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导论-《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注释导论-《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十一10至十二22新王的勇士
这些名单在塞缪尔记中,放在较后的位置(二十三8-39),但本书则把它们移前,好在开始时,就显出「全以色列」,怎样以各种不同的身分,聚集在一位贤君之前。像一至九章的名单,这里的名字可能是从不同时期的名单抄录过来的,为了更有效地说出作者的要点。
在戴维的「勇士」中,最杰出的有3人(十一11-14);塞缪尔记下二十三章8至12节称他们为「三个勇士」,并详述其事迹(历代志中有些细节遗漏了;抄录的人必定是从「聚集要打仗」(12节;撒下二十三9)跳到「聚集成群」(13节;撒下二十三11)。跟着是30个勇士,其中3人做了件叫人难忘的事,而历代志作者也极其珍视这事件(十一15-19)。这事迹发生在戴维政治生涯的早期(撒上二十二1)。亚比筛和比拿雅显然是在上述的3个勇士之中(十一20-25),而比拿雅的功绩尤其值得纪念。
像一至九章那样,大部分的「勇士」对我们来说都只是一些名字(十一26-47)。我们不知道他们跟30个勇士有何关系,而有几个名字是加在塞缪尔记下二十三章的名单之上的。矛盾的是,这些纯粹是名字的记载(除了偶尔加上一句话之外;十一32、39、42),却使他们显得真实,因为他们各有不同特点。
现在提到4组不同的勇士,在扫罗治下,即在戴维躲在洗革拉期间(撒上二十七6),或在旷野的山寨里时(撒上二十三14),与戴维联合成军。(请再留意「交错法」的编排:洗革拉/山寨/山寨/洗革拉;参二42-55之注释。)首先是一群便雅悯人(十二1-7):戴维要受到「全以色列」的欢呼,包括扫罗的支派。这些人来自扫罗的本族本城。虽然按着同族弟兄的本分,他们应站在扫罗那一方,也许他们除了因眼光锐利而知名外(十二2;士二十16),同时也有政治和属灵上的眼光,使他们支持戴维。迦得族勇士的最后两句评语(十二8-15),可能指他们有「超过一百/一千人」,并且把住在平原的人赶走的并不是他们,而是涨溢的约但河;但在14和15两节经文中,新国际译本与历代志作者的意愿较一致──强调戴维支持者的勇猛。对于早期投奔戴维的便雅悯和犹大人(十二16-18),戴维为了某些原因,对他们产生怀疑,也许他还记着多益出卖他(撒上二十一至二十二章)。然而神的灵感动亚玛撒,使他作出满有灵感的回应,这是给戴维最有力的确证(十二18;像在士六34;代下二十四20),并且再次表明,神赐福祂所拣选的王,和那些帮助王的人。扫罗执政末年(撒上二十九至三十一章),有第四批勇士来归顺戴维(十二19-22)。这些玛拿西人到了扫罗差不多肯定衰落时,才灵巧地决定投奔戴维,但他们仍是受欢迎的。
十二23-40聚集在希伯仑
戴维建都于耶路撒冷之前,众人聚集把他膏立为王(十一1-9)。这里列出个别的名字(27-28节);以不同方式描述各支派的队伍。圣经只有这一次没有把支派维持在12这个数目上(数算方法按着地理位置从南至北,然后转向东,包括了利未,也包括两个约瑟支派,和玛拿西两处领土,共有14组──确实是「全以色列」了)。此处不单强调以色列群众多样化的组合,也强调其合一性(38节),这与士师时代的分而不合有着强烈的对比。神的子民在神拣选的君王之下,联合起来,大大欢乐(39-4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