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使徒行传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使徒行传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使徒行传相关章:

使徒行传

注释

八1-3

第1节「教会大遭逼迫」:使徒行传首次用「逼迫」来形容这事件,「门徒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打开了随后经文的序幕。

第3节扫罗在这逼迫中的行动有他自己的书信来支持(林前十五9;加一13、23;腓三6;提前一13),扫罗进各人的家来捉拿基督徒这事实,显示当时基督徒不再在圣殿里公开聚集了(五42)。

八4至十二25由耶路撒冷教会授权的非犹太人布道工作

八4-25腓利在撒玛利亚

第4节「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教会中第一次真正的宣教浪潮是由逼迫引起的,而非刻意的政策。

第5节腓利在撒玛利亚宣讲,因为他正好到那里去。正如约翰福音附带说明的: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没有甚么交往(约四9)。犹太人和加利利人同样视撒玛利亚人为异端,为杂种,这些住在犹太以北地区的撒玛利亚人只相信摩西五经,对犹太人的圣经其它部分则一概不接受。同时他们亦认为人要在基利心山敬拜神,而不应在耶路撒冷。

第6-13节作者介绍腓利为一个行神迹的人;他所行的神迹包括赶鬼和医病。由于这些工作的效果,很多人就「同心合意地听从他的话」。从这角度来看,腓利有点像那位行邪术的西门,所有人,无论大小,都由于他的邪术而尊敬「听从他」。

经文没有告诉我们究竟腓利的工作和信息如何胜过西门,但是其中的分别一定相当重大,因为很多人都信而受洗,包括西门在内。这位行邪术的人「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和大异能,就甚惊奇」(参上文五12-16)。

第14节大概因为往撒玛利亚宣教的事工并非预早计划,所以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听到这消息感到惊奇,于是他们差彼得和约翰去查究。与此类似的情况,包括下文巴拿巴被派去安提阿,查考那边的外邦归信者(十一22),还有在这事以先,彼得亦被查问有关外邦人哥尼流归信的事(十一1-18)。

第15-17节为甚么撒玛利亚人受洗之后,要等那么久才有圣灵赐下?解释很可能在后一部分的经文里。从二章38节,十章48节和十九章5节等经文的亮光中,我们知道奉耶稣的名受洗不大可能被视为较奉三一神的名受洗逊色。必须要使徒按手才可领受圣灵,也是不大可能的(参十44-48,十六30-34和十三3的例子,后者是会众按手在使徒身上的,显明圣灵所带来的合一)。

不过,在十一章15至17节中,彼得视哥尼流和他那里的人领受圣灵是从神而来的征兆,表明外邦人被接纳成为基督教会群体中的成员(参十一1-18的注释)。同样,圣灵降临在这些撒玛利亚信徒身上也是一种征兆,证明他们与耶路撒冷的信徒同等。我们还可以附带说明,这征兆不但证明给撒玛利亚信徒看,同时亦证明给耶路撒冷的使徒看。当然在此可喜的是:以前约翰曾一度要求天火降下审判撒玛利亚的村落(路九54),现在他是求圣灵降下的其中一人!

第18-19节西门心中以为基督教基本上与他的邪术一样,可能只是更有能力而已。

第20-23节彼得的答复暗示了他对西门之态度的评价;使徒尖锐的指责中,混和了悔改的呼召;或许神会赦免他。

第24节虽然经文显示西门真心地要求彼得为他祷告,好叫这些事不降临在他身上,但是在往后的基督教传统里,西门成为敌对基督教和异端的典型先驱。

八26-40腓利与埃提阿伯的太监

这两个故事之间的对比实在令人瞩目;头一桩故事发生于北面的撒玛利亚,目前这一桩则发生在南部。头一桩是因着门徒四散引起一大批人信主,这一回却是因着神直接的信息以致一个人信主。头一桩发生在一班只有摩西律法书的人身上,第二桩却发生在一个读先知书的个人身上。但这两个故事是连系在一起的,不单只是腓利在两事上均有出现,而且两件事情都是关乎犹太教门外的人。

