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书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得前书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得前书导论
主后一世纪,今天的土耳其境内有不少基督徒,分布在罗马帝国设于小亚细亚的一些行省中。有的因为信仰的关系,危险环伺。
本书是写给散居其中五个行省基督徒的信,鼓励他们在重重的逼迫中,带着活泼的盼望,度天国新子民的圣洁生活。
作者要人明白,神改变人类命运的救赎计划,已因基督耶稣的来到世间而实现。基督为义受死来救人,是基督徒学习行善受苦的好榜样;而受苦是信徒臻于至善一定会有的经历。
基督徒生活在世,应以祝福还辱骂,以善报恶;虽面对行恶的人也不可改变这立场。又劝勉信徒应同心、体恤,相爱如弟兄,并有慈怜的心;尤其应积极培养谦卑的美德。
作者提出一连串信徒生活守则,教导如何在社会中与掌权的(2:13-17)、与主人(2:18-25)保持敬神爱人的关系,以及夫妇相处之道(3:1-7)。并劝人勿慕奢华,应以温柔、安静为装饰。一切都应学效基督。
本书作者为使徒彼得,写于罗马皇帝尼禄开始逼害新兴教会之际,其时当为主后64年,在他殉道罗马前不久。少数现代学者虽另有看法,但本书在教会初期已收入正典中,历代确认为彼得所写。
·大纲·
问候与感恩 1:1-1:12
基督徒的新人生活 1:13-2:10
信徒处世守则 2:11-3:12
如何在不信者中生活 2:11-2:12
与掌权者间的关系 2:13-2:17
与主人间的关系 2:18-2:25
夫妇相处之道 3:1-3:7
一般处世的原则 3:8-3:12
学习基督为义受苦 3:13-4:19
劝勉作长老的人 5:1-5:11
结语·祝福 5:12-5:14
版头:常存盼望
·参考资料·
一、本书作者
本书为使徒彼得所作。初期教会诸教父一致持此见解,有的援引书中教训,有的直接提到彼得的名字。基督教会历代都接受本书的作者为彼得。
近来才有人从书中文字的技巧、历史考证等方面提出质疑,主要认为彼得既为“没有学问的小民”(徒4:13),只懂亚兰文,即令受希罗文化影响,最多能说点希腊土话,很难在文字造诣上达到本书所用希腊文水准。
其实,希腊文既为当时流行的文字,彼得为了牧养工作的需要,厚给各种恩赐的圣灵怎么不会给他写作的力量,在写本书前的几十年中把希腊文写好(4:10-11)。这种普通人都可以办到事,彼得更可以做到。何况彼得在信中特别提到西拉(5:12)。5:12这节经文应译为“我藉着我看为忠心的弟兄西拉简略的写了这封信”,可见西拉不只带此信,也帮助彼得写此信。(有人见《彼后》的希腊文远不若《彼前》优美,怀疑是否彼得所写。我们可以视《彼后》为彼得希腊文的真底子,《彼前》为经过西拉润泽后的结果;故毋需要在文字上大做文章。
本书出自彼得手笔的证据甚多:1,前面已提到的早期教会教父的著作,例如《革利免壹书》(主后95年)、波利喀普的《致腓立比人书》(主后125年)、《巴拉巴书》(主后135年),以及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the Martyr,主后150年)的著作都可看出他们知道有此书存在,而爱任纽(Irenaeus,主后170年)开始以后诸人,例如特土良、俄利根等,均见证此书为使徒彼得所作。这些人也是新约其他书信真实性的见证人。2,本书开头就清楚说明“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1:1),而1:3更清楚说出彼得在主复活后得到主宽恕的那种无限喜乐。5:2“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的群羊”, 为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嘱咐彼得牧养群羊的话(约21:16)的回响。3,书中有若干经节为彼得当日与耶稣在一道生活时的经历:5:1当指耶稣变像,此事发生时彼得在场。2:20-25当为耶稣受死的忆述。彼得曾目睹其发生。4,书中有许多耶稣教训的记述,都可在《马太》和《马可》中找到线索;因为大家都熟悉,未用引述形式,这包括3:14(太5:10)、1:18(可10:45)。5,书中又有不少地方与《使徒行传》所记彼得的讲道相似。例如1:17(徒10:34)、1:21(徒2:32;10:40-41)、2:7-8(徒4:10-11),以及1:10与20和《行传》2:16及3:18,同样强调先知说话的应验;1:20与《行传》2:23都说基督的救赎乃神预定等等。
