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后书第一章-《中文圣经注释》
提摩太后书第一章-《中文圣经注释》
提摩太后书第一章
引论:问候请安 一1~2
跟提摩太前书以及保罗其他书信一样,保罗在这封信的开头,先写发信人的名字及身分,然后说明受信人是谁,再加上问候和请安语。
一1
保罗在本书信的开头也强调他使徒的身分,他是奉上帝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这句话与提前一1稍有不同,那儿说:“奉我们救主上帝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之命”。不过,这是保罗在其他书信中惯常的用法(参林前一1;林后一1;弗一1;西一1)。事实上,在保罗所写的十三封书信中有九封都提及他是“奉命”,“奉召”,或者“奉……旨意”担任使徒职分的。保罗显然强调他的使徒职分不是从教会而来,也不是从某人或某一群人而来,更不是他自任为使徒,而是万权之主上帝按照他的旨意藉耶稣基督选召他,任命他作使徒的。
跟提前一1一样,有人觉得,保罗实无必要在写给一位亲密同工的私人函件中强调他使徒的职分。不过,正如我们在前一封信的注释中所指出的。这不单是一封私人函件,显然也想提摩太与以弗所教会信徒分享(参提后四22祝福语:“你们”),因此如此强调是合宜的,也是有必要的(参提前一1注释)。
保罗的使徒职分是源于上帝,其目的则是传扬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这从按照(kata)一字可以晓得。因为希腊文 kata 一字联向格用时是想表达任命保罗作使徒的目的。生命的应许也就是多一2所说:“上帝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保罗的使命是要向世人宣告,这应许藉与基督耶稣亲密的团契便能得,在基督耶稣里便表示要与基督耶稣密切相联。
一2
既然说明发信人的名字和身分,接便说出受信人是谁;保罗说,是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这是一个十分亲切的称呼,比提前一2,“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的提摩太”的说法更加亲切,与林前四17说提摩太“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的说法相似。也许因为本书是保罗在狱中所写的,而且自忖必死,措词也便情不自禁地更加亲切。
至于末一句的问候语则与提前一2完全相同。可参该处的注释。
一1~2
这两节经文大致上与提后一1~2的问候请安语相同,也强调保罗的使徒身分是从上帝藉基督耶稣而来的。不过特别强调其作使徒的目的是要传扬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在提到提摩太的名字时,措词比提前一2更亲切,可能是由于保罗写这封信时身系囹圄,而且自忖必死,因此言词之间更带感情。末了的问候祝福也像提前一2一样包括恩惠、怜悯、平安三部分。
壹 感谢 一3~5
在提摩太前书中保罗按照当时书信的格式,先说明发信人是谁,然后提及收信人的名字,再加上问候请安,随即进入正文。不过,在古代书信中,通常在问安以后还会加上几句感谢的话,然后才进入正题。在保罗的其他书信中(例如:罗马书、林前、林后、腓立比书),通常也采用这种格式,即在问候请安以后再加上几句感谢的话,然后才进入主题的讨论。如今在本书中保罗再次采用这种格式,在未曾进入主题的讨论前,先说几句感谢的话。
不过,保罗不是采用惯常的格式那么简单。从这几节充满感情的措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保罗写这封信时情绪与他写其他两卷教牧书信时有点分别。他是在监狱里面写这封信的,而且死亡的阴影笼罩他。因此就在这几节感谢文中,保罗也语重心长地提醒提摩太从他外祖母和母亲所留存下来的无伪之信,要他留心保守,忠贞到底。
一3
保罗说:我感谢上帝。跟提前一12一样,保罗在此采用两个希腊字(charin echo{)而不是像他在其他书信中只用一个希腊字(eucharisto{)去表达,同时也没有像其他书信一样说明是“为你们”而感谢(参罗一8;林前一4;腓一3、4)。为此,有些学者觉得,这便表明本书并非保罗所作。不过,正如我们在绪论中已经讨论过的,措词的不同并不能证明本书非保罗所著。时间、背景、以及聘用另一秘书等都可能对措词有影响。
