阅读以下几章必须的背景和知识:我们得知这本书的关键人物阿摩司,他在甚么时候做先知,和他信息的精髓。

(一)阿摩司『先知』。本书的主要人物是阿摩司,我们将在七章十四至十五节中对他有更多一点了解。但在这两节里我们仅知道大概的背景,作者并未用一般格式描写他是一位先知;稍后,他本人甚至否认他是一个专职的先知。这里只简单地把他说成是提哥亚的牧人之一(参阅绪论──阿摩司其人其事),一个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人。阿摩司是一个普通人,他不是作职业传道的。

然而,他却承担了传道的工作,因为他所讲的话是从上帝而来,他得到上帝的默示,要『论关于他所看到的以色列』。阿摩司将讲述上帝默示他关于以色列和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作为一个犹大人,他将论以色列的事,这表明他要以一个外国人的身分,在以色列人中讲话;给他们一个即使在最合适的时候也不会受欢迎的信息。对于一个外国人到异己的地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将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难。

从本书开始的数节起,阿摩司的遭遇便说明了履行先知职分的其中一种方式。他是一个蒙召为上帝工作的人,但是从人的观念来看,他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很不理想。当时有许多专职先知,无疑他们又是经过很好的训练的,但是这个特殊的传道使命,竟然落在阿摩司──一个业余工作者身上!当时也有许多本国的人,他们可以蒙召作传道,但上帝却拣选一个外国人,给他这样的工作。如果有一个负责派遣先知到以色列的委员会,他们也难以选择阿摩司,让他去做这样的工作。然而上帝却拣选了他;而阿摩司本人也很快就发现许多问题,但是他既蒙选召,就顺从地回应。

(二)时间和环境。历史的时期这里特别指明是在两个王:乌西雅作犹大王(公元前七八三至七四二年),和耶罗波安二世作以色列王(元前七八六至七四六年)。这一个历史时期,对于上帝的选民来说,是一个表面上相当成功的时期:国家兴隆,列国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和平,以色列和犹大两国政府都连续的统治。但是以色列人的生活表面上的平静,掩盖了她内在的健康状况。正像先知下面将要清楚讲述的那样,在以色列中不义和不人道的事到处都有。

阿摩司传道的日期,还进一步特别用当时的大灾难来加以指明:阿摩司传道在『大地震前二年』。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先知在地震前二年作短暂的传道工作;另一种说法是,传道工作延续了两年直到大地震发生时(参阅英文标准修订本的注解)。

在以色列和犹大国领土上发生的地震并不罕见,它们是地层运动在约但河谷和死海形成大裂口时的后果。历史学家约瑟夫告诉我们,在公元前三一年,在这里发生过大地震,死亡人数达三十万人。地震的证据可以藉在库穆兰(一座在死海西侧的城市,二十多年前被发掘)发现的城墙和水糟断裂找到。除了圣经提供的知识,我们难得有关于阿摩司书所指的地震资料。很明显这确是一件可怕的事,也许造成千万人死亡;几百年以后,在先知撒迦利亚所写的书中,仍有生动的记录(参见亚十四5)。

指出地震可能不只是为暗指年代。在阿摩司的讲道中,上帝默示他用地震当作审判的一种形式(见八8和九1-6)。因此,在书的一开头,指明先知传道在地震以前。这件事本身,当它实际发生的时候,表明以色列居民对阿摩司的信息,注意得太少。

(三)阿摩司的信息。先知的信息在第三节中扼要地给出,其中包括引用了先知的话。先知传道的要旨是:『耶和华从锡安吼叫』(2节)。动词『吼叫』是一种最强烈的措词,用于上帝和祂说话的对象之间。关于这个词的准确意义,曾有许多争论。这个词的直接意思,可以用先知自己的比喻:『狮子吼叫,谁不惧怕呢?』(三8)来加以说明。换句话说,先知将要传讲的信息,不像是从作为牧者的上帝之音调,而是可怕的响声。这个词带有强烈的凶猛和威胁的含意。就像任何人听见狮子在夜间的怒吼一样,上帝的话也将刺入那些听的人,使他们感到同样可怖。

阿摩司作为一个外国的先知十分清楚这些话的意思,耶和华从锡安吼叫,祂的声音是从耶路撒冷发出的,这两个地名在上下文中是同义词。只有外国先知才可以这样说话,指犹大的京城和它在耶路撒冷的圣殿,指出上帝从中发声怒吼。对于北国的听众,这些话难以给他们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但他又要强使他们去听。而当百姓听见的时候,他们将不会感到欢喜的,因为阿摩司的信息,很少有令人高兴的内容。藉牧场和迦密山顶引出的比喻(2节下),先知指出旱灾将要来到。这里不像是字面上的干旱,而是北国属灵泉源和社会生活的枯干。

