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传道书第一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传道书第一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传道书相关章:

传道书第一章

1:1 关于本书的作者可看〈参考资料〉“本书作者”条。本节及全书均未提所罗门,故一般认为本书非所罗门所作,而是一位有智慧的人,精于写作,且搜集有许多箴言的“传道者”(12:9-10),敬佩所罗门的智慧与学问,希望后人可从这位已故的以色列王一生丰富经历得教训。书中可能收有一些所罗门的作品。

1:2 本节揭示全书的主题。“虚空”在书中出现逾30次,原文有“一口气”的意思(诗144:4)。极言其短暂飘忽。本书突出人生的无益与无意义。要是生活中没有了造人与万物的神的同在,不能遵循祂在人身上的计划与旨意,人生有若捕风捉影,全属虚空。

作者在2-11节中指出,从属世的眼光看,人生是虚空的(2节)、劳碌且无益处(3节),根本跳不出包藏万般烦恼的地上世界(4节)、大自然(5-7节)与历史(8-11节)的局限。他指出这些都是事实,但并不代表全部真相。若只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生(“在日光之下”),连他自己的一生也是“虚度之日”(7:15)。但他的信心眼睛所见到的远比这为广阔。

“凡事”指人离开神在地上所作的一切。“虚空的虚空”为希伯来文形容词的强调用法,等于说“极端虚空”。

1:3 “劳碌”指体力劳动(参诗127:1),也可指心力的操劳(参诗25:18)。此处当包括二者。“在日光之下”一语,圣经中只见本书,出现近30次,指的是人的世界有其极大的限度,一切事物都很短暂。在此极限中的一切努力,方向错误,偏离了神造人的目标,结果无非失望、苦恼,毫无益处!耶稣对此有很精辟的说明(可8:36-37)。

1:4 人生本已短暂,若和所生活的大自然比较,更显得匆忙!我国诗人见月圆月缺,曾慨叹人生太匆匆。《诗篇》的作者也有人生“如夜间的一更,…如睡一觉”之叹(90:4-5)。人生的无益问题永无休止,看不到何日能得到解决(“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1:5-7 表面看去,世上活动多姿彩,但究其实际,并没有新发展。人类的辛劳和大自然的运转一样毫无所获。作者以太阳的起落、风的旋归、江河的流转为例,周而复始,令人困乏厌烦。

1:8 “万事”指4-7节和类似的事。这一切都不能让人得到满足。

“人不能说尽”是说世事厌烦无法尽述,耳目之欲永难满足。

1:9-11 要是没有了神,一切只从“日光之下”的世人观点来看,世事只是不断的循环。环境(“已有的事”)和人的劳碌(“已行的事”)看似在变,其实依旧。许多好象是新的事,只是旧事翻新,人太容易忘记,把它们当成新。因此在“日光之下”,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毫无用处,不能帮助人认识人生的真义。

1:12-2:23 这一段接上讲人根本没有出路。靠智慧去寻求,越多智慧越增忧伤。智慧虽可贵,解决不了问题(1:12-18)。寄情酒食男女的欢乐,仍是一场春梦(2:1-11)。果真一切如浮云,全属捕风捉影?又不尽然,因为有一事绝对会发生,只是迟早问题;这就是死亡(2:12-23)。

1:12 作者改用第一人称,自述生平经历和感想,以王者身份说话,有力量“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13节)。

1:13-15 “天下”指世上。他诚诚恳恳寻求答案(“专心”),得出了三个结论:1,神给人作的是极重的劳苦(13节)。人所遭遇的问题是神分派给人的,不能躲避或卸脱。2,人盼望可从自己劳碌得来的享受满足(8节),世界可以不断更新、进步(9-11节),但真正得到的是失望,有若捕风,什么也得不到(14节)。3,人所以如此失望,是因为他思考的能力有限(“缺少”),找寻不出世事的规则和系统(“弯曲的不能变直”),虽有哲人的智慧,也只能陷于沮丧和迷惘中。

1:16-18 作者说,即令有象所罗门王般的智慧,依旧无济于事。他试过用智慧,也想试用“狂妄”和“愚昧”(例如2章所说的追求享乐);结果是,智慧的寻求若只在“日光之下”,徒增困扰。人懂得越多便越痛苦。

—《启导本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圣经   注释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虚空   智慧   所罗门   日光   人生   导论   都是   耶路撒冷   圣经   的人   以色列   是指   点此   自己的   生命   旧约   希伯来文   译作   劳碌   意义   事物   注释   约翰   劳苦   译本   万事   基督   作者   知识   人类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