这位上帝就是保罗接续先祖,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上帝。有人认为这里的先祖是指犹太人的列祖。但看上下文应该是指保罗自己的先祖,而不是泛指犹太人的列祖,这样便给下文提醒提摩太要记念他外祖母和母亲的信心留下伏笔,意思是勉励提摩太要像保罗一样,继承先人美好的传统,忠心事奉上帝。不过,这句话也显然表明,保罗认为他旧日所信奉的犹太教与今日他所接纳的基督教有密切的关联。他如今所事奉的上帝是他接续先祖去事奉的。不仅如此,他还用清洁的良心去事奉。这清洁的良心与提前一5“无亏的良心”有同样的涵义(参提前一5以及四2的注释),不过,在此可能与他被诬陷坐牢之事有关,是一种隐含的抗议,表示尽管人们把他当作罪犯囚禁,但事实上他是无辜的,他的良心是清洁的(参徒廿三1)。
虽然保罗没有明说为谁感谢上帝,但言外之意显然是为提摩太感谢上帝,因为与“感谢上帝”紧密相联的便是祈祷的时候不住的想念你(提摩太)意思是,不住的为提摩太代祷,为提摩太献上感谢。在保罗其他的书信中我们看到,保罗时常为众教会祷告(罗一9;腓一3;西一3)。如今他说,不住的为他亲密的同工提摩太代祷,则是更自然的事。这里的想念应译为“记念”或“提名”。意思是为提摩太提名代祷。
依原文,这句话后面便是“黑夜和白昼”(或说:“夜和日”),中文和合本把这片语与下文相联,变为第四节的“昼夜切切的想要见你”。不过有些学者认为,“昼夜”二字应与第三节的“祈祷”相联,即祈祷的时候,昼夜不住的想念(记念)提摩太。因为一则,“昼夜不住的祷告”是圣经上熟悉的句法:二则,若说保罗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住的想见提摩太则似乎有点言过其实。虽然如此,和合本的译法未尝不可以接纳。因为一则,文法上可行;二则,保罗在狱中切切想见提摩太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一4
这是一节充满情感的句语表明保罗的思绪从祷告转到渴想与提摩太见面。他说:记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的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保罗说,纪念提摩太的眼泪究竟是指在什么场合中流泪呢?有人觉得是指保罗召集以弗所长老到米利都相见,临别时大家流泪的那件事(徒廿37)。不过,那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其间保罗必然还有机会与提摩太见面。在绪论中我们说过,我们相信,教牧书信是在保罗第一次被囚获释后所写的。那么,在此所提的流泪事件,可能是保罗离开以弗所往马其顿去时,提摩太舍不得他离开而流泪话别(参提前一3);也可能是保罗再次被捕,在递解到罗马之前,曾与提摩太见面话别,那时提摩太伤心流泪,难舍难分。这三种可能性中,以最后一种成分较大。
前面说过,昼夜的原文是“夜和日”,而且在文法上可能与切切的想要见你相联。不管如何,保罗渴想与提摩太见面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他深深相信,如果再与提摩太相见,必然会使他满心快乐。在保罗所写的其他书信中也曾几次采用过切切的想要见你(们)的句子(罗一11;腓一8;帖前三6),但其迫切的程度以此处为最。事实上本书中还有两次表达保罗渴望会见提摩太的心情。在四9他说:“你要赶紧的到我这里来”;在四21他再说:“你要赶紧在冬天以前到我这里来”。假如我们想起保罗是在孤单寂寞,空气寒冷的囚牢中写这封信,我们对保罗这种渴想会见亲人的心情便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一5
保罗如今回头说明他为何为提摩太向上帝感谢。这是因为保罗想到在提摩太心里无伪之信的缘故。想到依原文可译为“收到一个提示”,因此有人觉得保罗可能新近收到一封信或者得到一项有关提摩太的消息,使他想起提摩太心里无伪之信。在提前一5也曾采用过“无伪的信心”这术语。保罗的意思似乎是,信心有外表的和内在的两方面。不过,就提摩太而论,他深知,在他心里确有真实无伪的信心。
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 保罗的意思是,正如他自己的宗教生活有极深的家族渊源(一3:“就是我接续先祖……所事奉的上帝”),照样,提摩太心中无伪之信也植根于他母亲和外祖母身上;因为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和母亲……心里的。从使徒行传有关提摩太的记载我们晓得,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受差遣出外布道时曾到过路司得,就是提摩太的家乡(徒十四6)。相信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亲就是在那时信主的。到保罗第二次出外布道,来到路司得时,提摩太已是“门徒”(徒十六1),而且甚得当地信徒的称赞,结果保罗便招收了他成为同工(徒十六1~4)。保罗在此说: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这便暗示,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亲比提摩太先作门徒,然后带领提摩太归主。在此没有提及提摩太的父亲,这大概暗示他的父亲并未信主。不过,他显然不反对犹太教和基督教,否则他不会娶一位犹太女子为妻,让她教导他们的儿子学习犹太人的“圣经”(提后三15),也不会准许保罗为提摩太行割礼,带他同行。