这些阿摩司书开始的话,同时带有资料提供和警告性质两方面。在资料方面,我们得悉先知作工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其将要开始的传道工作。它的警告性质则可从以下的信息看到:『耶和华从锡安吼叫』。

大马色的行为(一3-5

先知传讲最先的实例,包含在从第一章三节至第二章结束这样长的篇幅中。可能这样长的一段所持有的观点,不但是本书的导言,而且是先知从事传道工作的『就职演说』。读了这一长段,我们得了阿摩司先知开始工作时的情况。如果我们想知道这席话的分量,我们必须像先知当时的听众一样,好像我们以前从未听过他,我们好奇的想知道他说些甚么。

这一整段(一3-二16)充满了晓谕,或者信息,向各个民族和百姓传讲。虽然每一个晓谕有它侧重的信息,针对某一方面而讲,但是先知传讲的果效,总的可以理解为一整体,并有一个次序,藉以传达信息。我们很难以确定,这一整段原来是一次讲出来,或者是分次传讲的;无论那一种情形,我们必须尝试去感觉先知的听众所受的冲击,特别是最后对以色列人的晓谕(二6-16)。

每一篇信息都有相似的样式构成。它以先知传道的公式开始:『耶和华如此说』。接以照版复制的方式表达:『因为三番四次的犯罪……』好像诗一样,不厌其烦地重复,并常常只对一样犯罪特别清楚地陈述。随后用即将来临的审判加以谴责,又以另一个先知的公式:『这是耶和华说的』作结束。

第一篇信息是对大马色说的,她代表以色列北部边界的一个邻国。大马色的罪恶是『以打粮的铁器打过基列。』(3节)这里用的是一种比喻。在古代,打粮的器具是一个木锤,底部突出的部分却是用铁造的。它用牛拉,越过收成的庄稼上面,使谷粒和稻草分开。这个暗喻指大马色曾派军队残酷地入侵基列的城市──属于以色列北部疆土以内的外约但地区。先知无疑是指新近发生的历史事件,因为他的读者清楚知道,新兴的强国大马色入侵过以色列,并且施行杀戮。

因为这种无人性的行为,大马色必被审判和定罪,她的王室将被毁灭,她的主权终止,她的百姓将要离开家园被掳到外国去。在先知的信息传出几年以后,亚述大帝国的提革拉毗尼色三世,在他的『年鉴』中这样记录:

我毁灭大马色的十六个地区之五百九十二个村庄,令他们如同洪水淹没的山地一般。

阿摩司的话被历史事实应验了。然而如果我们要明白这些事原来的意识,我们必须以当初听见这些话的人的身分去思想它们。

(一)开始的时候,先知的信息必被人们欢迎和接受。阿摩司对于以色列虽为外国人,但是他的话对于一个一点不爱大马色的国家,必定乐于听闻和感到欢喜。大马色是以色列的邻国,但同时又是敌人。在基列发生的残暴事件曾经煽起以色列人的仇恨,并一直起作用。所以阿摩司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他将成为一颗明星,在北国平淡的先知圈子中扬名。他的传道工作一开始就有意赢得听众的赞同,尽管既没有听众也没有读者明白先知最终的目的是甚么。

(二)在这较公开的預言里,先知阿摩司的一点最基本的假定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耶和华他的上帝不但是以色列的上帝,也是全世界所有外邦国家的上帝。阿摩司在以色列算是异国先知,但在他并没有地区和国界的观念。所有的国家都要站在上帝的面前对他们的行为负责。大马色的行为,和上帝的选民一样,同样是在上帝的权限里面。

当我们读后期先知的著作,我们将看到这种国际主义的观点,变成一种普遍的先知传统。但是阿摩司堪称这种广义神学思想的先锋。他有意识的抓住了上帝的无限性,上帝的能力并不限于个别民族或某个人,以色列的上帝也是所有国家的上帝。我们不要把这点看为平常,以为我们自己也能掌握。当时流行的上帝观,惯于将上帝限为选民和他们国家的上帝;这不算错,但是不足够;就像我们容易把上帝限制在教会里,把祂收缩到和我们心中的模型相符合一样。阿摩司要我们打破这种模型,用更阔大的眼光去看上帝。

