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彼得后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彼得后书
注释
二1-22
必须小心防备假先知彼得强调信徒盼望圣灵所赐的预言逐一应验是何等重要后,他便提醒信徒要防备假先知所发出的预言。这亦是耶稣教导的一个特色(例如可十三22-23)。我们必须将这一章与犹大书4至18节小心比较。
二1-3假先知的危险性
假先知有3方面的危险:他们会运用诡诈骗人的手段,令人做出使信仰蒙受耻辱的行为;他们的教训完全违背真理,而他们的结局就是为自己和跟从他们的人带来灭亡。
第1节「百姓」按照上下文的理解,似乎是指向神在旧约的百姓。假先知的活动曾经在申命记十三章1至5节;列王纪上十三章18节,二十二章5至23节;杰里迈亚书五章13、31节,六章13节提及。这些先知的虚假之处,可能是他们所教导的内容,亦可能是他们妄称自己是先知,更可能是两种含义都兼备。「私自」是其动作隐藏的含义,表示暗中的行动。「异端」的希腊文是haireseis,意思就是「所选择的信仰」。在基督徒的应用上,这个字词表示故意选择错误的信仰(而非神所启示的正确信仰)。「灭亡」是希伯来词组,强调持其它信仰或任何传统信仰的人将来承受的结果。只有此处和犹大书4节才将「主」(Sovereign Lord)应用在基督身上,但在其它经文,如路加福音二章29节;使徒行传四章24节和启示录六章10节。这个字词则是指向神。「买」是指基督的救赎工作(参可十45和彼前一18)。
第2节「邪淫的行为」在希腊文中是复数词(参彼前四3和该处的注释)。这些假先知宣称知识比行为重要,因此,他们提出基督徒的行为表现是无关重要的,无论犯了何等严重的罪,都能够获得赦罪之恩。新约的作者们均异口同声地斥责这种论调。「真道」是早期对基督教信仰的统称(徒九2)。彼得在彼得前书三章16节和四章3至5节,提到正统的基督徒会因着好行为而面对毁谤。如今,他慨叹的是那些冒名的基督徒教派所作的不道德行为,会羞辱了真正的信仰。
第3节「取利」带有商业上的含义。「捏造」(希腊文是plastoi)的意思是指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而编造出来的话(帖前二5)。「并不迟延」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参新英语译本译为「用不打盹的眼睛来等候他们」)。那些带人误入歧途者,可能未必迅速受到惩治,但至终必然绳之以法。
二4-10上假先知的刑罚
彼得将第3节的主题再加以详尽发挥,引用了神百姓历史中的早期事件,来表明神的救恩和刑罚计划是如何的确切和必定成就。作者引用了挪亚和罗得作为例子,说明神如何在毁灭那不敬虔的世代时,仍能拯救属祂的人。堕落天使的命运,表明了人类不加约束的自我放纵和抗拒神的权威,他们悖逆的结局必然是得到适当的惩罚。作者借着这3个例子显明神对骄傲、悖逆和道德败坏之人的惩罚。
第4节可参创世记六章1至4节和犹大书6节,作者指出骄傲乃是天使堕落的原因。「地狱」(可参新国际译本的旁注)在希腊神话中是指「他他拉」(Tartarus),即位于地狱底层最可怖的牢狱,是特别为那些背叛最高主宰者而设的地方。「黑暗坑」这词在不同的抄本中出现了分歧,有的用了表示「深坑」或「洞穴」的希腊文seiros,而有些则用了表示「绳索」或「锁炼」的另一个希腊文siros(参新国际译本的旁注)。后者的意思跟犹大书6节一致。其意象是出于次经中的作品。
第5节关于挪亚的事迹可参看创世记六章8节至九章28节,并彼得前书三章22节,彼得前书还提到得救的有8人。「传义道的」(希腊文是,即「使者」;参彼前三19的注释)表示挪亚是受差派去劝与他同时代的人悔改。另一本次经的作品(《禧年书》)描述了挪亚的传道工作。
第6节耶稣在马太福音十章15节,十一章33至24节;路加福音十七章29节曾暗指所多玛和蛾摩拉(创十八16至十九28)的鉴戒。
第7节「恶人淫行」是指那些不敬畏神,以为可以在没有原则下任意而行、放纵私欲之人的表现。
第8节「他……就天天伤痛」(新英语译本译作「天天受折磨」):原意是表示考验其真诚。属神的人在一个不敬虔的世界中生活,必须随时作好预备,证明其真实的信心。
第9节「主知道」──主知道如何把不义的人(1-3节的假师傅也包括在其中)留在刑罚之下,等候审判的日子,这结果是意料中事。彼得在提出这点之前,先从这些事例中点出神怜悯的一面,以及祂有能力拯救属乎祂的人。犹大书却没有强调这点。关于「搭救敬虔的人脱离试探」,可参彼得前书一章6至7节,五章10节。
第10节「随肉身、纵污秽的情欲」这节经文,与犹大书7节类似,后者则更斥责逆性的情欲。「主治」的希腊文是kyriotēs(主权),自然会使人联想到基督的主权(参彼前三15)。否则,若它指的权能是属于第10节后半句所提及的灵体;那么,它可能是犹大书8节;以弗所书一章21节和歌罗西书一章16节所暗示天使的权能。
二10下-22假先知的特性