保罗再加上一句: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用以回应本节开头“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那一句。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何等深刻。
一3~5
这段感谢的话热情洋溢,深深流露保罗与提摩太之间深挚的感情。保罗常在祷告中为提摩太向上帝感谢,也昼夜切切的为他祈求,求主保守他从外祖母和母亲身上所引发的无伪的信心。保罗在写这封信时身系囹圄,而且展望前途,凶多吉少,因此更渴想与提摩太见面。全段的叙述,即使连否认或怀疑保罗为本书作者的人,也觉得是引自真实事迹;至于深信本书是保罗所写的人,自然更无疑问。
贰 号召提摩太勇敢传福音 一6~18
这是一段语重心长的劝勉的话,是基于深信提摩太心中有无伪之信而发的。鉴于提摩太所负责任异常沉重,而其秉性素来怯懦,保罗深觉要一再加以鼓舞才可。特别是保罗如今为福音的缘故成为阶下囚,被当作犯了弥天大罪的囚犯看待,更易使提摩太胆怯。保罗在本段经文中一连四次采用“不以为耻”的句子(8、12、16),就是针对提摩太的需要而发的。在另一方面,保罗又积极勉励提摩太,要把他从前所得的恩赐如火挑旺起来(一6~7);要甘心乐意为福音的缘故与保罗同受苦难(一8~12);要固守真道(一13~14);末了又列举一些基督徒对他被囚事件的不同反应作为鉴戒或表率(一15~18)。
一 恩赐如火挑旺 一6~7
提摩太除了有一位信主的外祖母以及一位信主的母亲在灵性上带领他、帮助他以外,还藉按立圣职的仪式,直接从上帝领受了属灵的恩赐。如今保罗勉励他要将所领受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一6
为此 表示这里的训勉与前面所说的有关。在本节之前论到提摩太心中无伪之信,所以,这里的为此是指,正因为提摩太是一位在信心上有根有基的人,因此保罗提醒他,叫他将上帝藉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这里的按手与提前四14的“按手”谅是同一件事(虽然也有人觉得可能是另一件事,参该节的注释)。若然,则指由保罗主礼,有众长老参加的按立礼。初期教会相信,藉按手礼,圣灵会将受按立者所需要的属灵权柄和能力赐给他,叫他可以承担所托付给他的责任。所以,此处虽然并未明说,所领受的究竟是什么恩赐,但必然与提摩太所承担的职分有关。保罗勉励提摩太要把这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意思是,这恩赐不会自动地发挥其效力,而需要提摩太时常加以运用才可(参太廿五14~30)。正如火一样,必须时常加以挑动,才能发旺燃烧。
一7
保罗为什么勉励提摩太要把他受按立之时所领受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呢?在本节便进一步的说明其理由:因为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这句话开头的因为二字,便表明保罗前面的勉励与提摩太目前的需要密切相联。提摩太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乃是内心的勇气,而上帝赐给我们(包括保罗在内)的,正是这种内心的勇气。不是胆怯的心暗示提摩太当时有点胆怯\cs8,保罗轻责他不可如此,“因为上帝不是赐给我们胆怯之灵”(吕振中译本)。保罗本来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因为上帝并不是将胆怯之灵赐给“你”,但他没有这样做,反而把他自己包括在内而采用我们,这是为了免使提摩太过于难堪。这种在责备中带有谅解的手法,显明保罗在勉励他人时,有极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心也可译为“灵”,没有冠词,所以不是指五旬节时所赐下的圣灵,而是指提摩太所领受的属灵恩赐。中文和合本译为心是合宜的。
消极方面,上帝所赐给提摩太和保罗的,不是胆怯的心;积极方面昵?则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刚强原文作“能力”,在林前二4译为“大能”。“属上帝的人”(提前六11)的提摩太虽然赋性胆怯,然而靠上帝所赐的能力,便能刚强壮胆,勇敢地执行他所承担的责任。仁爱……的心指甘心为他人的益处而作自我牺牲的心。保罗在罗五8以及林前十三4~8对何为爱有极精湛的解释。使徒约翰也说:“爱里没有惧怕”(约壹四18)。上帝既然将仁爱的心赐给提摩太,他也便没有理由再心里怯懦。谨守的心 谨守也可译为“自我约束”。一个人若能谨慎自守,也便能够问心无愧;若能问心无愧,也便能够勇气百倍。不过,保罗认为这也是属灵恩赐之一。意思是,只有靠上帝所赐的大能大力,提摩太才能达到谨慎自守,自我约束的地步。若如此也便能有勇气去承担上帝所托付的传福音、教导人、好好地管理教会的责任。
