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撒母耳记上第廿七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上第廿七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母耳记相关章:

撒母耳记上第廿七章

危险地生活(二十七1~二十八2

  基督徒遇到失败时,很容易会觉得前面好像没有希望;但不要忘记神的仆人甚至大卫也曾有如此的错觉。

 .大卫的怀疑(1):大卫的困难是始于他的悲观。当时的景况对他来说好像已是绝望的了,每一件事都灰暗非常,简直没有一条出路;经过了几个月的逃亡,大卫的身心都受尽了苦楚和恐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我们的精神和灵性的,尤其是当我们感到疲倦、饥饿或孤独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容易受试探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警醒。

  大卫在困苦中竟然见不到神和忘记了神立他为王的应许!这就是他最大的错误。其实他的经验也曾告诉他,神是会关心和保护他的。当我们正想要放弃的时候,就正是要牢牢地抓紧神给我们应许的时候,更要牢记祂曾经为我们做的一切事。

 .大卫的堕落:首先,他与神子民的敌人同住,然后又用谎话去瞒骗别人说他是他们的一分子,最后更预备帮助他们攻打自己的国民!假如我们离开了神的保护,向那些不信的人求助,我们肯定也会落入大卫般的失败。

祈祷\cs8 求神使我们在面对一些看来是艰难得不可能的事情时,也能继续信靠。──《新旧约辅读》

大被流放(廿七1-廿八2

再一次,扫罗冲动地与大的和解被证明为非常短暂,时候来到,那较年轻的感觉到不能再继续这样过放逐的生活。虽然他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上帝会使他生存下去(只是有些怀疑,如第一节所见),但他与他的跟随者一定对经常的折磨,和神经紧张感觉到烦恼;时常要由一处迁徙到别处,每日去寻找足够食物等问题,叫他领导他的跟随者及他们的家庭,进入非利士地。这种勉强的决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由于他较早时在迦特的被接待(看廿一10-15),这使他现在有足够的勇气回去。其中也有一个因素,是非利士人现在肯定听到扫罗对他们的仇视,并且调动军事追捕他,故此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把他当作为非利士的对手来对付他们。但是最重要的形势的改变,是他现在去迦特不是单独的,而是一支曾受磨炼和考验的小军队之领袖。无疑非利士人如果想的话,是可以制服他们,但在巴勒斯坦一带,使用雇佣兵是很常见的事,因为非利士的人手颇为缺乏,至少和以色列比较是如此,故此使用大的跟随者,作雇佣兵是很适合的。如果这不是他们所出的主意,可能是大向他们提出的,事实上,洗革拉城租让给大,可能是特殊军事服务的报酬。

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迦特王亚吉吩咐大攻击以色列人,为了两个理由:首先,当然以色列人是非利士的主要仇敌;第二、亚吉认为大攻击他自己的百姓后,便很难转投他处。但是,大第二次欺骗他,第十节记载他假装袭击犹大几个地方,事实上在战事中的牺牲者,乃是亚玛力人及其它的人,游牧民族有攻击安居百姓的倾向,不论是以色列人或非利士人。这样,他事实上是帮助自己的同胞犹大人。

为要欺骗成功,他要保证没有亚玛力人成为战犯,落在非利士人的手里,故此所有被捉的都要杀死。这种有计划的屠杀,对现代读者,会感觉到厌恶,但从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一直敌对的角度看,作者没有对任何亚玛力人被杀洒下眼泪,便不足为奇。无论如何,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显示大乃是被逼。看来大很难避免不攻击他的同胞的举动。

欺骗亚吉异常的成功,使大陷入更深的困难,因为非利士王已经确实信任大,故他将以色列人的一小撮军队,纳入他的军队之内(廿八1)。现在与扫罗的军队的一次重要的冲突迫在眼前,大被逼要签定站在非利士人的一方,对抗他的同胞的协约。他敏捷地回复亚吉说:『仆人所能作的事,王必知道。』勇敢地面对发生进退两难的冷酷。故此大的欺诈引来更坏的问题:『当我们开始欺骗时,正是编织多么纠缠自己的网罗!』

