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卅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第卅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36:1-32 预言的记录:作为传播媒体,书面记录要比口传更加可信,效率也较高,并且容易长期保管。因此,耶利米记录了自己23年间所宣告的信息,亦即自约西亚13年(B.C.628)蒙召作先知起,到约雅敬第4年(B.C.605)为止。用文字记录信息的直接动机是因被囚禁而无法进入圣殿传讲信息(36:5)。但间接目的则是,为要保证预言的成就,且使后人读到这些文字之后,不致重蹈覆辙。本文写于约雅敬第四年(B.C.605年),由巴录代笔。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请参照35:1-19。本章的内容可分为:①巴录用书卷记录耶利米的预言,并在殿里宣读(1-8节);②众民、首领和约雅敬对此所作出的反应(9-26节);③准备新书卷,预言将要临到约雅敬的灾难(27-32节)。这三个内容似乎是独立的,其实却是相互关联的。本文所包含的属灵教训是:①可以挡住人的口,却无法阻止宣告属神的信息(10节;提后2:9);②对主的仆人而言,苦难是信仰更上一层楼的楔机(32节;太5:10-12);③逼迫真先知的人,终必受到神的震怒而落到悲惨的下场(30节;徒12:23)。
36:1-9 记录预言的过程:本文描述了耶利米按照神的命令记录神之信息的一系列过程。须留意的是耶利米负责口述,巴录则负责记录(4节)。尽管如此,本文没有错谬处,且被接纳为是正典,这是因为此二人均被圣灵所充满。亦即,神彻底地介入了记录圣经的过程。
36:2 书卷:派生于“翻滚”一词。古代的造纸技术或装订技术并不发达,主要用纸莎草制作的简册或动物的皮来代替纸。首先将数张比帛联接到一起,之后在两端各自固定能够滚动的两个木棒,好从两边卷起来。一般宽为25-30厘米,长度却没有具体标准,有的可长达10.5米。据他勒目记载,在官方聚会中宣读的妥拉手抄本,是用洁净的畜类皮(创7:2)所作的书卷,以便于长期保管。约雅敬所焚烧的书卷,可能不是皮作的,而是用纸莎草作的。因为若是皮书卷,就无法忍受它在焚烧时所发出的异味(22,23节)。
36:3 或者犹大家听见……就回头离开恶道:神虽以公义治理世界,但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喜悦施慈爱、怜悯和恩典给那些痛悔的人(诗18:26;路15:4-32)。
36:5 我被拘管:说明了耶利米不能直接记录书卷而宣告的理由。这并非指他囚禁在狱中,而是指他因为受到包括约雅敬和官长在内的众人之嫌(7,26章),因为19节和26节告诉我们,耶利米和巴录可以自由躲藏起来。
36:6 趁禁食的日子……念给……人听:对以色列民族而言,禁食的日子是特殊的日子,故它有以下目的:①为了悔改(尼9;1,2);②为了祷告蒙应允(拉8:21);③为了使肉身顺服圣灵(林前9:25-27);④为了得到神的引领(士20:26-27)。可以说在禁食的日子,聚集在圣殿里禁食的百姓,心中洋溢着对神的火热信仰。耶利米要在禁食的日子宣告话语的目的是:①为了向更多的人传讲信息;②为了更有效地宣告预言。关于禁食之日的详细内容,请参照斯4:1-17,关于禁食。
36:9-26 宣告预言时的反应:描述了巴录宣告耶利米的预言时众人所作出的反应。反应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米该亚为首的众首领之反应(11-19节),二是约雅敬及其臣仆的反应(20-26节)。前者似乎因着巴录所宣告的预言,而感到有巨大的惧怕和自责。他们担心耶利米的信息传到王的耳中,耶利米和巴录就会有生命危险,便劝他们二人躲到无人知道的地方。与此相反,约雅敬和他的臣仆们听了书卷的内容后,不仅没有悔改,反而极其愤怒,焚烧了所有书卷,想要囚杀耶利米和巴录(26节)。