(三)正像这里所表示的那样,上帝所仇恨的,特别针对残酷的罪行。先知藉隐喻,指出大马色在基列的行为,已经表现出对人类生存毫不关心。开始我们会感到奇怪,为甚么先知没有谴责入侵的事件,而只对侵略者的行为大加责备。然而这种责备直接击中问题的要害。世界各国拥有的领土来回变化,谁占有多少领土是不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国家与人民之间如何彼此对待。

从阿摩司那个时代到二十世纪,领土的纷争接连不断。无疑,从世俗的政治观点来看,许多领土之争都是合法的。但是绝没有甚么理由可以不尊重人类生存的权利;绝没有甚么可为残酷的行为辩护。生命总是比土地更有价值,爱总是比任何国土的规画更重要。阿摩司的话生动的提醒我们,上帝的忿怒向所有维护恐怖主义和残暴行为的思想发作。

给迦萨和推罗的信息(一6-10

斥责了大马色之后,阿摩司现在把注意力转向其它的国家:迦萨和推罗。迦萨是一座城,但在这里她代表地中海东南角的一个小国非利士,位于埃及和上帝应许之地中间。推罗则是地中海东边的一个大的沿岸港口,腓尼基人的城市,座落在以色列的西北方向。这两个国家现在变成上帝藉先知谴责和审判的对象。

对这两个地方的抱怨实际上是相同的,只有在言语上稍有改变。两个国家都要对他们从事贩卖奴隶负责。因为他们把人口交给以东(6,9节),可能在以东把他们卖给奴隶主;也可能在以东国际奴隶交易市场作买卖,虽然作者没有特别说明,但他似乎暗示有一小队武装力量,袭击一个没有自能力的村庄,并把『所有的百姓』带走,卖为奴隶。

两个国家都是处在一个有利的地点,从事这样无人性的活动;而且两个国家都有足够的能力去掠夺人口。迦萨号称『非洲之出口,亚洲之门户』,是一个伟大的贸易中心,横跨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南北贸易大道之上,以及以东入口和地中海东西交通要道之间。迦萨和她邻近城市的居民,多数都是非利士人,在圣经的早期,他们就以军事力量强大而引人注目。

推罗则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地中海沿岸城市,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一百里的地方。这个城市本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大陆,另一部分由岩石岛屿组成。这个城市有能力抵抗军事入侵,因此可以巍立在众多大国之中(参见结廿六1-廿八10)。就是在较后期的时候,推罗仍以贩卖奴隶著称(结廿七13)。

这两个国家,因为他们积极从事贸易奴隶,将接受上帝的审判。非利士的众城市和他们的居民将要灭亡;推罗必被火烧毁。(只几年以后,迦萨和非利士众城市则遭受和以色列相同的命运,她们在公元前七三二年被亚述所统治。迦萨曾经重建过,但在公元前七二○年再次被毁。的确,迦萨的历史史是被毁、复原、又再被毁的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林买将军General Alenby的部队曾轰炸迦萨,当他们在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七日驻进这座城市时,他们发现她到处是废墟。在近期的以埃冲突中,『迦萨地带』常成为冲突的场所。在另外一方面,推罗生存期比较长一些,一直存在到阿摩司那个时代以后。尽管经几次挫拆和攻击,特别是其它大陆部分的市镇,推罗一直保存到公元前第四世纪,才被亚历山大大帝所攻破,亚历山大在公元前三三二年掠夺了这座城市,三万当地居民被卖为奴。

奴役和贩卖奴隶,有史以来,都被上帝藉晓谕先知而强烈加以谴责。虽然在西方世界,奴役的历史已成为过去,但直到近代它仍然存在。在美国一九四八年的『人权宣言』里,明确规定禁止奴隶制度和贸易奴隶。一九五六年,美国再一次接纳一个关于废除奴隶制度的条约。不过正像美国虽然一直谴责战争,但是战争依然存在;同样,重要的协议和条约并不能去掉奴隶制度。不过,贩卖奴隶和实行奴隶制度毕竟比以往少得多了。

如果我们单单从法律和技术方面来考虑奴隶制度问题,那么我们就误解了先知猛烈攻击它的意思。阿摩司所关心的是人类基本的行为和权利问题,他在前一次晓谕中,谴责大马色,是因为他们残暴,他谴责迦萨和推罗,是因为他们无视人类尊严,从事贩卖奴隶。别人的自由,是他们追求自身利益和能力的无价之宝。因此,藉阿摩司这样强有力的对迦萨和推罗的谴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原则:任何藉削减别人尊严,来寻求自身的利益和进步的行为,都是上帝所谴责的。

