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传道书第一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1:1-23 本文可以说是传道书的导论,充满了传道者对人生虚无的体验。但是,传道者并没有绝望和放弃。因为,并不是人生本身虚无而无意义,乃是离开神的生命是虚空的。传道者深悟痛觉,迄今为止,自己并没有在生活中以神为中心,过的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世俗主义者的生活,这就使其人生虚空至极。传道者坦言自己的过错,苦口婆心地督促后人不可重蹈自己的覆辙。当传道者悔改过以神为中心的生活之时,上述的绝望和虚空就自动消失,成为更大的希望和真幸福的契机。在后部分,身陷绝望深渊的传道者,阐明只有与神同在的时候,生命才有喜乐,永恒与祝福,劝勉人当单单依靠神。本文给我们带来以下教训:①反省自己是否在追求属世之物,犹如获得真智慧之前的传道者那样(赛55:2;太6:19);②传道者彻底认识了人生的虚空而更加坚定地信靠了神。此时,他所得享的平安和幸福,胜过他以君王的身份所享尽的各种快乐。只有在自我彻底破碎的时候,人才能拥有真正的祝福。本文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传道者作简单的自我介绍(1:1);②指出具体例证:i.人生旅程是无意义的(1:2-11);ii.人的智慧是毫无意义的(1:12-18);iii.快乐和钱财也是虚空(2:1-11);③最后论到,死亡使在世的生活失去根本的意义(2:12-23)。
1:1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是当代的最高智者,享尽了荣华富贵。当他倾诉生命的虚空之时,要比普通人谈及人生虚无,更有说服力。传道者的言语:传道者是指大众演说家,表明下文是所罗门教导大众。
1:2-11 本文是传道书的序,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没有解决罪的问题,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来去匆匆地驻足,在盲目循环的历史的瞬间,转眼逝去:①3节痛苦地呐喊到,人的所有努力仅仅是飞蛾的挣扎;②巨大的宇宙在盲目地循环,传道者从自然现象悟出,在这种循环过程中,罪恶的人类犹如泡影,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找到解决生命问题的方法——永远得救的方法(4-8节);③罪人的悲惨命运是历史事实,在本质上,人的所有努力均是有限的。最终,每个人都会淹没在历史之中(9-11节)。
1:2 虚空的虚空:是希伯来文的表达方式,此叹息中充满了对世事完全的绝望。据8:20,世界原本不是虚空的存在,只因人犯了罪,人和宇宙才服在虚空之下。因此,这句话教导我们,在这虚空的世界解决罪的问题是寻找一条救恩的道路,你们不要置身在这不冷不热的生活中。
1:3 日光之下:指没有神的人类领域,日光之上则意味着神所居住的领域。传道者所要强烈否定的是,不信神的整个生活。没有神的地方都是虚无。益处:是商业名词,意指利益(Profit)。整个世界既已屈服在空虚之下,又能为人带来什么益处呢?若有人尚不肯承认神,为从世界赚取各种 益处而奔波,无异于在为虚空劳累。
1:4 一代……地:意指由时空两个领域组成的这世界,意味着不信神的领域。过去……又来……永远长存:凄然地唱到,毫无得救的能力,故无声无息地默默等候神创造的新天新地。
1:5-8 “日头”虽有染红天际的气势,却转眼之间就落到西山,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风”象征生命没有真方向。7,8节则指出,虽然不断地在循环往复,却无法得着真正的满足。作者使用了气势磅礴的自然现象,更加庄严肃穆地描述了虚空的生命。藉自然界讴歌神的伟大和慈爱(诗19:1-6)。因此,问题并不在于外在的自然环境,而在于人被罪所玷污的内心。
1:8 万事(万物):可译为所有的事物(1:4-7)或“所有言语”。眼看……听不足:可解释为“世间的任何事物均不能满足人心”或“世间的任何哲学均不能赋予人价值(赛44:20)。困乏:唯有走向耶稣基督,才能使人从这无穷尽的困乏中解脱出来,进入安息(太11:27-30;约14:6)。
1:9-11 并无新事:有人或许会说,人造卫星、核武器、汽车等不是过去所不曾有的新鲜事物么?但是,这些并不是绝对的创造,它只是对过去的改良。并且,这些物质文明未曾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罪,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并无新事不是人类文明的问题,乃是指完全不可能出现新的局面(赛65:17)。然而,有一种方法却可以打破这种绝对不可能,那就是与基督联合而成为新的被造物 (林后5:17)。无人记念:生活中没有新的事物,人早已卷进自己的问题的漩涡,全然无暇记念前人的荣光。即便是有所记念,也是为了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决非为了颂赞前人的辉煌。因此,追求历史声誉也是毫无意义的(诗49:17;彼前1:24)。
1:12-18 在本文中,受到批评的对象并非神所赐关于救恩的智慧,乃是日光之下的属世的智慧。传道者对智慧的批判,带给我们以下教训:①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靠着人的智慧,断然无法解决根本上的问题(林前1:19,20);②属世的智慧往往从自私的目的出发,具有使人骄傲的属性(耶9:23);③领悟属世智慧的过程较为艰辛,智慧的内容本身更是给人带来诸般的痛苦;④智慧并非数量的问题,乃是质量问题。因此,圣徒与其为拥有许多智慧而自负,不如为拥有神所赐的真智慧而夸耀、喜乐。对现代的知识界,圣徒可以尊重其相对价值。2:13-16却也要清醒地认识其局限,去追求认识神的真智慧,因为唯有神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人生的问题(林前11:21)那么,怎样才能够获得智慧呢?唯有回应神的启示,才能够得着智慧。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