第27-28节古代的埃提阿伯王国很可能是在今日的苏丹境内,但是这一点对路加而言,并不重要,他所要传达的是:此人来自「外邦」,没有谁比来自埃提阿伯更「外地化」了!他不单来自世界远方,而且是一个重要官员,并且还是一个「太监」。「干大基」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称号,指在位皇帝的母亲(即太后)。这位埃提阿伯人从耶路撒冷敬拜完毕,在回家的途中,他念先知以赛亚的书。

第30-31节在新约时期,扬声念书是一般人的习惯,甚至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如此。腓利半途打断这位重要官员的读经,却蒙他善意而且谦恭地接待。长途跋涉使腓利沾上肮脏的尘埃,而腓利与此人的社会地位相去甚远,但他却「请腓利上车,与他同坐」,目的是要腓利把他所念的书解释给他听。

第32-35节太监的疑问来自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他不知道这些经文所指的是谁。腓利毫无困难地「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

第36节既然太监主动提出受洗的要求,我们大可假设腓利讲完耶稣的故事之后,就向他发出类似二章37至39节彼得所用的那种邀请。「我受洗有甚么妨碍呢?」太监这话暗示他预料这事会引起妨碍;可能他曾被拒绝行归顺犹太教的洗礼(所有外邦人正式加入犹太教必行的步骤),因为他是太监(参下面附注「第一位归信的外邦人?」)。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别的洗礼记载中(徒十47;太三13),亦出现类似的语法,所以有人认为这经文是反映早期洗礼仪式的对答。但是在马可福音九章39节和十章14节的亮光下,更合宜的解释是:出现这种语法的记载,都是与被接纳进社团群体有关,这些个案通常都是在某些情况下,以同等身分相交的问题受到质疑。

第38节在最早、最可靠的版本中没有第37节,所以和合本和新国际译本,以及其它近代译本都没有把它放在正文中,只是保留在附注的小字里。腓利对太监的问题以行动作答,他们下到水里,太监就在那里受洗。

第39-40节「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后来有人在亚锁都遇见他」亚锁都在迦萨以北,不在耶路撒冷往迦萨的路上。这句子暗示此事不单是灵意上的引领,不过作者所强调的却不是他怎样被提,而是腓利如何突然又完全地消失。从前文所述的撒玛利亚事件(八14),下文十至十一章的哥尼流事件和十一章20至22节所记载有关安提阿教会的成立等等,我们可以肯定,耶路撒冷教会若知道这太监归信的事情,必然要追究。可是此时太监不在腓利手下,亦非耶路撒冷教会可及。经文提及腓利是在卷末(二十一8-9)再出现于该撒利亚。

而太监则「欢欢喜喜地走路」,我们不禁猜想他有没有再把以赛亚书往下念。如果他念下去的话,他不久就会读到下述的经文:「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不要说:耶和华必定将我从民中分别出来。太监也不要说:我是枯树。因为耶和华如此说:……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赛五十六3-5)。

附注

第一位外邦信徒?

虽然「太监」一词有时候只是泛指一个官员,但是路加在这里很可能是指明这官衔的意义,否则他不会再加上一句说他是「有大权」的太监。根据旧约圣经的规例(参申二十三1),这人是不可能完全归顺犹太教的。但是基于他此行的目的是去敬拜神,而且手头上显然拥有一部分圣经,我们可以说他极可能与犹太教有长远而密切的关连。如果他是一个所谓外邦「敬畏神」的人(参十2,这是对某一群人的特别称谓),那么这太监就是我们所知道第一位归信基督教的非犹太人,而不是百夫长哥尼流了。如此说来,并非彼得或保罗,而是腓利,才是在神的带领下向外邦人传道的始祖。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使徒   第八章   注释   圣经   犹太   耶稣   舍生忘死   祭司   基督徒   文摘   使徒   的人   福音   耶路撒冷   圣灵   玛利亚   基督   太监   西门   彼得   耶稣   教会   信徒   犹太   圣经   犹太教   约翰   犹太人   经文   基督徒   旧约   阿伯   文意   注解   是指   亚人   之光   玛利   先知   这是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