以东和亚扪(一11-15

先知全面地观察各国的罪恶,现在继续进行下去。他已经讲论过地中海沿岸的两个国家,迦萨和推罗,现在转过来,把注意力投向两个处在从约但到死海以南这片大裂谷东面的国家,名叫以东和亚扪。以东在死海东面和南面,在亚拉巴和内部大沙漠之间。亚扪更向北去,东与以色列接壤,在约但河的那一边。和前面几个国家一样,先知在这里谴责他们违背人性的罪行。

(一)以东被责备,是因为他的粗暴的行为,向他的亲族发怒。根据圣经记载,以东是以扫的后裔,后者是雅各的双胞兄弟;因此,至少从理论上说,以东对待上帝的选民,应该有点人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先知在十一节后半所说的拿刀追赶兄弟,指的是那些事,因为在以东与以色列和犹大之间,有过很长历史的仇恨。(详见俄巴底亚书,即接在阿摩司书之后的另一本先知书,其中的信息全部都是针对以东的。)

因为以东在追赶他们的『兄弟』(也即以色列)的残酷和流别人血的行为,一个降火的审判将要临到以东最大的城市,即提幔和波斯拉。先知讲这些預言以后,以东曾被亚述军队打败过,并向这个帝国进贡。一直到公元前第五世纪,以东则完全被拿巴坦斯(Nabateans)所战败,并从传统的家园被逐出。拿巴坦斯从旷野入侵,把以东打败。

以东的罪恶,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有三个不同方面:

(甲)残暴。以东在用刀对付敌人时,无自制、无怜悯心。以东人的行为,是很好的例证,说明经年致力于战争和暴力,会无可避免地带来『非人性化』的过程。在冲突的处境中,平常人的道德和怜悯心皆会受蒙蔽,平时压抑在心底的残暴本性,此时便会支配他整个人。以东人的行为在每一世纪的人类冲突中重复;残酷的手段常被运用,在本世纪所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自一九四五年以来的无数战争中,大量文字记录充分地证明了这种残暴。不过先知对残暴的谴责,也是对所有战争和暴力的控诉,因为正是战争带来人类残暴的罪行。

(乙)杀害兄弟。以东还被谴责拿刀追赶『兄弟』。狭义上讲,这是指古代以东和以色列的关系。但从广义上讲,我们感到也包括全人类;男的、女的,所有的人都在共同的人类大家庭里,都是上帝的子孙后裔。对人类实行强暴就是破坏这种人类关系,是得罪了人类的创造者。

(丙)发怒。『发怒是短暂的疯狂,』拉丁诗人霍勒斯(Horace)在他的第一卷『书信』中这样写道。但阿摩司所讲的却是一种长期的怀怒。以东『永怀忿怒』(11节)。储存忿怒就是慢性中毒。忿怒将其对暴力和残忍的喜好注入未来之子的心灵里,毁灭了一代又一代,使这个世界永无和平之日。因此阿摩司这样严厉的谴责必须继续下去。如果遗传忿怒的话,将不会有任何应许留给后代。无论是国家或者个人,藉煽动忿怒的火焰来维护本身的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其结果必定造成自身的不愉快。任何人每天储存忿怒之火,必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上帝毁灭性的降火(12节);只有怜悯的再现能够平息忿怒,饶恕能够避免毁灭的火焰。

(二)亚扪的罪也是一种恶劣的和无人性的行为(13节)。为掠夺和抢劫,亚扪入侵邻国基列,在那里他们犯了剖开孕妇,屠杀母亲和出生婴孩之残忍罪行。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惨景状。亚扪皇帝,提革拉毗列色一世在公元前第十一世纪的时候,曾经被为他编年鉴的人称赞他残忍地屠杀孕妇和她们腹里的胎儿。在阿摩司传道几年后,以色列的皇帝米拿现就犯过同样可怕的罪行(王下十五16)。这种行为就是用人类最低标准来衡量,也是大罪恶,但它却为残忍的军事行动所采用。他们不只杀害敌对者,而且连下一代也不放过。

亚扪的首都拉巴,将因为他们的罪恶而被烧毁。这个国家君王和王子,将要被掳放逐。阿摩司宣告上帝的审判,总的目的是反对亚扪人胡作非为。

亚扪的罪恶,就像以东一样,也是人类不道德、无人性之一例。而且,比以东的恶行更甚,亚扪走得更远,他们连没有自能力、未出生的都不放过。他们也许还大吹大擂,庆祝他们的暴力行为,亚扪人成为历史上懦夫之一例。他们在无抵抗的情况下,这样残杀无辜,阿摩司相信这样的行为必招致上帝的审判。──《每日研经丛书》

阿摩司书第一章

摩 1:1 当犹大王乌西雅,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在位的时候,大地震前二年,提哥亚牧人中的阿摩司得默示论以色列。