一6~7
在这两节经文中保罗紧接前文勉励提摩太要靠信心,把从前领受圣职时所获得的属灵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使他能对目前的困难,以刚强、仁爱、谨守的心去应付。提摩太虽然赋性怯懦,特别是他属灵的导师保罗又身系囹圄,被当作罪犯看待,更容易令他退缩不前,但是上帝既然把刚强、仁爱、谨守的心赐给他,他便可能也应该有勇气去承担所托付给他的责任。
二 为福音与保罗同受苦难 一8~12
保罗再进一步的勉励提摩太不要以福音为耻,也不要因为保罗被囚而觉可耻,倒要甘心乐意为福音的缘故与保罗同受苦难。不过,保罗不单是空口勉励,他也指出这是提摩太能够做到的,因为选召他的主已经把死废去,又将足够的恩典赐绐他。保罗自己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的蒙召完全是主的恩典。因此他为福音的缘故受苦也不觉可耻。
一8
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 给我们的主作见证的原文是:“我们的主的见证”。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指“基督所作的见证”,也可能指“关于基督的见证”。若指前者,则与提前六13的意思相同;若指后者则与林前一6的意思相同。在此似指后者的成分多,中文和合本也采取后一意义翻译。保罗的意思是勉励提摩太不要以传福音为耻,尽管传钉十字架的救主“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林前一23),提摩太仍不当以此为耻,反而要继续勇敢传扬(参罗一16)。
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 提摩太也可能因为保罗被囚而觉可耻,因为人们把保罗当作罪犯看待,若与他建立关系,则自己也可能被株连。为主被囚的译文不正确。保罗的意思不是说他为主的缘故被囚,而是说,他是“(主)的囚徒”(desmios autou)。尽管表面上保罗是罗马皇帝的囚犯,但实际上,他是基督耶稣的囚徒,是为主自己的目的而作囚徒的(参弗三1)。这也反映保罗虽作囚徒仍保留其应有的尊严。
总要按上帝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 消极方面,保罗勉励提摩太必须不以福音为耻,也不以保罗被囚的事为耻,积极方面则甘心乐意为福音的缘故与保罗同受苦难。虽然提摩太靠自己难以做到,可是按上帝的能力,意思是靠上帝所赐的大能大力(七节),提摩太能够做到。当他靠主的力量与保罗同受(或分担)苦难时,对福音的传扬也必大有帮助。
一9~10
接,保罗以动人的语气,相当仔细地说明提摩太怎能靠上帝的能力,为福音的缘故与保罗同受苦难。此处的句法相当严谨,有点像学道班教义问答。也有学者认为是从一首崇拜诗歌中摘取来的。这未尝没有可能。不过内容方面,则与保罗在其他书信中所表达的神学思想吻合。也许保罗采用在教会中流行的一种论道格式把他的神学思想描述出来。
首先,他强调,上帝救了我们,又以圣召召我们。教牧书信对上帝拯救我们的事十分重,这从六次称上帝为“救主”可以看出(提前一1,二3,四10;多一3,二10,三4)。这里的拯救是指罪得赦免和永生。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此把上帝的拯救与对我们的呼召密切相联。这便表明,上帝拯救我们的目的不单是叫我们罪得赦免,叫我们有永生的盼望,而且也呼召我们过圣洁的生活:换句话说,“称义”与“成圣”是紧密相联,不能分割的。这是保罗的救恩神学中一个要点(参罗六1~14,十二1~2;林前六19~20;加五13;弗四1)。
其次,保罗强调,上帝对我们的拯救和呼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又是保罗的救恩神学中的一个要点,而且是最基本的要点。保罗自己的经历便证明这件事(提前一12~16)。在多三5他也用不同的句子去说明同样的思想。至于说,上帝按他的旨意呼召我们,则在保罗其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及(参罗八28,九11;弗一11,三11),即使最激烈反对教牧书信出自保罗的人,对此也不能否认。
