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传道书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传道书导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传道书相关章:

传道书导论

本书的作者凭其智慧的眼光和一生饱历世事苦乐得来的知识,为青年一代分析人生的价值。

他先站在“日光之下”(完全从人的角度)来观察,记录下凭人有限的能力,充其量所能明白到的意义。他给人生打了一个大问号:“虚空的虚空”。世上万事,万物无一永久,人活在世上,绝无逃生之路!人象兽,等在生命尽头的是死亡。

从这个角度读本书,不免会把作者当作一个悲观兼宿命论者,他非常消极,甚至成为主张“吃喝快乐”的享乐主义者。

但若深一层看,会发现这位“传道者”原来是一位极具信心的人,他指出人所以觉得人生空虚,是因为造物主在造人时给了他一种与其他造物不同的特质:神把“永远”安置在人心里(3:11),因而对周围事物的短暂和生命的匆促感到不安,但又不知如何才能找到那个“永远”,只能无可奈何地发出人生一切只是捕风捉影的喟叹。

作者的信心帮助他发现到世事原来有其一定秩序,是造物主依祂奇妙的旨意所立定(3:1-15;6:12),自然和历史都在神的掌管中(3:15)。人的生命并非自己所造,也不能完全由自己主宰,而是赐生命的神给人的珍贵无比的礼物,人的才智和能力是这礼物的一部分。思考人生时,须想到赐生命的主赋予人生的极终目的和意义,因这已包含在每一生命之中。人不可只在物质的层次上(“日光之下”)生活,应跳出周而复始、只有死亡等在尽头的空虚人生,进到更高的灵性层次上,度以神为中心的生活。

作者在全书的结论处,才把希望的光芒用鲜明的色彩涂在本极灰黯的画布上:“当纪念造你的主”(12:1)。在这以神为中心的人生里,人可以用感恩的心享受工作所得来的一切,连工作本身也是一种享受,因为工作的机会为神所赐(3:13,22)。而在享受人生,行心所愿行和看眼爱看的时候,应记得尽早确定一生正确方向,不可虚度每一天,好在将来向神作圆满交代(11:9)。

作者替人生大问题提出的有限解答,必须放在全本圣经的启示亮光中来阅读,才能得到充分了解。在他数百年后,人们已能在近东的约旦河边,听到神的智慧的呼声(林前1:24):“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人生至高的善是为肯虚心寻求的人预备的。基督已把死废去,人可以有不能朽坏的生命(提后1:10)。

·大纲·

人间智慧的无益          1:1-2:23

人生问题的应付之道        2:24-3:22

从人的眼光看人生         4:1-10:20

传道者的呼声:及时作抉择     11:1-12:8

最后的话             12:9-12:14

版头:日光之下无新事

·参考资料·

一、本书书名、作者及写作时期

这本书只有短短十二章,却是很不容易注释的一本书。书的开头记有“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道者的言语”十八个字。“传道者”原文为Qoheleth(参1:2,12;7:27;12:8-10),是个普通名词,虽属阴性,但当阳性词用;指的是聚会中的领会者,不一定讲道,又可译为“编译者”、“传道者”。

谁是这位传道者?为什么作者不用自己的名字?从作者在1:1介绍自己为“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和1:12的“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来看,他很可能就是所罗门王。若将1:16说的话和《王上》3:12;4:29-31;10:7的经文,以及2:7-9和《王上》3:13;10:23参照来读,更可以清楚看见作者就是所罗门。

可是依当日用字习惯,“大卫的儿子”可以指大卫的任一位后裔(《以斯拉记》8:2原文就把大卫许多代以后的子孙哈突称为“大卫的儿子”),而“以色列的王”也可以指北国灭亡后南国犹大的王。因此,在理论上,凡是大卫一脉的子孙作王的都有做本书作者的可能。

