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耶利米书第廿七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耶利米书第廿七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耶利米书相关章:

耶利米书第廿七章

绳索与轭(二十七122

  耶和华是掌管历史的神。君王的废立,国家的兴亡,全在祂的手中;巴比伦的强大与灭亡,当然也是神的作为。神把绳索与轭加于列国,使他们臣服巴比伦,但当日期满了,神亦会惩治巴比伦的恶行。所以,今日神可能会使用极恶的人来管辖或惩治我们;但他日,祂定行公义,使行恶的归于无有。

 .列国必服事巴比伦(1~11)

  那时,西底家企图与别国结盟以打倒巴比伦,可是却失败。因为神定意把列国交在巴比伦的手中,任何一国不愿意臣服于巴比伦,他们必受刀剑及各样天灾之祸。他们若要存留,就必须服事巴比伦。

 .对王的劝谏(12~15)

  耶利米因关心自己国家的命运,所以不厌其烦的劝西底家投降,否则百姓必遇大灾难。

 .圣物被掳(16~22)

  上述的预言在这里再次被引述,但对象却是祭司和百姓。耶利米预言到圣殿的器皿定必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掳去,但当日子来到,神必带那些器皿回来。

祈祷 求保守我紧记的应许,只要我能忍耐到底,必救拔我离开苦困。──《新旧约辅读》

二、责假先知(廿七1-廿九32

自廿七章至廿九章为一单元。耶利米面对假先知,尤其要对付哈拿尼雅。廿七至廿八章记述的事,大约在西底家王第四年(594 B.C.)。廿九章可能也在那一时期。这些内容与二十章相同。耶利米奉命说预言,必遭假先知拒绝。但犹大目前的情况,都受假先知所控制,可参考十四章十一至十六节,廿三章十六至四十节。

1.警戒反叛者(廿七1-22

本章的历史背景,是在一至十一节。来自以东、摩押、亚扪、推罗、西顿等地的各国使节,到耶路撒冷与西底家一同商议对抗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事,结果他们采取行动,在595年十二月至594年一月。在巴比伦年事表上有这样的记载。「在第十年,亚甲王在他本土,从基西流月至提别月,曾有叛乱……死伤甚重,终于平息。」102耶利米一定知道他们的策动,而从耶和华明日当传的信息。

第廿七章一至二节 「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登基的时候,有这话从耶和华临到耶利米说,耶和华对我如此说,你作绳索与轭,加在自己的颈项上。

「约雅敬」是在希伯来文译本,但七十士译本省略了。此处可能是照抄录廿六章一节。由于叙利亚译本作「西底家」,这就符合下文第三节与十二节。这是在西底家王的时候,先知从耶和华得当传的话。

耶利米传道的方式,在此处用象征的动作。他受命作绳索与轭。绳索是否为捆挪之用,此处及下文均无说明。轭的用途十分明显,因为这是为驾御动物(尤其是牛)之用。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译词,拉丁通俗文译为「锁链」,亚兰文用字不同,仍指「轭」。希腊文作「套颈之物」,是木制的,套在狗颈上,不致张口咬人。这种轭通常有洞,可用绳穿起来,使轭在牛头上牢靠,不致移动或脱落。103

第廿七章三节 「藉那些来到耶路撒冷见犹大王西底家的使臣之手,把绳索与轭,送到以东王、摩押王、亚扪王、推罗王、西顿王那里。

耶利米可能预备了多套绳索与轭,每位使臣有一份,由他们带去见各自的王;又或者耶利米向每个使臣表演一番,希冀使臣将目击的事,回去禀告国王,以这样的方式,将先知的信息带去。

这些国家是在约但河东及腓尼基的滨海城市。推罗、亚扪、摩押均在阿摩司书论外邦预言中列出,那是一个半世纪之前的(摩一9-二3)。只有西顿没有在阿摩司书中提及。有关非利士城邑,可参考廿五章二十至廿二节。在主前604年十二月,尼布甲尼撒王已经夺取了亚实基伦,把它并入巴比伦的版图。有关亚扪,在九章廿四至廿五节已经提说。

这些国家在亚述时代已经联盟,是在撒缦以色的时期(858-824 B.C.),包括大马色、以色列,以及亚拉伯,以后在西拿基立的时候(704-681B.C.)尤其在主前701年,曾制服这些国家,包括以色列、西顿、亚扪、摩押、以东等。104这次是否由西底家主持这会议,来策动叛变呢?但看来一无所成,因为他们未能达成协议,可能认为过分冒险,先知耶利米的话十分明确,并且毫不妥协,可见事态的严重。

