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九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士师记第九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9:1-57 意味深长的故事。亚比米勒漠视神的统治,执迷政治野心,用极其残忍的方法登上宝座,最终按照血价悲惨灭亡。神统治神政国以色列,希望亲自设立合神心意的领导者,使他执行神的旨意(撒上16:1;耶3:15)。被神所立的领袖,不可压迫、剥削百姓,乃要为百姓劳苦,作良善的管家。忠实引领百姓与神亲近。但亚比米勒却急于满足自己的贪婪和利益,凌驾在百姓之上,是典型的压迫者。示剑人的过犯也不能忽视,他们被甜言蜜语所惑,拥戴、跟从残酷及毫无资格的人为王(3节),示剑百姓等于自掘坟墓。为了预备即将到来的王政时代,作者提出教训性警告:①比外部势力入侵更可怕的是民族分裂;②倘若王权被误用必会招致严重的悲剧。
9:1-6 据推测,示剑地区仍残留着一些原住民,亚比米勒的母亲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如此,亚比米勒是基甸的庶子,也是混血儿。血缘上的自卑与内心蠢蠢欲动的权力欲,诱使他屠杀异母兄弟。为了实现野心,他试图以示剑为根据地,为了得到示剑居民的支持,他诉诸于血缘。古人云“血浓于水,血缘胜于理性”,示剑人最后还是倾向于亚比米勒,且用巴力比利土庙中的收入支援亚比米勒。亚比米勒用那些钱雇用匪类,杀死除约坦以外的所有兄弟,作了示剑的王。亚比米勒巧妙地利用父亲基甸的威望、母亲的血缘及地缘,构筑自己的立足之地。在以色列王国史、外邦的王政史中充斥着为篡夺王位策划的阴谋与惨案(王上6:10;代下2:10)。
9:2 耶路巴力……管理你们好呢:亚比米勒一口咬定他的兄弟都想夺取王权。其实,这种想法豪无根据,可能出于他过度恐慌。亚比米勒沉浸于自己的邪恶野心,所以认定其他兄弟也具有同样想法。于是,他决定与其被兄弟杀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亚比米勒是典型的恶人,迷失在欲望中,怀疑无辜的兄弟,残酷地杀害他们,最终受报应而灭亡。圣徒是基督的门徒,在充满对立、怀疑和斗争情境中,也要先施于人,预先除去不和的种子,努力制造和好的气氛(罗2:7;帖前5:15;彼前3:13)。
9:4 巴力比利土的庙:?“巴力比利土”指“立约的巴力”。当时,示剑人废弃与神所立的约,反而与巴力立约,从而深深陷入偶像崇拜中。他们从庙中取出七十舍客勒银子,当作政治资金交给亚比米勒。
9:6 橡树旁的柱子那里:?“柱子”意为“记念物”、“记念碑”(Modern Language Bible)。“橡树旁”常用作宗教聚集场所(书24:26)。示剑人选择在这地方拥戴亚比米勒为王,可能是为给此事赋予宗教意义。他们的信仰是宗教饰物,为政治所用。
9:7-21 对亚比米勒的罪行,全城人都闭口不言,表现出他们袖手旁观的消极态度。或许,他们惧怕亚比米勒残酷的报复。但基甸众子中惟一幸存的约坦,为了斥责并警告亚比米勒和示剑人的罪恶,独自上了基利心山顶。他的话语,宣告了严肃的预言,反映出对公义之神的强烈信仰(7,20节)。约坦并未为报复亚比米勒,在暗处养兵,采取的态度却是将审判的权力全然交给神(罗12:19)。由此可知,亚比米勒的煽动性演说毫无根据(2节)。约坦使用极富创意的寓言——比喻文学,说服大众。寓言中,8-13节谈到拒绝作王的一些树木,使人想到基甸的为人处事(8:22,23)。橄榄树、无花果树、葡萄树等,代表谦虚的人,他们各自使用自己的才华,未曾不守本分、陷入过度的欲望(罗12:3)。14,15节的荆棘,比喻亚比米勒,他虽没有资格或才能,却篡夺了王位(诗12:8;传10:6)<22节以下>。