若把前面所引《王上》的资料,以及2:1-11所说的各点一并参照来看,除了所罗门之外,很难找到任一人比所罗门更符合所有的条件。

不过,由于本书作者既没有用所罗门的名字,“在耶路撒冷作王”和“以色列的王”所指的也不限所罗门一人,而写作所用希伯来文包括语汇和体裁,显然属所罗门以后时代,甚至可能为被掳以后的作品,所以自马丁路德开始,许多圣经学者都认为本书的作者不是所罗门,而是另有其人。真正的作者未露身份,只称自己为“传道者”,他敬佩所罗门,把这位以色列智慧人中的至智者(王上4:31)一生所得教训和思想,用当日流行的“智慧文学”体裁,写成本书,以护卫所信的真道。

在作者看来,要是所罗门果真写一本讲人生虚空的悲世之作,他一定会写成这样一本书。因为书中所收集的应是所罗门王晚年的想法。但他不愿伪托所罗门之名,却用“传道者”,让读者明白作者不是所罗门,而是他这位不愿透露真姓名的人。很可能他甚至不是一位王,而是一个平民(看4:1-2;5:8-9;8:2-4;10:16-17等处对统治者的不满)。

本书的写作时期,象作者一样,难确定。有的人因发现书中有些波斯字,认为必属主前五世纪以后之作。但单凭几个字殊难确定年代,迄今尚无可信证据足以确知本书的写作年代。主后1950年代在昆兰发现《传道书》的古卷残片,记有5-7章,从手抄字体可知为主前二世纪之物,内容与传统希伯来文圣经,除一、二处误抄外,完全一样,可见《传道书》是旧约各卷中内容保留得很好的一本,而其写作年代至少应早于主前二世纪。

二、本书的宗旨

作者依据一生体验所得,指出一个人所追求的世上的幸福,若人生的目标仅止于此,所得到的只是一片虚空,毫无益处。他冷静观察人在世上劳碌,追逐不休,仿佛有一天真能拥有世界,尽揭其秘,重新建造,冲破人生的一切枷锁,控制自己的命运;但到头来会发现,“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1:14;2:11;4:16;6:9)。人的智慧极其有限,根本察究不出人生的极终目的。愈多知道就愈增愁烦(1:17-18;7:16-17,24)。

但作者显然是一位很有信心的人,他所质疑的是人的智慧和劳碌。他凭信心的眼睛观察到世事原来有其一定的秩序,是造物主依祂奇妙的旨意所立定(3:1-15;6:1-2)。世界宏伟无比,人难明其究竟,表面看去能得满足殊少,可是神早已把“永生”放在人心里(3:11),世上有时间限制的短暂事物,自难满足人内心对永生的希求。所以,作者说,人应敬畏这位宇宙的主宰,承认自己的有限,接受虽不能参透却明显为神所定的一生,享受美好人生;谦卑谨守神的诫命,尽做人的本分(12:13)。

三、结构和内容

前面说过,《传道书》是一本不容易解释的书,因为作者对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作了不少观察,一一加以畅论,但前后并不十分连贯;兼之用词隐晦,不易完全明白。书中主题虽不变,作者讨论的方法却是变化万千。全书的中心信息很明显是讲人生虚空,若不能从超越万物的神里头寻找生的意义,一生劳碌都是捕风捉影。但这位“传道者”的确知识广博,他所触及的范围极广,从人的智慧、教养、财富、权力、信仰,以迄快乐、性格,甚至寿命的长短,但无不归纳到“虚空”这两个字。世上无一事无一物能予人真满足,能赋生命予意义,人人到头来都下到坟墓。

历代解经家对本书有若干不同看法,一种认为作者的极端悲观论调其实是享乐主义的张本,人生既如此短暂且空虚,不如吃吃喝喝度日,享受一番自己劳碌的所得(2:24)。但享乐论不能充足解释本书内容,因为作者在同一章中开头处便说明享乐也是虚空(2:1)。

有的认为作者的人生观为宿命论者,因他说人象动物,与动物的遭遇一样,都同样要死(3:16-22)。若以人论人,只从人的物质结构来看,不看他的灵性和与神的关系的一面,人的确与动物无异,甚至有时还不如动物!