第廿七章四至五节 「且嘱咐使臣,传与他们的主人说,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大地和地上的人民、牲畜,我看给谁相宜,就把地给谁。

耶利米的信息传给邻邦的君王,强调耶和华至高的权能。这是以色列的神,祂不仅是以色列历史的主,也是普世历史的主,祂又是自然的主,万物都是属祂的,万族也都是祂的,因为他创造大地和地上的人民并且包括牲畜。

神的大能且用「伸出来的膀壁」来描述祂无可抗拒的能力。其它的神根本不存在,更无能力可言。神可以利用外邦君王来成就祂的工作,彰显祂的大能。神的能力和祂的旨意也是无可抗拒的。「我看给谁相宜,就把地给谁。」神的权能有绝对的自由。

第廿七章六节 「现在我将这些地,都交给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我也将田野的走兽给他使用。

耶和华在此处表明祂的旨意,祂愿意将这些地给巴比伦王,甚至称尼布甲尼撒是祂的仆人,表明这王完全在祂权能的管理之下。所以凡向巴比伦王叛道的,就是违背神。

田野的走兽,照出埃及记廿三章十一节与何西阿书二章十四节所载,是指野兽。在耶和华的许可下,尼布甲尼撒尚且可以使用牠们。一切都无可抗拒,诸王也必无力叛变。这些君王已经戴上牛轭,还不及家畜呢!

外邦王可成为神的仆人,除尼布甲尼撒外,以后还有古列。以赛亚书四十五章一节,古列竟成为祂的受膏者。古列为神的仆人似乎是积极的,因为神籍祂促使以色列人从被掳之地归回,成就以色列民族复兴的大业。相形之下尼布甲尼撒只是消极方面的,因为他是使以色列败亡,实现神公义的审判,但是万邦都是在神的权能之下,这两个外邦君王更受神的支配,实现神在历史的计划。

第廿七章七节 「列国都必服事他和他的儿孙,直到他本国遭报的日期来到,那时多国和大君王,要使他作他们的奴仆。

本节在七十士译本是省略了的,这是否以后编辑者的加注,似不必特别研究。事实上,这预言是切实应验了。巴比伦遭报的日子是可计算的,在廿五章十二节及廿九章十节,已经注明「七十年」。

「他和他的儿孙」其实不是指他的家族,而是指他与一切随从他与继承他的人。这里可能不是指尼布甲尼撒以后的衰落,而是重列国对他的服事。105

第廿七章八节 「无论那一邦,那一国,不肯服事这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也不把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我必用刀剑、饥荒、瘟疫,刑罚那邦,直到我藉巴比伦王的手,将他们毁灭,这是耶和华说的。

这是特别警告不肯服事巴比伦王的列国,且预言这些不降服的列国必有的命运。

刀剑饥荒瘟疫三者,在十四章十二节已经描述,也可参考約书亞记三章六节。在耶利米的眼光来看,神不但藉巴比伦刑罚以色列民族,也刑罚其它外邦。耶和华是历史的主,祂的公义在历史的危机中彰显,巴比伦强盛时期的史事足以说明这点。

第廿七章九节 「至于你们,不可听从你们的先知和占卜的、圆梦的、观兆的,以及行邪术的,他们告诉你们说,你们不至服事巴比伦王。

在廿三章十六节,只提到先知。但在本章十四节对西底家王的警戒中,特别提醒切不可听从那些「先知」,那些是假先知。

假先知与那些外邦的术士并列,他们是属于所谓「先见」,这是先知以前的称谓(撒上九9)。在外邦甚为普遍。106

「占卜的」,常与「先知」一同提及,在約书亞记十三章廿二节,称为「术士」,尤其在弥迦书三章六节,照以西结书廿一章廿一节:占卜、摇签、求问神像、察看牺牲的肝,都是异教的迷信。107

「圆梦的」,可参考廿三章廿三至卅二节以及申命记十三章二至四节,这习惯在古代近东也极盛行。108

「观兆的」在利未记十九章廿六节及申命记十八章十、十四节特别提及,并且严加禁止。在以赛亚书五十七章三节及弥迦书五章十一节,神要除去这一切的邪术。在用词上通常有「眼」一词,所以译为观兆的。但阿拉伯的用字有发低哼之声(g{anna)以引鬼魂出现('anna)。109

这些假先知与迷信邪术的「告诉」人们的话,似以十分肯定的语句:「你们不至服事巴比伦王」。可参考十四章十五节,可见他们的恶行只有引人走向歧途。

第廿七章十节 「他们向你们说预言,要叫你们迁移,远离本地,以致我将你们赶出去,使你们灭亡。

上节与十四章十五节相似,本节与十四章十四节也可对照。「预言」实际是「谎言」,为叫他们迁移,远离本地,正如廿四章十节所说的。

第廿七章十一节 「但那一邦肯把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服事他,我必使那邦仍在本地存留。得以耕种居住,这是耶和华说的。