我们的得救和蒙召都是上帝的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这句话与弗一4的话十分相似,那儿记说:“……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这两处的经文都含有基督耶稣“先在”的思想,也暗示耶稣基督是独一的中保。我们惟有与基督耶稣密切相联才能获得上帝的恩典。
不过,这种在万古之先就已按照上帝的旨意赐给我们的恩典,如今藉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显明出来。这里的显现是指基督耶稣降世为人,而不是指基督再来(参提前六14的注释)。上帝拯救我们的旨意得以实现,完全是因基督耶稣降世为人的缘故。为此,保罗在此也将旧约里面只归在上帝身上的称呼用在基督耶稣身上,认他是我们的救主(参多二13,三6)。除了教牧书信以外,保罗在腓三20以及弗五23也称基督耶稣为“救主”。初期教会对这称呼渐渐惯用,可能也是因为要故意与异教徒称许许多多的神祇为“救主”,特别是崇拜皇帝的仪式中称呼罗马皇帝该撒为“救主”相对抗。
接保罗扼要申述基督的拯救事工:他已把死废去,藉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在此有两个动词:废去和彰显。基督所完成的一项事工是已把死废去。在林前十五26保罗说:“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表面看来,这两句话似有矛盾之处。不过,保罗在此是把基督的事工当作已经完成的事工看;在林前十五26则集中于最后的成就。事实上,就在林前十五章,保罗也强调,因基督的复活已经胜过了死亡的权势,死的毒钩对基督徒而言不再有效──虽然肉体仍难免死亡。至于彰显这个动词,也可译为“光照”(参林前四5),意思是,藉基督的复活,已将直到那时仍旧隐晦不明的复活的生命之性质彰显出来了,好像明光照耀。这生命是不能坏的生命。保罗时常采用这个形容词去描述复活以后的身体(林前十五42、50、53、54),这是惟独上帝和祂儿子基督耶稣才能赐给人的(参罗二7;约三16,十28,十七2)。
有人因为这两节经文的措词似乎强调所获得的新知识、新启示、以及不能朽坏的生命,因此认为可能与诺斯底派或者神秘主义有关。不过我们不要忘记,保罗在此强调,这一切都是藉福音而来的,意思是藉耶稣的降世为人,教训百姓,以及他的死亡和复活而来的。换句话说,是藉上帝在基督耶稣身上的全部启示而来的。这与诺斯底派视肉体为卑贱以及神秘主义,只重神秘的联合的思想迥然不同。
一11
前面提到,基督耶稣藉福音把不能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如今保罗随即带兴奋的心情说:我为这福音奉派作传道的、作使徒的、作师傅。这句话与提前二7的话极相似,可以参考该节的注释。在此我们要注意的是,保罗所以强调他是奉派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师傅,其目的不是要说服提摩太深信保罗有此权柄,而是向提摩太表示他内心感激之情。像他这样的人,竟蒙上帝将那么神圣的使命加在他的身上!也许保罗还有另一意思,就是如今他自己身系囹圄,这责任便转归到提摩太身上。不过,提摩太也当有心理上的准备,因为也许有一天他自己也会像保罗一样,为福音而受苦。作传道的也可译作“报信的”或“先锋”,意思是强调他有责任大胆地公开宣扬福音;作使徒强调他属灵的权柄;作师傅则重他教导信徒的责任。
一12
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 保罗为什么受那么多的苦呢?是因为他奉派传福音的缘故。保罗采用复数这些去形容他所受的苦,表明他所受的苦实在十分沉重,也表明他所受的苦是多方面的,不单是这次在罗马被囚,也包括他以前为福音的缘故所遭受的各样苦难(参林后十一23~33)。虽然如此,然而我不以为耻。在第八节保罗勉励提摩太“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如今他说,他自己也不以为福音的缘故受苦被囚为耻。言外之意是,倒以配为福音的缘故受苦为荣。
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我所信的是谁究竟是指上帝呢,还是基督,很难断言。因为两者都有可能。不过在第八节保罗强调上帝的能力,因此指上帝的成分似乎较高。不管如何,保罗在此所强调的是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乃是可以信靠的主。正如他在本书二13所说的:“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要注意的是,保罗强调,我们信仰的对象,不是某种“信条”,而是一个有位格的“主体”──谁。