要恰当解释本书,须先了解希伯来“日光之下”这句成语的意思,指的是完全从人的角度来看事物,没有涉及到神。若把本书视为神所默示,记录下凭人的能力充其量所能明白到的人生的意义,然后从此方向来阅读,才能有所得着。

人要是单从物欲和短暂生命的享受中去找寻满足,注定会失败。生命在物质的层次上的确是虚空、是捕风,毫无意义。可是世人代代不息都朝此错误方向找寻幸福,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满足,希望拥有只具物质价值的事物。传道者针对这个方向的人生追寻,作了深刻的剖析,告诉迷途的人此路不通。

但作者不只消极说明追求物质生活的无益,因为即令纯从人的角度来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全书处处点出信心在生命中的地位,信靠神的人决不会有此虚空失望感。从12章可以见到人生灰黯的画布上闪出的希望的光芒,作者要我们“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12:1)。许多人悲观叹息而又不明白人生何以会如此,作者要求他们跳出周而复始,只有死亡等在尽头的空虚人生,提升到更高的灵性层次上来生活。

人生的方向,在青少年这个重要时期应作决定。“当纪念造你的主”的意思,是说人在年纪尚轻时便应认识到他的生命并非自己所造,也不能完全由自己主宰,他应明白生命是神这位造物主赐给人的,珍贵无比,人因此有责任照顾并珍惜一生。生命既为神所赐,随生命而来的才智和能力也是来自神,那么,在人生的极终目标中,应包括赐生命的主所赋予生命的目的和意义。事实上这已包含在每一生命之中。既然如此,人不可只在“日光之下”生活。

在世界进入所谓科技世纪之后,人为科技的成就照耀得眼迷目炫,高谈人是自己的主人,可以独立于神之外随心所欲,忘记了上面所说的生命乃神所赐的根本道理。其实,从科技本身的理论已可明白,设计的人构思任何机器,必有其一定的规格、特性和限制。我们使用这机器若不理会其限度,例如汽车的速率极限,难免车毁人亡。这也正是《传道书》对人生的基本态度。

生命比最复杂的机器还复杂千万倍,到现在,科学家仍未能穷其底蕴。神设计并创造宇宙和万物,依祂奇妙难测的旨意运行、生活不息。人若不问造物主原先造人的图则和计划,不照祂的目标和旨意,甚至故意违反造人的原意来使用这个复杂万分的生命,结果自然不堪设想!

作者用极富彩色的笔调描写人的身体的衰败。他寓意地说:“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指眼力的衰退),雨后云彩返回(指身体的病痛随年纪而增加),看守房屋的发颤(指手发抖)、有力的屈身(人老了弯腰驼背)、推磨的稀少就止息(牙齿逐渐落尽)”(12:2-3)。“雀鸟一叫”指老年人的声音自低沉转尖高,说话的能力(“唱歌的女子”)也衰退;听力迟钝,什么好歌都听不到(12:4)。“杏树开花”时,粉红一片,但落花时,则转成银白,喻老人银发。蚱蜢身躯小,应可跳跃,但处冬天,严寒中,小身躯也成为重负,行动迟缓(12:5)。平生壮志早已消失(“所愿的也都废掉”)。等着归他“永远的家”,让一生长埋黄土。这些诗的语言所要说的是人终于要归到他“永远的家”(死亡,12:5);世上万事万物都如白驹过隙,瞬息即逝,没一物是永久的!

如此诚实面对人生,可以带来无限失望,大呼存在无意义,根本没有逃生之路;但也可以唤醒陷在迷途中的人,踏上信心之途,得到造人的神本来就要我们得到的永远生命;象使徒保罗那样,能在虚空与败坏的肉体生命中,看见得赎的生命(罗8:16-25)。

《传道书》对人生大问题提出的解答,必须放在全本圣经启示的亮光中来阅读。作者不但指出人生之谜,他也相信这谜在神不断启迪的亮光中,会有解明的一天。他指出物质的不可恃,财富并不能换来幸福,已让我们隐隐听到在他数百年后发自神的智慧之声:“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这至高的善是凡虚心寻求的人都可得到的。

—《启导本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导论   圣经   注释   绪论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智慧   所罗门   的人   人生   虚空   以色列   作者   生命   本书   都是   上帝   导论   圣经   日光   书中   愚昧   这是   劳碌   旧约   近东   自己的   希伯来文   耶路撒冷   注释   雅歌   文学   译本   箴言   经文   大卫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