摩 1:2 他说: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牧人的草场要悲哀;迦密的山顶要枯干。

摩 1:3 耶和华如此说:大马士革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以打粮食的铁器打过基列。

摩 1:4 我却要降火在哈薛的家中,烧灭便哈达的宫殿。

摩 1:5 我必折断大马士革的门闩,剪除亚文平原的居民和伯‧伊甸掌权的。亚兰人必被掳到吉珥。这是耶和华说的。

172 亚文平原、伯伊甸、吉珥究竟是何地方?摩一5

答:1.亚文--意即无有,系属于以色列国的北境。亚文平原直译是偶像谷,就是利巴嫩山脚下的平原,中有巴力大庙,庙的四围都有城墙环绕,为拜太阳神的中心点。但其地究竟是在何处,却有不同的意见。史密夫教授G.A.Smith认为它是巴尔贝克Baalbek;有人则认为它就是指着大马色的本身,是那宽广肥沃的绿洲;此外,埃及国中,亦有此名(结卅17)。

2.伯伊甸--意即平原之家,即伊甸屋,亦名伊甸,乃为米所波大米之一境,在幼发拉底河中部,有一个地方称为毕塔底尼Bitadinil,即亚述语的伊甸屋。有些圣经学者认为伯伊甸是指着这个地方,但看此处的上下文,应该是指大马色地区内的某处,或指此区的一个村子;甚至今日的大马色,仍旧是阿拉伯世界的乐园地呢!

3.吉甲--意即要塞,其地点不明,拉丁通俗译本作古利奈。惟根据本书的记载,它是属于巴比伦东南的一地,是亚兰族人的发祥地(摩九7)。先知阿摩司曾預言亚兰人,他们到了日子必被亚述掳回原籍地去(摩一5)。这话应验在主前七四五年亚述王提革拉昆列色年间(王下十五29,十六9)。――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摩 1:6 耶和华如此说:迦萨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掳掠众民交给以东。

摩 1:7 我却要降火在迦萨的城内,烧灭其中的宫殿。

摩 1:8 我必剪除亚实突的居民和亚实基伦掌权的,也必反手攻击以革伦。非利士人所余剩的必都灭亡。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摩 1:9 耶和华如此说:泰尔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将众民交给以东,并不记念弟兄的盟约。

173 推罗并不纪念弟兄的盟约为何约?摩一9

答:在圣经中有许多地方论到立约的事,如神与君王,或与百姓的立约;有君王与君王,或与百姓的立约;有族人与族人,或与亲属的立约;其内容与性质虽各有不同,但总是以在神面前由誓约为互相信守的凭据;若有背弃盟约的,必要受到不利的报应(参箴二17,18,结十六59)。在这里耶和华如此说:「推罗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的刑罚,因为他将众民交给以东,并不纪念弟兄的盟约。」(9)推罗代表整个腓尼基人,正如迦萨代表整个非利士人(8),他们的罪乃是出卖奴隶,和忘记弟兄的盟约。奴隶的买卖不仅是在非利士流行,在腓尼基也是一样。此处所谓弟兄的盟约,没有说明它的内容何所指,我们很难了解。不过根据推罗一地,或者是指推罗王希兰与所罗门王所立的约而言(王上五12,九13),也许是指较后所立的一种盟约。推罗因犯双重之罪,神要降下火的刑罚,来烧灭其中的宫殿(摩一10),亦即是战争的兴起。推罗先是被亚述人所灭,后来又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亡,继之希腊亚力山大帝攻克了它,把其中的三万居民出卖为奴隶,这真是罪有应得的报应呢! ――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摩 1:10 我却要降火在泰尔的城内,烧灭其中的宫殿。

摩 1:11 耶和华如此说:以东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罚;因为她拿刀追赶兄弟,毫无怜悯,发怒撕裂,永怀忿怒。

摩 1:12 我却要降火在提幔,烧灭波斯拉的宫殿。

摩 1:13 耶和华如此说:亚扪人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为他们剖开基列的孕妇,扩张自己的境界。

摩 1:14 我却要在争战吶喊的日子,旋风狂暴的时候,点火在拉巴的城内,烧灭其中的宫殿。

摩 1:15 他们的王和首领必一同被掳去。这是耶和华说的。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八国   道尔   唐纳   阿摩司书   先知   以色列   犹大   耶和华   上帝   大马   导论   耶路撒冷   他们的   圣经   的人   国家   拉巴   奴隶   亚述   叙利亚   注释   城市   点此   都是   世纪   死海   雅各   信息   刑罚   地中海   经文   盟约   约翰   哈达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