9:8-13 橄榄树的果子可作食物、燃料、药品等,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从橄榄树提取的油,用以膏抹君王和祭司、作圣所灯油(民4:16;王下9:6)。有时,将神的祝福比作橄榄树(何14:6)。因为橄榄树珍贵实用,具备树中之王的资质。若要立王,就应推举橄榄树,之后是无花果树(10节)、葡萄树(12节),这两种树在巴勒斯坦地区也广泛栽培,果子颇为珍贵。
9:14 众树对荆棘说:荆棘象征咒诅(创3:18),它既不能结果,又没有遮光的叶子,只可作柴。强求荆棘作王,岂不是自寻毁灭?这象征人本主义的努力,排斥神的护理与介入,想要根据人的兴趣和需求,自己制造绝对的保护网。历史上,这种保护网表现在理念、体制、国家、外邦宗教、财物,甚至艺术等领域。面对这种鲁莽的请求,荆棘好象迫不急待地应邀而起,甚至还带着几分威胁的意味。大众愚昧盲目的奢望,与寡廉鲜耻的领袖所表现出的虚张声势,为彼此带来毁灭性的结局。
9:15 投在我的荫下:照君王以权能保护民众的传统,荆棘向众树提议可投在自己荫下(太23:27)。黎巴嫩的香柏树:近东地区最珍贵的树,一般象征以色列人(民24:6)和亚摩利(亚衲)人(摩9:2)。这里特指示剑的领袖(20节)。
9:16 这就是酬他的劳:希伯来语“网”,意指对善恶的报应和答谢。旧约时代,报应观念很强,认为个人或民族的行为,在现实中均会一一得到报应(书23:9-16)。这反映神政以色列独特的面貌。新约时代的圣徒,现实中受到不平待遇,把最终的盼望寄托在将以公正回报的耶稣基督身上(罗12:9)。约坦警告示剑人,他们对基甸恩将仇报,神必惩罚他们的过错。
9:18 将他众子七十人杀死在一块磐石上:基甸的七十个儿子,只有幼子约坦成功躲过这场屠杀(5节)。但他们对约坦也犯了杀人罪。
9:19-20 若某一团体为满足一时的情欲结盟,就必会因内讧而瓦解。唯有“诚实正直”的事业,才会存到永远(撒下7:13)。
9:21 有时义人也要躲藏,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完成更大的伟业。耶稣也曾避开试图伤害他的群众,转到别处(路13:31-33;约8:59)。
9:22-49 正如约坦预言,亚比米勒和示剑居民反目成仇,示剑终于被亚比米勒军队击毁。亚比米勒登上王位,以亚鲁玛(41节)为首都,投身于扩张势力。示剑居民不仅没有得到特殊关照,反而受到欺压。据亚比米勒残暴卑劣的性情,他是利用示剑人谋取利益。因着神的惩罚,他们明争暗斗(23节)。示剑人对亚比米勒的反感逐渐增加,以别的儿子迦勒挺身领导驱逐亚比米勒的斗争(28节)。但因着亚比米勒忠臣西布勒的诡计,迦勒和示剑居民最终一败涂地。示剑居民遭到公义的报应。
9:23 神使恶魔降在:恶魔也被译作“恶灵”(RSV,evil spint)。本文的表达方式颇使人疑惑。但我们不能理解为神是恶的根源。而是在神的主权护理下,允许邪恶势力有所活动。在神毫无黑暗(约壹1:5)。
9:26 以别的儿子迦勒:无从知道他是谁、属于哪个支派。“以别”,希伯来语指“仆人”、“奴隶”,据此可猜测他身份卑贱,可能是一个冒险家,想利用示剑人的不满,满足自己的野心。
9:27 设摆筵宴:摘葡萄是一年中最喜乐的季节(赛16:9,10;耶25:30),期间,人们在偶像的殿宇举行庆典、设摆筵席,无疑是堕落的温床。示剑人向巴力献感谢祭。
9:28 服事示剑的父亲哈抹的后裔:有些译本(包括RSV)译为“耶路巴力的儿子和他的忠仆西布勒,岂不应该服事示剑的列祖哈抹家的后裔吗?”迦勒在统治示剑。他使示剑人回顾亚比米勒的父亲基甸拆毁巴力之庙的事(他不是耶路巴力的儿子吗?)(6:32),给反感亚比米勒的人火上浇油。
9:29 增添你的军兵出来吧:虽已醉酒,但迦勒仍确信能胜利,向亚比米勒勇敢提出挑战。他想按照示剑列祖哈抹的家谱,立一个正统的政府,有许多人跟随他。
9:30 邑宰:有些译为“族长”,RSV、KJV译为“支配者”,NIV译为“统治者”。原文意为“具有统治,行使主权”,通常指某一集团的首领。似乎西布勒在亚比米勒庇护下,统治示剑,为了保护既得利益,也要坚持阻止亚比米勒的没落。
9:31 悄悄地打发人:西布勒既然在亚比米勒足下统治城池,就必须把示剑的情况告诉亚比米勒。仅凭西布勒的实力,不足以除掉迦勒,不能公开行动。于是他悄悄派送密探,向亚比米勒汇报示剑的情况。
