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6:1-6 1-5章的内容,除2:5-12,讲述“希伯来派犹太基督徒”(在以色列出生、成长并接受福音的犹太人)的事情。随着散居各处回到犹大的“希腊派犹太基督徒”数目的增长,路加的关注倾向了他们。路加特别谈到救济问题,有其理由。许多散居的敬虔犹太人,为了能在耶路撒冷近郊入土,晚年回到耶路撒冷。其中,有归信基督的寡妇,在流浪生活中没有亲戚照料她们。显然,她们切实需要教会的救济,此外,加上耶路撒冷极其贫穷的人。为他们提供生活用品,的确成为一大难题。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徒拣选七个人办理供给之事。他们都有希腊名字,看来是从“希腊派犹太基督徒”中选拔的。在以保罗为中心,向外邦人传福音的转折中,此事件起到桥梁作用。
6:1 门徒:适用于基督徒群体的所有人,对应书信中的“弟兄”或“信徒”,在符类福音出现了160次,在约翰福音出现了78次,在使徒行传出现了28次。本书可视为记录门徒执行基督的命令“你们要去……直到世界末了”的过程。
6:3 初期教会既重视属灵事工也重视物质救济。当救济事工发生问题时,使徒从未置之度外或漠不关心,而是立即寻找解决方法。由此可知,教会并非局限于某一范畴,而是对应实际需要,向合神心意的方向改革。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担当职分的基督徒,尤其是在牧会一线事奉的人,应该深入领会。七个:被认为是圣洁之数,或完全之数 <启 绪论,圣经中数字的象征意义>。
6:6 使徒:①定义:希腊语??ost??ov ,意为“受差遣者”或“受神派遣者”,也适用于基督(来3:1)、教会差遣者(林后8:23)、主的兄弟雅各(加1:19)以及巴拿巴(14:4)。但在一般情况下,指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和保罗;②职分特征:凡接受主耶稣为救主的人,都是基督的门徒(路6:13)。但十二门徒和保罗是直接从耶稣领受使徒权柄(1:24;可3:16-19;加1:1),履行特殊职分的。“十二”象征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指神所有的选民;③职事:见证福音(preaching)、教导(teaching)、监督;④继承问题:在教会体制上,需要有类似使徒职分,担当事工的人,但“使徒”的称谓和职位是不可继承的。使徒职分是初期教会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一次性职分。此观点是对天主教“使徒继承理论”的反驳。天主教引用太16:18,19,主张教皇是使徒的继承者,天主教会持有救赎的钥匙,这是错误的。
6:7 浓缩地描绘了圣灵积极的工作过程。
6:8-60 记录“希腊派犹太基督徒”司提反执事的事工、讲道及殉道。司提反与腓利(8:5)同被刻画为接过彼得的接力棒,将之传给“外邦使徒”——保罗(罗11:13)的人物。司提反的讲道(7:2-53)继续彼得的讲道(3:22,23),也与保罗的教导相似(罗7:14),内容归纳为:第一,概括了旧约的救赎历史,见证自己所信仰的神就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信的同一位神。第二,表明了旧约启示的本质。例如:圣殿作为敬拜和祭祀的场所有其重要意义,但建筑物本身却没有意义,打破了犹太人对圣殿的迷信崇拜(7:2-4,38,48)。象保罗一样,比起仪文,他更加强调律法的本质(罗7:4;加3:10)。第三,揭露了自称拥护律法的人,却攻击传扬律法真意的人,强有力地反驳了控告者(7:9;39-41;比较罗2:17-19)。司提反的讲道激怒了传统犹太主义者。随着司提反的殉道,他们开始正式逼迫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但因此基督教具备了将福音传遍各地的充足条件。
6:9 根据提庇留的记录,耶路撒冷有12个会堂。据屈梭多模(Chrysostom)的记载,散居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也建立了专用会堂。利百地拿:指被庞贝将军(B.C.106-48)俘虏又被释放的犹太人。古利奈:北非(Cyrenaica)的首都,是学术和文化繁荣的城市。B.C.312普托尔朗统治开始时,许多犹太人逐渐在当地定居,他们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基督徒。亚历山大:当时世界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通用希腊语。初期教会时候,约有10万名犹太人居住此地,其中不乏知识丰富之士。著名犹太学者腓利(B.C.20)就是亚历山大人。圣经七十士译本就是为给亚历山大犹太人使用而翻译的。基利家:小亚细亚东南沿岸城市,B.C.57属于罗马。保罗出生于该地区的中心城市大数(22:3)。
6:13 设下假见证:审判时,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公开证人(申17:6;19:15)。主耶稣也曾经历这种诬告(可14:56,57)。作为跟随主耶稣的光明之子,也会受到黑暗势力的诬告、逼迫。基督教导我们,每当我们遭遇这事,就应期盼天上的赏赐而更加喜乐(太5:11,12)。
6:15 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路加把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刚强壮胆的形象,比喻为天使(但10:6;太28:3;启10:1)。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