保罗不仅知道他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上帝)保全我(保罗)所交付他的。正如中文和合本指出的,这句话还有另一种译法:“也深信他能保全他所交付我的”。问题全视乎对希腊文parathe{ke{ (所托付之物)一字如何解释。这个字在提前六20出现过,在本章十四节再次出现。它的原意是指交托给某人保管的贵重物件。依原文,在这字后面还有一个字: mou (我的)。所以直译是:“我的保管物”。不过,究竟是保罗交托给上帝保管的贵重物件呢?还是上帝交托给保罗保管的贵重物件呢?则不容易决定。若指前者,则可解释为,保罗把他自己以及他的工作,他所建立的教会,他所亲爱的众圣徒,特别是他在灵里所生的儿子提摩太都交在上帝手中,深信上帝能保全他所托付给他的这些贵重物件。若指后者,则表示,保罗深信上帝能够保全他自己所交付给保罗的全部救恩福音。换句话说,即使有异端的扰乱,即使有政治的迫害,即使他被认为大逆不道的罪犯而受苦被囚,他仍不胆怯灰心,也不以为耻,因为他深信上帝必能保全他所交托给保罗的福音真理完整无缺,继续传扬。这种解释似乎比前面的解释更合原意,因为提前六20以及本章十四节parathe{ke{ 这字均是指福音真理而言,而且这种思想与提后二9所说,尽管保罗“为福音受难,甚至被捆绑像犯人一样,然而上帝的道却不被捆绑”的意思相合。
直到那日 显然是指基督再来审判世界的那日(提后一18,四8;参太廿四36;帖后一10;林前三13),也就是保罗常说的“主的日子”(帖前五2;帖后二2;林前一8)。保罗的意思显然是,他深深地相信,上帝会保全所托付给保罗的福音真理,不因他的被囚,不因异端的骚扰而受亏损。这样便使保罗在末日审判的日子,能够坦然无惧,向拯救和选召他作使徒的主交账。
一8~12
本段经文曾三次提及“不以为耻”,其中两次是勉励提摩太不要以为主作证而觉可耻,也不要以这位身为囚徒之保罗为耻,另一次则是保罗自己表示不因为身系囹圄,作阶下囚而觉可耻,言外之意是反以为荣,因为他是为福音的缘故被囚的。而他深信,这位拯救了他又选召了他担任福音使者、使徒、以及教师职分的上帝是信实可靠的上帝,他必能保全所托付给他仆人的福音,不因他身受捆绑而受亏损。保罗自己不以福音以及为福音受苦为耻,他也勉励提摩太这样做。
三 固守真道的秘诀 一13~14
蒙主拯救并且奉召担负传福音责任的人不但要忠于职守,广传福音,也要甘心乐意为福音受苦。此外,他也有责任固守所托付给他的真道。保罗固然深信上帝必能保全所托付给他的福音完好无损,然而,在人方面也有其应尽的责任。本段经文就是说明这一点,同时也指出固守真道的秘诀何在。
一13
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 这片语中的规模与提前一16译为“榜样”的是同一个字(hupotupo{sis)。这字的原意是指一位艺术家画画时最初所画的轮廓,或者一位建筑师最初所画的一座建筑物的蓝图,或者一位作家最初所拟的内容纲要。保罗嘱咐提摩太,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蓝图”……要……常常守。值得注意的是,保罗用“蓝图”或“纲要”这个字去形容提摩太从他所学的真理。这便表示,尽管提摩太从保罗那里所听到的是纯正的话语(纯正也可译为“健全”),提摩太必须常常守(原文是 echo{ 的命令式,也可译为“依循”),但这到底只是“蓝图”、“轮廓”、或“纲要”,仍需详细发挥,也必须按照实际的情形而作细则上的修改和适应。可见,保罗的意思不是要提摩太把从他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和教训,一字一句的重述出来,而是要按照实际的情形,依循基本的原则加以发挥。
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 “这句话是指示提摩太要如何去守住从保罗所听的话语:要……常常守,即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而是常常警醒保守;要……用信心和爱心……守,即在平日行事为人中有信心和爱心的表现,换句话说,不单用口宣讲,也有行为的印证;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即要保守自己常在基督耶稣里,与他有亲密的联络交通,如此才能产生信心和爱心,也才有力量常常守从保罗所听的纯正的话语。
一14
保罗再把上一节的意思详细发挥,但特别重要固守所交托给提摩太保管的善道。依原文,没有“道”字,但上一节有“话语”这名词,因此加上“道”字,似与原文切合。吕振中则把它译为“美好职守”,但看上下文,译为善道较佳。
保罗勉励提摩太,要靠那位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的守所交托给他保管的善道。言外之意是,提摩太不能倚靠自己的能力去保守。只能靠圣灵才能守所交托给他保管的善道,这圣灵是住在我们里面的。保罗在罗八9~11说到圣灵住在信徒心中,帮助引导信徒,此处也显然有类似的意思。不过,由于保罗在此是特别嘱咐提摩太,要如何去保守所交付给他的善道,因此这里的我们谅指提摩太和保罗本人。牢牢的守与上一节的“常常守”相互应;不过此处所重的是“固守”,即谨防传异教者的破坏;上一节的“常常”则重时间方面,一时一刻也不放松。