9:32 埋伏:常见于旧约的战术之一,在艾城战役中藉此战术取得胜利(书8:2-28)。
9:34-41 亚比米勒从示剑长官西布勒处获悉迦勒谋反,带领手下包围示剑城,准备突然袭击。此时,西布勒假装服从气势汹汹的迦勒,使他陷于不利之地(36节)。当亚比米勒的手下进城时,迦勒处在进退两难的地步。倘若不战而逃,就无法面对自己的豪言壮语和西布勒的冷嘲热讽(38节);若出去迎战,时值清晨(33节),军队尚来不及准备战斗。最后,迦勒还是一马当先,指挥示剑人战斗,但军队的战斗力和地理位置,均处于劣势,结果必然失败。
9:34 分作四队:分散兵力,不仅容易避开仇敌监视,而且还可以从几个方向同时出击。
9:38 现在出去,与他们交战吧:如果迦勒锁住城门,全力守城,亚比米勒就很难攻下示剑城。西布勒熟知这一切,故意刺激迦勒的自尊心,诱使双方正面交锋。
9:41 亚鲁玛:位于示剑附近,没有其他详细资料。或许是约雅敬母亲的出生地“鲁玛”。西布勒赶出:迦勒被亚比米勒击败,已失去兵力,西布勒可以单靠自己的力量赶出迦勒的残余势力。
9:42-45 亚比米勒除去叛逆的主谋,回到亚鲁玛。但第二天他得知示剑人到田间,定意杀死他们,以除后患。亚比米勒的战术,把军队分为三队埋伏在田间。等到示剑人都出了城,一个分队切断退路,两个分队在城外屠杀示剑人。由此看来,亚比米勒是善于运用战术、优秀智慧的将军。但他的智慧却用于作恶,从而导致凄惨的悲剧(罗6:13)。
9:45 整天攻打城:田间的示剑人遭到袭击四处逃跑,但他们并未轻易放弃,至死抵抗亚比米勒军队。经浴血奋战,亚比米勒取胜,示剑城居民被杀。撒上了盐:盐使树木无法结果。拆毁城、撒上盐意味咒诅城邑永远荒废。
9:46 示剑楼的人:楼通常与城很近,是抵抗外敌入侵的守望楼。示剑楼距示剑城较远,是足以容纳千余人的坚固堡垒(49节)。亚比米勒知道无法轻易占领,使用“火攻”(49节)。躲入巴力比利土庙的卫所:?“巴力比利土”意指“立约之神”(4节),相当于希伯来语“卫所”,共同译本译为“密室”,RSV和NIV译为“堡垒”(strong hold),LB译为“藏身处”(refuge),指“可藏身的处所”。从示剑城逃到示剑楼的人,再次感到危机,就以巴力比利土庙的卫所作避难所。他们相信在这里可以得到巴力的帮助,比较安全。然而避难所却成为他们的坟墓。恶人的结局总是如此悲惨、可怜(箴3:25)。当他们真正需要帮助时,他们的巴力神却无力相助。相反,主耶和华却是灾祸之日的避难所(耶17:17),是救赎的保障(诗28:8)。
9:49 放火烧了卫所:约坦的咒诅如实成就(20节)。
9:50-55 亚比米勒攻击提备斯时,被一位妇人抛下的磨石打伤,耻辱地死去。提备斯位于示剑东北20公里,似乎曾协助示剑对抗亚比米勒。亚比米勒既已攻下示剑城,攻打提备斯自然不是问题。但是,神必然惩罚罪恶,公义的审判(赛30:18)突然临到意气风发的亚比米勒。磨石代替王冠落在充满贪婪的头上,骄傲与狂妄的亚比米勒,以极为羞耻的结局告终。完全成就了约坦的预言(20节)。
9:53 有一个妇人:男性用箭、枪、与敌奋战,妇女会将石头砸向敌人,为守城助一臂之力。上磨石:是妇女磨粮食时使用的器械,下磨石被固定,靠上磨石转动磨碎粮食。亚比米勒被妇女使用的家用磨石砸死,不是驴推的磨石。
9:54 拿他兵器的少年人:古代社会,首领身边都会有持兵器的随员。他们通常都忠于主人(撒上31:5),尤其在执行危险任务时,总是一起同行(撒上14:6-14)。为了免于死在妇女手中的耻辱,亚比米勒要求身边的少年人用刀了结自己的生命。面对死亡,他依然未悔改思过,仍旧贪爱虚荣。
9:55 以色列人……各回自己的地方去了:亚比米勒的军队失去领袖,落荒而逃。没有正当名分的群体,虽然挥手即聚,却极易瓦解。与此相反,为真理聚集的群体,凝聚力是永久的。或许时间的流逝会使成员有所更换,逼迫会暂时消灭他们,但真理却是永恒的,会使他们再次兴起。圣徒既然聚集在耶稣基督里,就当努力保持共同体的纯洁。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