或者圣经的作者向读者指出教训,在大进入非利士地服事亚吉之前,应该先咨询祭司或先知。尽管这位未来的王有过失、诡诈,但读者最终将看到上帝为大的益处叫万事互相效力。当叙述从大及他的问题转到扫罗和他的问题时,明显的焦虑建立起来了。──《每日研经丛书》

撒母耳的声音(廿八8-25

扫罗求助于一个交鬼的人,首先自我伪装欺骗那妇人,这妇人确知,他曾以反对交鬼的人著名。在八至十四节中有一两个令人迷糊的情况。起初,不十分清楚这个妇人怎样和为甚么认识扫罗,但这情节不是很重要。更重要是究竟作者是否盼望我们相信,这些交鬼的有能力与死人交往这个问题。可能他是这样盼望;但或者他想说明上帝最终也屈尊地、满足扫罗的意愿,而不理会他使用交鬼这种方法。也许这个故事指出妇人是她自己看见撒母耳便很惊讶;也可能是她先召撒母耳上来,随即坐在一边,而撒母耳直接与扫罗交谈,她毫无困难地可以看见及听见。无论如何,这故事不支持通灵论的实践;扫罗以前憎恶交鬼的和通灵者因他再用之而结束,叙述故事的人强调他是怎样孤苦和无助。另外一要点还强调上帝的话不是透过交鬼的,而是透过先知像撒母耳这些放胆不顾一切只说真理的人说出。然而,在旧约时代,上帝提供一些经常性持续的代言人,祂不需要叫一个死了的先知复苏;如果在这次特殊的情况下,祂使撒母耳从死里复活,这是祂恩典的一个记号,而不是赞成的行动。

虽死犹生,撒母耳告诉扫罗正直的和不掩饰的真理。他的话(16-19节)指出真正的先知的两个记号:

(一)他准确地預言未来(19节)。

(二)他责备错误的行为,正确地解释为何扫罗引致上帝的愤怒和弃绝。

这也是教会的先知之责任,伸出指头对准上帝所谴责的行为和态度,如果这些行动和态度仍然不改变的时候,就谴责之。

许多时候先知在责备的同时也呼吁悔改,但在这个个案却已太迟了,扫罗已经走得很远了,现在没有甚么可以阻止明天的悲剧。不但他将与撒母耳,一个已死的人在一起,就是他的儿子,及许多以色列士兵同样将失去他们的性命。这里再一次提醒我们,一个王对他百姓的责任;如果他错误地带领他的百姓,他们便不可能避免要受苦。除非权力由被弃绝的王(扫罗),转移到被拣选的王(大),否则国家必遭遇极大的困难。

留意一点特别的地方,是扫罗问撒母耳他应该怎样做,但这问题却没有答案,代之告诉他将会发生甚么事。他要求有一个作战的计划来避免这场灾难;但是他得到确实的消息,这次灾难是肯定的,并不能用任何作战的计划来避免。扫罗倒在地上和极度惊慌是必然的,虽然带艰难和经过相当痛苦之后,他能够恢复镇定来做出他生命最后几小时的领袖的姿态。

许多人盼望知道将来;的确,去推测、去研究、和留意聆听豫告和假定,是人之本性。但当研究这故事时,我们被提醒最好不知未来:『上帝掌管所有未知的钥匙──我只管放心』是基督极佳的座右铭。正确的寻求上帝引导的态度,是尽力去做应该做的事,并发现用甚么行动去荣耀祂;而不祈求能知未来。在某方面扫罗是对的;他的错误是没有及早这样祈求,而现在事已太迟了。──《每日研经丛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十七章   文摘   唐纳   撒母耳记上第廿七章   撒母耳记上   不害扫罗   大卫   士人   以色列   先知   的人   犹大   自己的   耶和华   祭司   以色列人   注释   这是   米勒   约拿   简介   百姓   点此   他们的   利亚   圣经   支派   有何   摩西   思想   约翰   耶路撒冷   上帝   使他   地方   军队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