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第一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传道书第一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传道书第一章
1:1 关于本书的作者可看〈参考资料〉“本书作者”条。本节及全书均未提所罗门,故一般认为本书非所罗门所作,而是一位有智慧的人,精于写作,且搜集有许多箴言的“传道者”(12:9-10),敬佩所罗门的智慧与学问,希望后人可从这位已故的以色列王一生丰富经历得教训。书中可能收有一些所罗门的作品。
1:2 本节揭示全书的主题。“虚空”在书中出现逾30次,原文有“一口气”的意思(诗144:4)。极言其短暂飘忽。本书突出人生的无益与无意义。要是生活中没有了造人与万物的神的同在,不能遵循祂在人身上的计划与旨意,人生有若捕风捉影,全属虚空。
作者在2-11节中指出,从属世的眼光看,人生是虚空的(2节)、劳碌且无益处(3节),根本跳不出包藏万般烦恼的地上世界(4节)、大自然(5-7节)与历史(8-11节)的局限。他指出这些都是事实,但并不代表全部真相。若只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生(“在日光之下”),连他自己的一生也是“虚度之日”(7:15)。但他的信心眼睛所见到的远比这为广阔。
“凡事”指人离开神在地上所作的一切。“虚空的虚空”为希伯来文形容词的强调用法,等于说“极端虚空”。
1:3 “劳碌”指体力劳动(参诗127:1),也可指心力的操劳(参诗25:18)。此处当包括二者。“在日光之下”一语,圣经中只见本书,出现近30次,指的是人的世界有其极大的限度,一切事物都很短暂。在此极限中的一切努力,方向错误,偏离了神造人的目标,结果无非失望、苦恼,毫无益处!耶稣对此有很精辟的说明(可8:36-37)。
1:4 人生本已短暂,若和所生活的大自然比较,更显得匆忙!我国诗人见月圆月缺,曾慨叹人生太匆匆。《诗篇》的作者也有人生“如夜间的一更,…如睡一觉”之叹(90:4-5)。人生的无益问题永无休止,看不到何日能得到解决(“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1:5-7 表面看去,世上活动多姿彩,但究其实际,并没有新发展。人类的辛劳和大自然的运转一样毫无所获。作者以太阳的起落、风的旋归、江河的流转为例,周而复始,令人困乏厌烦。
1:8 “万事”指4-7节和类似的事。这一切都不能让人得到满足。
“人不能说尽”是说世事厌烦无法尽述,耳目之欲永难满足。
1:9-11 要是没有了神,一切只从“日光之下”的世人观点来看,世事只是不断的循环。环境(“已有的事”)和人的劳碌(“已行的事”)看似在变,其实依旧。许多好象是新的事,只是旧事翻新,人太容易忘记,把它们当成新。因此在“日光之下”,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毫无用处,不能帮助人认识人生的真义。
1:12-2:23 这一段接上讲人根本没有出路。靠智慧去寻求,越多智慧越增忧伤。智慧虽可贵,解决不了问题(1:12-18)。寄情酒食男女的欢乐,仍是一场春梦(2:1-11)。果真一切如浮云,全属捕风捉影?又不尽然,因为有一事绝对会发生,只是迟早问题;这就是死亡(2:12-23)。
1:12 作者改用第一人称,自述生平经历和感想,以王者身份说话,有力量“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13节)。
1:13-15 “天下”指世上。他诚诚恳恳寻求答案(“专心”),得出了三个结论:1,神给人作的是极重的劳苦(13节)。人所遭遇的问题是神分派给人的,不能躲避或卸脱。2,人盼望可从自己劳碌得来的享受满足(8节),世界可以不断更新、进步(9-11节),但真正得到的是失望,有若捕风,什么也得不到(14节)。3,人所以如此失望,是因为他思考的能力有限(“缺少”),找寻不出世事的规则和系统(“弯曲的不能变直”),虽有哲人的智慧,也只能陷于沮丧和迷惘中。
1:16-18 作者说,即令有象所罗门王般的智慧,依旧无济于事。他试过用智慧,也想试用“狂妄”和“愚昧”(例如2章所说的追求享乐);结果是,智慧的寻求若只在“日光之下”,徒增困扰。人懂得越多便越痛苦。
—《启导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