36:9 书卷的记录始于约雅敬第4年,成于第五年,宣告于那年的某一禁食的日子。并不是定期禁食的日子,而是举国陷进患难或信仰面临危机时,非定期进行的禁食之日(士20:26;撒上7:3-9)。引人注目的是宣告禁食之日的并不是王或官长,而是犹大百姓。这表明比起那些领袖,黎民百姓更加切实地感受到了信仰上的危机和国家的危机。今日亦然,比起那些耽于安逸而自高自大的政治宗教领袖,普通的圣徒更为冷静地直面现实并为此祷告。拥有正确的信仰和历史意识,与拥有社会地位或特定身份无关。
36:11-12 本文记录了众首领的名字。逐一记录首领的名字,与记录预言年代(1,9)一样,是为了强调预言的历史性。
36:16 他们……面面相观:指首领的心有所动摇。惊骇之余,他们必是感到应该向神悔改。
36:18 墨:不同于今天的墨水,是烟灰或墨炭加上树胶或油混合而成的(林后3:3;约叁1:13)。
36:19 可以说众首领已认识到耶利米的信息是神的话语,故要保护他。可惜,他们没有坚持这种立场。他们口中承认神,行为上却否认神(提1:16),在严格的意义上说不能称为神的真儿女(太10:32,33;路12:8,9)。
36:20-26 约雅敬焚烧书卷:约雅敬是犹大的第18代王,他在听到书卷所记录的话语之后所作出的反应,与在洁净圣殿时中发现律法书的约西亚王(王下22:8-13)所作出的反应截然不同。神的话语和先知唤醒约西亚,而约雅敬却对此加以蔑视,这就暴露了他从根本上不依赖神,而依靠人力的信念。这更是向神挑战的行为。属血气的人都会采取这种态度(徒4:7)。
36:22 是阳历12月。此时犹大已进入冬天,且适逢雨季,因此天气很冷。
36:24 听见……不撕裂衣服:?“撕裂衣服”是指承认自己的过犯,表明自己是毫无价值的罪人是一种外在的信仰告白(书7:6)。王闻听耶和华的话语之后焚烧了记载话语的书卷。面对这种大罪,在场的王和臣仆却无动于衷,他们已完全失去了属灵的功能。藐视神话语的人,必然会受到神的审判(诗1:5)。
36:25 以利拿单:是犹大首领之一,可能与为了杀害先知乌利亚而下埃及的亚革波的儿子以利拿单是同一人(12节;26:22)。 第莱雅:只见于此处,无从查考他是何等人。根据本节他可能是多少有些信心的人。 基玛利雅:是沙番的儿子,职分是文士,他曾允许巴录在位于圣殿新门口的自己屋内,给百姓宣读书卷(10节)。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欲阻止犹大王的错误,可见他们相信耶利米的信息就是真神的话语。正是这些有识有勇的少数人,在逐渐成就着神的历史。
36:26 耶和华却将他们隐藏:当得知王焚烧书卷,且下令捉拿自己时,耶利米或许会因自己劳苦已付诸东流而绝望。正当此时,神安全地隐藏了耶利米。这就表明,无论在何时何地,神均为圣徒的避难所(诗91:9,10;箴14:26)。
36:27-32 重写书卷:耶利米和巴录藏身于暗处之时,神命令耶利米重写书卷(出32:19;34:1)。 这暗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中,都要宣告神的话语(太5:18;24:35)。
36:29 从统治阶级的立场来看,犹大将要被巴比伦所灭亡的预言,分明是使百姓灰心丧气的判逆之事。况且,周边的情势还不是很紧迫,也有可能认为这是妄言。然而,约雅敬应该深入思考此预言的真意。但是,他却无视了此预言,从而没有看到自己和百姓的罪,最终受到了神的咒诅与审判(31节)。
36:32 文士:在古代以色列社会里,文士是专项职业,一般是世袭的。利未支派出现了很多文士,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抄写神的律法书(申17:18),有时还会记录祭司的职权(代上24:6),也拟定个人文件。巴录就是一个继承父业的文士。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