一13~14
这两节经文与前面的勉励密切相联。提摩太不仅不应以福音为耻,也不仅要像保罗一样甘心乐意为福音受苦,而且因为他仍可自由传道,服务圣徒,因此他更当以信心和爱心,留心保守从保罗那里所领受的话语,靠圣灵的能力,固守所交付给他保管的善道。保罗并非吩咐提摩太要把那从他所听见的话语,一字一句地重述;他采用“蓝图”、“轮廓”、或“纲要”这字,便表明提摩太在阐扬福音真理的方式上有相当的自由,只要不偏离那基本原则或模式便可。至于深信上帝能保守那托付给他仆人的真理完整无缺,与勖勉提摩太要“常常守”,要“牢牢的守”所托付给他的善道是否有矛盾的问题,也因保罗指示提摩太,“你要靠那位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的守”一句话获得合理的解答。
四 提醒和激励 一15~18
骤然看来,这一段的事迹与前文并无关联。不过,如果我们略为思考,便可看出它实在与前文有关。从本章三节起,保罗便勉励提摩太要刚强壮胆,要甘心乐意为福音的缘故与保罗同受苦难,又要固守所交付给他保管的善道。如今保罗列举一些实际的例证,一方面提醒提摩太要谨防像腓吉路和黑摩其尼这类临阵退缩的人,另一方面又激励提摩太,要效法阿尼色弗,不以保罗的锁链为耻。
一15
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这是你知道的 亚西亚是罗马一个重要的行省,位于现今土耳其半岛,包括当时的每西亚、吕底亚、迦利亚、大部分的弗吕亚、以及近海岸的离岛等地区,以弗所是该行省的省会。保罗当时在罗马坐牢,怎么说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呢?有三种解释:第一、保罗大概在以弗所或米利都(参四20)布道时被捕,然后解到罗马去,当时在小亚西亚有许多基督徒因为怕被这事株连,以致离弃保罗;第二、以弗所教会可能派一些人到罗马去,打算为保罗作证,洗脱他的罪名,可是这些人到了罗马以后,因为情势恶劣,深觉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自己也受株连,因此离弃保罗;第三、在罗马城本来就有好些从亚西亚行省来的基督徒,保罗原以为这些人因为晓得他多年来在亚西亚地区所做的事,会前来探望他、安慰他、帮助他,然而这些人因为风声紧急,怕受牵连,不敢出面,或者最初曾来探望过,但后来不敢再来,致令保罗大失所望。在这三种解释中以第一种解释最有可能。因为保罗在此是说凡在亚西亚的人,而不是说凡来自亚西亚的人。假如属于第二和第三种情形,则应该把希腊文的 en (在)改为 ek (来自)才对。
离弃 这动词在多一14采用过,那儿是指“离弃真道”;不过,在此处则是指离弃保罗,不一定表示连信仰也丢弃了。凡字也不一定表示“全部”亚西亚的信徒都离弃保罗。这显然是保罗在失望痛苦中过甚其词的说法,正如我们在极端痛苦时喊说:“痛死我了!”事实上,在下一节保罗便提到在小亚西亚有阿尼色弗和他一家人都忠心服事保罗,可见这个凡字应作“许多”解,而不应按其字面的意义直解。至于这是你知道的,这片语在希腊文是:“你晓得这事”,而且摆在全句话的开头,表示特别强调提摩太晓得这一切。
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这两个人的名字只在此处提及,因此我们不知其详。保罗为什么把这两个人的名字提出来呢?我们也只能猜度说,大概这两个人所做的事特别令保罗难过;或者他们是这些人中作领袖的,因此保罗特别提名作为鉴戒。
一16
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 在本书四19再次提到阿尼色弗的名字,从那节问候经文我们晓得,他的家人(一家的人原文作“家人”或“家属”)住在以弗所。依照一卷“新约旁经”(保罗和德拉行传)记载,他原籍以哥念,他的妻子名莉杜蕾。当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时因听保罗讲道而归主,热心款待保罗和巴拿巴。保罗在此说:愿主怜悯阿尼色弗的家人,在四19又只问候其家人,同时在本章十八节又以祷告的语气说:“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这一切都似乎暗示阿尼色弗当时已经去世。
因他屡次使我得畅快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不是说阿尼色弗在物质上给保罗的资助(虽然物质的资助也可能包括在内),而是说,阿尼色弗的友谊和爱心使保罗在心灵上获得极大的鼓舞。屡次的意思很明显,本毋庸解释,不过,这大概不单指阿尼色弗在罗马屡次探望和服事保罗,也包括他以前在以哥念和以弗所对保罗的招待和服役。