这节可与八节对照。第八节是反面的,而本节是正面的。那一邦国愿意顺应历史的环境,降服巴比伦,似是奇耻大辱,但这是神所安排的,人不可违拗祂公义的旨意。神对那些顺应的邦国,施以恩惠与保守。这是甚难想象的,是事实,有历史的见证。

在本地存留,得以耕种居住,说明他们不会全然灭绝,而且日后还有复兴的希望。这是神的恩惠,在神的审判之下,公义中仍有慈爱与怜悯,「这是耶和华说的」也带有安慰与鼓励的语气,原意为「这是耶和华的低语。」

第廿七章十二至十五节 「我就照这一切的话,对犹大王西底家说,要把你们的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服事他和他的百姓,便得存活。你和你的百姓为何要用刀剑、饥荒、瘟疫死亡,正如耶和华论到不服事巴比伦王的那国说的话呢?不可听那些先知对你们所说的话。他们说,你们不至服事巴比伦王,其实他们向你们说假预言。耶和华说,我并没有打发他们,他们托我的名说假预言,好使我将你们,和向你们说预言的那些先知,赶出去一同灭亡。

在此处,耶利米声明他已尽责将这一切的话说清楚。这一切话其实是指五至十一节的话,不仅指以色列,而且多指列国万邦。耶利米在说这些话,是传耶和华的信息,但以后在十五节是耶和华的言词,「耶和华说,我……」

服事巴比伦王,服事他和他的儿孙(7节),在此处是「服事他和他的百姓。」(12节)

在整个分段中,大多是重复八至十一节。此处十五节提到假先知会被赶出去,与十节用法不同,但涵义仍无改变。

假先知那样谎言惑众,实在是罪大恶极,因为他们叛逆耶和华的恶,已经影响到一般的人民。耶利米所传的真信息,反而被讥为无稽,以致耶利米无法挽回这样的颓势。

第廿七章十六节至十七节 「我又对祭司和这众民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听那先知对你们所说的预言。他们说,耶和华殿中的器皿,快要从巴比伦带回来,其实他们向你们说假预言。不可听从他们,只管服事巴比伦王便得存活。这城何至变为荒场呢?

圣殿中的器皿已经被巴比伦的侵略者掠去了,这必是祭司最关心的事,因此耶利米特别向祭司与众民如此说。这些器皿照列王纪下廿四章十三节所记是金的。根据本书廿八章三节所述,尼布甲尼撒王确掠去许多器皿,虽未说明那些是什么器皿,但却是宝物,使众民十分痛惜。

假先知如哈拿片雅说些极为乐观的话,认为二年之内必可归还。但这毫无根据的预言,几成无稽之谈。此处说这些器皿快要带回来。在七十士译本是省略了的,加注:「我并没有将这些器皿送走。」

祭司与众民所听到的,全是假预言,他们听信这些假预言,无疑是拒绝耶和华而冒受审判的危险。他们也许真的诚心盼望一切会好转,被掳的事很快会改变。但是这并非凭感觉的,而是耶和华的话成为最重要的关键。可惜人们不肯面对现实,只一味自欺欺人,尽力逃避。但是无人可以逃脱神的审判。

第廿七章十八节 「他们若果是先知,有耶和华的话临到他们,让他们祈求万军之耶和华,使那在耶和华殿中,和犹大王宫内,并耶路撒冷剩下的器皿,不被带到巴比伦去。

他们若果是真先知,他们就应该祈求耶和华。此处可与廿三章廿二节对照。在该处耶利米说:「他们若是站在我的会中……」也许把这二者综合起来,指那些先知若果与耶利米一同祈求。可见一个先知的真假,在于他是否肯真正向耶和华祈求。

「祈求」一词,可参考七章十六节。在该处祈求是无功效的,因为耶和华已经定意要刑罚他们。此处他们若真的向耶和华祈求,是否可挽回这情势,剩下的器皿就不致被带走呢?耶利米似乎也极为怀疑。

第廿七章十九至二十节 「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论到柱子、铜海、盆座,并剩在这城里的器皿,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掳掠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耶哥尼雅,和犹大耶路撒冷一切贵冑的时候所没有掠去的器皿。

有关圣殿的一切(19节),在七十士译本并无此一记述。「柱子」在列王纪上六章十五至廿二节。「铜海」在列王纪上七章廿三至廿六节。

巴比伦王首次来掠走的器皿,记述在列王纪下廿四章十三节。其它还有剩下的器皿,被第二次掠去在主前586年,记述在列王纪下廿五章十三至十七节。那是在主前597年掠走时所剩下的。