二、写作时期和地点
如果书中所记西拉和马可(5:12-13)与保罗书信中所记的为同一人(林后1:19;帖前1:1;西4:10;提后4:11),本书当写于西拉离开保罗后和马可与保罗相会前的那段期间。西拉在主后50年代初期在哥林多与保罗同工。马可来罗马见保罗后不久,后者便殉道(主后65至67年间)。
又从本书内容受有保罗所写《罗马书》及《以弗所书》的影响(试比较2:13与罗13:1-4;2:18与弗6:5;3:9与罗12:17;5:5与弗5:21),可推知本书当写于60年后。
根据这些资料及其他佐证,本书约写于主后64年。其时罗马帝国中基督信徒的处境艰难,而宗教迫害已在罗马展开,且有蔓延之势,亟需使徒如彼得者给予安慰和鼓励。
本书结尾有“在巴比伦”字样(5:13),一般相信系指罗马。据可靠史料,彼得是主后65至67年间在罗马为尼禄王杀害,说明他殉道前身居罗马。此信当写于罗马,给当时“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信徒(1:1)。这些人大半为归信了基督的犹太人,因耶路撒冷教会受到迫害而散居外地(徒8:1-4),也有一部分为归信的外邦人。彼得可能在这些地方传过道。
信中所提五个地方都是罗马帝国行省的名字,位于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境)。“巴比伦”可指三个地方:1,幼发拉底河畔的古城巴比伦,彼得在生时,此城住有不少犹太人;2,埃及近亚历山大城的一个小镇,传统说马可曾在其地传道;3,象征地指罗马,因该城为异教信仰的中心。彼得不可能去过古城巴比伦,而埃及的巴比伦只是边境上一个小镇,均不可能为彼得写信的地方。故一般均支持“巴比伦”乃罗马之说,理由已如前述。
三、本书特色
作者在信末说,他写此信是“劝勉你们,又证明这恩是神的真恩”,他要求受信人“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5:12);显然是一封劝勉鼓励的信。
这真恩彰显在基督复活所予人的新生命中,因而信徒有了大喜乐(1:3-5)。这恩也见于基督用祂的死所付的赎价上(1:18-21)和神的子女所经历的生活中(2:4-10)。基督受的苦(2:21-25)、赦免人的罪(3:18-22)、赐教会百般的恩赐(4:10),都是神的恩典。这真恩让信徒无论作公民(2:13-17)、作仆人(2:18-25)、作妻子(3:1-6)、作丈夫(3:7)、作教会的长老(5:2-5),都能度圣洁的生活,顺服神的旨意,作众人的榜样。
本书指出主来的日子近了,信徒所遇到的苦难和逼迫正是这日子已近的迹象(1:6;3:13-17;4:7,17),但神的恩典能帮助他们度过,进到神完全的拯救里(5:8-10)。
由于本书涉及的教训相当多,主题范围广及信徒圣洁生活、受苦与试炼、荣耀的盼望、作勇敢的人等,但都可以总结在作者自己说的“恩典”主题中。
四、当日读者的社会背景
1:1所举读者散居的地区、社会背景不同甚大,近黑海的城市如本都和庇推尼已完全希腊化,但进到内陆,希腊化的程度也递减。北加拉太和加帕多家仍用本地语言,保持当地风俗。
罗马帝国神化该撒皇帝的政策在小亚细亚一带推行甚力,但另一方面对当地宗教信仰仍给予相当自由。希腊尚智的哲学思潮流行城市中,内地与乡村仍为偶像敬拜的天下。大部分城市中都有犹太人居住,当地人也有接受犹太教信仰的。
社会上贫富悬殊。在乡村地区,土地仍握在大地主手中,驱奴隶耕作;城市已有小型工业化趋向。
此时期,基督真道的传播大半限于城市。从本书可略窥教会成员的社会地位。2:18-25乃向归主后的奴隶说的话。2:13-17的对象是享有公民权的自由人。3:1-6所提到的女人既可戴金饰、穿美衣,可见信徒中也有富有的。教会的信徒来自各阶层。
—《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