不以我的锁链为耻\cs8 这句话一方面使我们想像到保罗榔铛入狱,被当作严重的刑事犯,或者叛国犯看待的狼狈处境;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联想到有许多基督徒,因为担心给株连而离弃他的痛心行为。然而阿尼色弗却不以我(保罗)的锁链为耻!这是何等令人心情鼓舞的一件美事!保罗言外之意还想藉此激励提摩太也照样而行(参一8)。
一17
有何证据证明阿尼色弗的确不以保罗的锁链为耻呢?保罗说:反倒在罗马的时候,殷勤的找我,并且找了。当保罗在亚西亚被捕时,当地许多基督徒都因为担心给牵连而离弃保罗,可是阿尼色弗则不远千里,特地从以弗所来到罗马寻找保罗,直至找到了。这句话暗示,当时在罗马城的基督徒已经与保罗失去联系,否则阿尼色弗不会在花了极大的工夫以后(殷勤的找我表示不容易找,花了很大的工夫)才找到保罗。这节经文也间接显示,这是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因为按照使徒行传所记,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时,有相当的自由,也可以和当地信徒联络(徒廿八16~30)。如果是那次被囚,阿尼色弗必然极容易找到保罗,不必像这里所说的,费了那么大的工夫才找到。
一18
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主字,依希腊文第一个有冠词,第二个无冠词。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第一个是指基督耶稣,第二个则指上帝,因为在七十士译本中论到上帝的“主”字是没有冠词的,而且圣经通常都把末日审判的事归在上帝身上。不过,我们也许不必分得那么仔细,因为既然我们深信基督耶稣与上帝原为一(约十30),既然上帝将审判的事交与基督耶稣(约五22),那么,基督耶稣与上帝可说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严格地加以区分,反而不好,至少也非必要。
得主的怜悯 原文是“从主找到怜悯”,所以,这句话依原文直译是:“愿主使他在那日从主找到怜悯”。这种句法有点生硬,因此新约学者耶利米亚(J. Jeremias)认为,这句是由两句话合并而成的:第一句是“愿主使他找到怜悯”;第二句是“愿他从主找到怜悯”。这未尝没有可能。至于在那日显然是指末日审判的日子。在本章十二节的注释中已经讨论过,不赘。
不过,这句话所引起的最具争论性的问题是,这是否表明可为死人祈祷呢?因为如果阿尼色弗已经去世,那么保罗在此似乎是为他祈祷,求主使他在末日审判时得主怜悯。有些学者根据这句话以及马喀比二书十二43~45为死人祈祷献祭的事,并罗马地下坟墓中的墓志铭上有迹象表明初期基督徒也有为死人祈祷的行动,认为这是新约里面为死人祈祷的例子,所以这事是可行的。不过,我们得注意,虽然阿尼色弗极可能已经死亡,但这并不是一件可以绝对肯定的事;中文和合本译为“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就认为保罗是把阿尼色弗和他的家人都包括在这句话里面。可见,阿尼色弗仍未死亡。退一步说,即使阿尼色弗确已死亡,保罗所说的这句话也不一定便是为死人“祈祷”;很可能只是表明保罗对阿尼色弗的行动十分感激,因而说出一句带有感激心意的期望的话,把已经去世的阿尼色弗交在主的怜悯中。不管如何,若只根据一处意义不十分明确的经文而制订出一项为死人祈祷的教义,实在是十分危险的,也难令人心悦诚服。
在本节最末一句中保罗进一步指出,阿尼色弗不仅到罗马找他,尽心服事他,就是他从前在以弗所的时候,他也对整个基督徒团体有极佳的事奉,这是提摩太十分熟悉的。中文和合本说:他在以弗所多多的服事我是你明明知道的,这种译文是根据少数古抄本翻译的。绝大多数的抄本都没有我(mai)字,而且保罗在以弗所时也似乎没有特别的需要,使阿尼色弗要对保罗作多多的服事。此外,是你明明知道的,也可译为“是你和任何人都知道的”,这也似乎表示阿尼色弗的服事是公开性的,而非私人性质的。因此我们还是采纳多数抄本的译法好。保罗显然想指出,阿尼色弗实在是个难得的热心事奉的好基督徒,对个人如此,对团体也是如此。
一15~18
保罗在本节经文中列举了一些基督徒对他被囚事件的不同反应去提醒提摩太:消极方面,不要像亚西亚的那些人一样因他被囚而离弃他;积极方面,当像阿尼色弗一样,不以他的锁链为耻。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只用一节经文简述有人离弃他的事,而用三节经文去表扬阿尼色弗对他的爱心。即使在困境中,在孤苦伶仃,众叛亲离的时候,保罗仍有这样的表现,实在值得我们深思取法。
保罗写这封信时,阿尼色弗可能已经死去。不管如何,保罗对阿尼色弗的表扬,只显露他对阿尼色弗在主里面真挚的爱心行为衷诚感激,而不能根据其中一句似乎是为他祝祷的话而推论说,即连保罗也为已经去世的人祷告。──周天和《教牧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