这些实际的史事是无可否认的,就说明假先知的乐观不仅毫无根据,他们的话更是欺人之谈。

第廿七章廿一至廿二节 「论到那在耶和华殿中和犹大王宫内,并耶路撒冷剩下的器皿,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必被带到巴比伦存在那里,直到我眷顾以色列人的日子。那时我必将这器皿带回来,交还此地。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最后的话,是有关所余剩的圣殿器皿,以及王宫内的宝物,必被巴比伦王掠去;这是假先知无能为力的。他们无论怎么说,都于事无补(参十六章)。

神的时间是人所不能左右的,当神眷顾以色列的日子来到,才会将器皿带回来。可见这是对将来的盼望,留下一些重要的索。

假先知与真先知都有乐观的看法,只是假先知只看目前,会取悦于人们。真先知等候耶和华眷顾的日子。耶利米看目前只有审判,但他看见公义中有慈爱,刑罚中有恩惠,耶和华是有大能与智慧,必须顺服与盼望。

归纳言之,耶利米将绳索和轭加在自己的颈项上,是以象征的行动,表明尼布甲尼撒的轭,必加上以色列与列国。先知这种象征的动作,也在以赛亚身上作过。他露身赤脚行走,说明埃及和古实的预兆奇迹(赛二十2-6)。耶利米预言列邦来耶路撒冷联合策动叛变的事,必引起巴比伦的屠杀,那是不可设想的灾害。他在蒙召时明白,耶和华呼召他作列国的先知(一10)。他实在有责任向列国提出警告。

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解释这段经文,认为本章的中心人物为西底家王。当时各国使节代表前来,耶利米传这样的信息,可能会触犯这些外交人员。因此西底家与百姓对耶利米十分不满,反应强烈。耶利米乘机对那些人传耶和华的话,的确需要有极大的勇气。110

当时在犹大必有不少人希望597年耶路撒冷被攻击,是耶和华刑罚的极限,以后不再有了(参十24)。但是他们从耶利米所听见的信息,更坏的情形似乎还在前面,尼布甲尼撒还会再来掳掠,更会变本加厉,这当然是他们无法承受的,这是他们对耶利米的反对更为激烈的原因。

102 British Museum 21946, rev. 21-22, Donald J.Wiseman, Chronicles of Chaldean Kings (626-556 B.C.) 1956, 72-73; JohnBright, A History of Israel, 329; Abraham Malamat, "The Twilight ofJudah", Congress Volume, Edinburgh 1974, 123-145.

103 Gottlieb Schumacher, "Der arabischePflug", Zeitschrift des deutschen Pala/stina-Vereins, 12 (1889) 157-168; Lucian Turkowshi,"Peasant Agriculture in the Judaean Hills", Palestine ExplorationQuarterly 202 (1969), 21-33, 101-112; Kurt Galling and Dorothy Irvin,"Pflug", Biblisches Reallexikon, ed., Kurt Galling, 1977,255b; Augustin-Georges Barrois, Manuel d'arche*o logie bibligue I, 1939, 311; C. Umhau Wolf, "Yoke", The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4, 924b.

104 D.J. Wiseman, "The Vassel-Treaties ofExarhaddon", Iraq. 20 (1958) 1-100.

105 J. Gerald Janzen, Studies in the Text ofJeremiah, 1973, 101-103.

106 John C.L. Gibson, Textbook of SyrianSemitic Inscriptions 2, 1975, 8, 9; Jacob Hoftijzer and G. Van der Kooij, AramaicTexts from Deir 'Allo, 1976, 173, 179; Herbert B. Huffmon, "Prophecyin the ANE",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Supplement,697-700.

107 Isaac Mendelsohn, "Divination",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1, 856-858.

108 Jan Bergman, Magnus Ottosson and G. JohannesBotterweck "H]alam",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dTestament, 4, 421-432.

109 Franz Zorell, Lexicon Hebraicum etAramaicum Veteris Testament, 1962.

110 T. Crouther Gordon, The Rebel Prophet,1932, 67; William L. Holladay Jeremiah, 123.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耶路撒冷   巴比伦   基督徒   十七章   文摘   道尔   唐纳   二九   巴比伦   先知   犹大   耶和华   导论   耶路撒冷   这是   器皿   圣经   列国   点此   以色列   约翰   译本   注释   使臣   祭司   绳索   福音   是在   信息   百姓   君王   彼得   他们的   经文   旧约   殿中   国家   刑罚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