彼得在此更详尽地描述这些人的真本性,藉此强调他们的影响是何等危险。他们胆大任性(10-12节)、放荡诡诈(13节)、淫乱(14节)和贪婪(14下-16节)。接着,他对他们提出3方面的谴责:他们的道理可能很吸引人,却缺乏任何实质的内容(17节);他们借着情欲和邪淫的事来吸引初信者重回世俗的道路(18节);以及它完全是骗人的,因为它给予人的「自由」;只会带来罪的束缚(19节)。作者在这段经文所采用的文字是十分复杂和不常用的,因为他想借着一浪接一浪的紧凑描述,来强调他们罪大恶极。在现今的世界中,这种教导在「新纪元运动」这名号的掩护下,已变得很普遍了。
第10节下「胆大」是表示完全妄顾对己和对人的后果。「任性」(直译是「取悦自己」)则表示一心想满足本身的欲望,完全不理会其它事情。「在尊位的」可能是指灵界的天使(参第10节上的注释),这里所指的,可能是假先知对天使的毁谤,正如所多玛城的人毁谤进入罗得房子的两位天使一样(创十九1-26)。另一个可能性是他们引用创世记六章1至4节那些堕落天使的行为,作为本身腐败行径的借口,也毁谤了那些没有堕落的天使,从而表示所有的天使均是这样的败坏。此外,英王钦定本和修订译本译作「在尊位的」,表示这词可以用来指教会的领袖。
第11节反之,天使虽然有权将这些自大者的行为告到神的面前,却没有如此做。这可能是指犹大书9节所描述的事件。
第12节由于这种行为是完全荒谬的(字面的含义是「没有思想的」),就像畜类一样,因此,这些人的结局亦会像畜类那样被捉拿和宰杀(参犹10)。彼得强调那些批评基督徒生活方式的人是蒙昧无知的。「正在败坏人的时候,自己必遭遇败坏」这句经文,亦可以理解为他们容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腐败,最终当然会得到败坏的结果。
第13节「就得了不义的工价」是一个双关语。有人认为这相当于「用欺骗手段得来的工资被骗去了」的隐喻说法。罪借着提供快乐来吸引人,但沉溺罪中的人至终却完全得不到快乐。在「白昼宴乐」便是极之放荡的特征。对基督徒来说,白天是用来工作的时间(参约九4;罗十三13;帖前五7-8)。「瑕疵」亦即污点,是毁损容貌和带来痛苦的意思。新约圣经用没有瑕疵和毫无玷污来形容基督的属性,以及教会应有的标准(参弗五27)。「快乐」(希腊文是apatais)这词,是暗指那种诱人跌入罪中的快感。有些抄本用了agapais这词(即爱筳;参新国际译本旁注),犹大书12节亦是采用它。我们从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得知,爱筳在很早期便已经被滥用了。
第14节「满眼是淫色」是一句浓缩的词组,表示「经常寻找可与行淫的妇女」。腓力斯解释为「他们不能不带着色迷迷的目光望向女性」。他们更不满足于个人犯罪,还引诱别人,亦即是引人误入歧途(参罗一32)。「咒诅的种类」(直译是「被咒诅的儿女」)是一句希伯来词组(参彼前一14)。他们拒绝接受那唯一能拯救他们脱离咒诅的基督。
第15-16节「巴兰」是假先知的典型例子,他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带领百姓误入歧途。民数记二十二至二十四章记述了巴兰如何为了巴勒的报酬,而屡次想说出咒诅以色列的预言。结果,他虽然不能用言语来摧毁以色列,却在道德上使以色列人败坏(民三十一16;启二14)。巴兰是假先知的样版,他为了谋取名利而说服百姓相信神的标准是可以降低的。彼得在此详述了犹大书11节所引用的一个例子。他称巴兰的行为是「狂妄」的,因为它完全不合乎常理。
第17节「无水的井」只是虚有其表,完全没有实际的作用。「雾气」可能是指假先知的飘浮不定:他们的教导屡随着风向的转动而改变(参弗四14)。这句词组亦可以表示他们不能信守承诺,为人带来「清凉的雨水」,或是指一些完全不能带来好处,却遮蔽光明的东西。「墨黑的幽暗」这句话,在古时是用来形容地狱的黑暗(参4节)。
第18节「矜夸的大话」意味着言过其实。「引诱」与第14节的字词意思相同(可参其注释)。假先知通常会向初信者入手,因为他们「刚才脱离妄行」,还未在信仰上扎根。
第19节这些假师傅免除了人事奉基督和在祂里面成长的责任,使他们感到「自由」(参一3-11)。听从他们的人却忽略了一项事实,就是这种特权其实只等于再次受到罪的辖制(参罗六章和约八31-36)。
第20节「他们」可以指假先知,或是误信他们的受害者,也可能指两者。有关「认识」的注释,请参一章2节。「比先前更不好」可能是引用耶稣在马太福音十二章45节和路加福音十一章26节的话,不过,有些人亦认为与路加福音十二章47至48节有关。
第21节「倒不如不晓得为妙」,因为他们若离弃了神在基督里的道路,就再也没有其它得救的途径(参来六4-8,十26-31)。「路」:即「道」,参看本章2节的注释。「义路」强调了跟从基督在道德上所达致的成果。
第22节第一句谚语来自箴言二十六章11节,而第二句的来源则似乎不属于圣经,而是古代的《亚希加历史》(History of Ahikar)。彼得也可能记起马太福音七章7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