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第二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利未记第二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利未记第二章
2:1 本节讲述献素祭的条例。素祭(希伯来原文作“谷物祭”)用的供物为田间的生长物,不象燔祭用动物,《和合本》依中国习惯从“素食”、“素餐”,译为“素祭”。
素祭所献的有大麦和小麦磨成的生面粉(1-3节)、烤或煎的饼(4-10节),以及烘的谷物(14-16节),这些都是生活的主食品,本自愿乐意的原则献给厚赐百物的神,得到祂的喜悦;出发点与献燔祭一样。
素祭有时与燔祭、赎罪祭、平安祭一同献上,以还特许的愿(民6:13-17)。在会幕中,每天早晚献燔祭的时候,也献上素祭(民28:1-5)。
献素祭时,祭司从面粉中取出一把,浇上橄榄油和盐与乳香一同烧在坛上。余下的面粉烤成饼,但不可加酵,供祭司在圣处吃(6:14-17)。献在坛上的素祭不可加酵或蜜。献祭的人不可吃素祭的物;祭司自己献的素祭要全烧在坛上,也不可以自己吃(6:22-23)。
本节讲的素祭,虽然多与他祭同献,似为可以单独献的祭,是贫苦人家献给神的“礼物”(“祭”字在原文有“礼物”之意)。所献虽微,但在神眼中仍是献祭者全身奉献的表征,丝毫不减其重要性。新约中记有耶稣称赞寡妇所捐的两个小钱,因她把养生的都献上了(可12:42),说明天父注重的为动机,为献者整个身心的交托,与所献礼物轻重无关。
橄榄油象面粉,也是劳力的收获,是地里的出产。乳香为圣洁、崇高的表征,博士献给婴儿耶稣礼物中便有乳香(太2:11)。献素祭同时烧乳香,寓有取悦于神之意,但献赎罪祭时便不可用乳香(5:11)。
2:2 “作为纪念”四字与献在坛上的素祭多次同提,可见这一把烧在坛上的细面,是人对神的丰富供应和看顾的纪念。《使徒行传》记有罗马百夫长哥尼流的祷告与周济在神面前蒙纪念的话(徒10:4);故也有献礼求神纪念献者的生活境况之意。虽然圣经没有说明含意,但献者毫无疑问希望得到神的好感和喜悦。
2:3 素祭剩下的部分为祭司所有,只可在圣所中吃,不可用以供养家庭。本条例在祭司职位应享的特权与祭司私人的财产之间划清界限,防止人滥用特权。在日后以色列人祭司制度腐败之时,确有祭司利用其特殊身份图利的事(参撒上2:12-22)。真诚的祭司,是公平、正义等高贵道德精神的保护人,作神“君尊的祭司”的信徒(彼前2:9),应该注重行为的圣洁。
2:4 本章1-3节为以生面粉作素祭的条例。本节至10节记述用烤与煎的饼作素祭的方法。用的器具有炉、铁鏊(烙盘)或煎盘。“铁鏊”(5节)原文为mahabat,原为陶土制的烙盘,到铜器时代中期(主前2100-1550年),已有铜制的出现。铁器时代初期,巴勒斯坦中产家庭也有用铁制的(参结4:3),但不普遍。
2:6 铁鏊烤的饼献上时要“分成块子”,也就是把它擘开分成片。主耶稣设立圣餐时,拿起饼祝祷之后也擘开,表征祂在十架上破碎己身,成了人与神和好的活祭(太26:26)。
2:7 “煎盘”用泥或金属制成,可煎炸食物。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煎盘作出的饼很象今天的油炸圈或粤人所说的“煎堆”。
2:11 圣经没有说明为什么素祭不可以用蜜与酵。蜜一直是使食物变甜的糖料,所以禁止,可能与异教用蜜敬神有关,不容此种风俗渗入对真神的敬拜中。保罗就警告过信徒不可在吃祭偶像之物上为魔鬼留后路(林前8章)。
“酵”本来是酸的,多用来发面,一点有酵的面团放在新面粉中,可让全团发起来。
酵与蜜都有发酵作用;禁止用,可能不让它们损害祭物的天然纯质,因为所献谷物为人勤恳劳动所得,代表人在神面前奉献的纯朴与坦然。
有的人以为酵是恶的代表,因为耶稣说过不好的教训能象酵一样腐败人心 (太16:6);但祂也曾把酵比喻天国,说福音的力量开始很小,但扩展异常迅速(太13:33)。这样看来,酵所具有的是渗透的作用,为中立的,本身无所谓好坏,全看人如何用它。即使在本书献祭的条例中,初熟之物的祭也可以加酵(23:17)。
2:13 “一切供物都要配盐”。盐有保存食物耐久和清洁的作用。古时两方立约,吃盐为盟,确立长久友好关系,当系取盐有耐久之意。祭物之盐称为“立约的盐”,表明所立的约不可泯除(民18:19;代下13:5)。信徒为“世上的盐”(太5:13),若不能从世人中间分别出来,保持信心的坚定与纯正,有若盐失了味,便无力见证神。
2:14 本节至16节记述献初熟之物为素祭的条例。将幼嫩的大麦、小麦或其他谷物的禾穗子,先加烘烤,然后磨成粗粉,添上油与乳香,当作素祭献上。五谷、油和这里未提到的酒,是希伯来人的三大基本食物(参申12:17),都是生活所需,属劳苦所得。
—《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