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与先知书-《启导本圣经注释》
先知与先知书-《启导本圣经注释》
先知与先知书
“先知”也是“先见”,为神的代言人。《出埃及记》4:15-16和7:1是旧约中最早提到先知职事的经文。摩西“代替神”在埃及法老面前说话。“先见”指可以见到神给他信息的人,藉着异象或其他方式,这些人能明白神的旨意,把所“见”到的信息向大众宣告。圣经所着重的不是先知接受启示的奥秘方式,而是先知所传达的神的话语。
圣经中的先知和一般先知不同,例如古代希腊先知的角色是文艺、音乐等女神的解释人,和诸神的神谕诠释者。圣经中先知的工作不是解释或演绎,而是把神给他们的话直接说出来,就象《申命记》18:18所说:“我(神)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先知),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会众)”。神吩咐的话和先知传出的话,其间没有改动,也毋须解说。
一、 旧约先知职事的设立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开始建国后,他们的建国蓝图是神在西奈山晓谕摩西所颁的律法,奠下以民生活的基本秩序规范;十诫为中心,其他典章制度都环绕此中心而制定。
一个主要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现在开始过定居生活,这些原则性的规章条例已逐渐不足应付新情况的需要。律法本身作为生活的基本指导方针是足够的,但遇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因律法没有涉及,便需要神启示百姓应循的道路。先知的职事因此产生。
迦南地的原居民为拜偶像的民族,藉各种迷信手段求问难卜的前途,取悦大小神祇;所用祭祀方式有占卜、观兆、邪术、巫术,以及以人为祭及淫乱。圣经中称之为“可憎恶的事”(申18:12)。以色列人入住迦南,与这些民族接触,难免会沾染异教淫邪风俗,所以耶和华神决定“兴起”先知,使以民能听从他们的声音,知道何去何从(申18:15)。《申命记》18:18并为先知的人选立下准则:应象摩西在西奈山那样在人民中具有重要中心地位的人(“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象你”),而且有先知的优良传统。同章21-22节提出了考验真假先知的方法。从摩西的时代起,以民都以摩西作标准来衡量后来的先知是不是摩西所说的先知(参申34:10;约1:21)。有了先知的教导,以色列人能凭信心信靠全能的神面对未来。
先知是神与祂子民的居间人,他传达神的话,也把人民的需要告诉神(看出20:18-21)。就象祭司代表人在神面前侍奉,先知代表神向人说话。人听到先知的话就是听到神的话,必须听从。
二、先知书在旧约中的位置
希伯来文旧约由律法、先知书和著作三大部分组成。先知书又分为“前先知书”和“后先知书”。前者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和《列王纪》上、下。这些书的作者未在书中记下名字,但所写下的历史是“神的大作为”的记录,而先知的工作是宣告神的奇妙作为(徒2:11,18),所以被列为“前先知书”。这不是说它们不是信史,而是说作者选择历史资料写作成书的目的,是要指出神怎样在祂的民中工作,神所定的道德原则怎样决定一国一民的历史道路。这也正是伟大先知的工作。“前先知书”所记录的时代始自约书亚率以色列人进迦南,终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摧毁南国犹大。
“后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十二本小先知书。所以称之为“后”,不是历史时期上的先后,而是说明这些经卷在希伯来圣经中的次序,排在“前先知书”的后面。
“后先知书”的作者都记有他们的名字。神交付他们的使命,不但要向当代的人传达祂的信息,也有责任向后世说话。写书具名是要读者知道这些书是真正先知所写。他们所宣布的信息,例如弥赛亚的来临,和后世的人(包括我们)有很多的关系,所以必须让我们知道,作这宣布的人确是具备神的发言人资格的先知。
前、后先知书相互配合无间。前先知书记载以色列人历史上的一个很特别的时期,后先知书则为这个时期的各阶段作解释。圣经上很少说到后先知书是怎样写成的。圣经学者相信这些先知的信息都是口传的,述而不作,由门弟子记录下来。不过以《耶利米书》的情形来说,先知们似乎自己也写作。有一件事可以确定的,是先知口讲的比写下的要多,收在书里的是口讲的信息的浓缩。又以《以赛亚书》最后二十七章为例,这些信息可能从未口讲过。这位先知在希西家王后期传讲和宣谕的工作结束后,隐退一隅,写下了关乎神的子民未来命运的大好信息:“神的仆人”要将世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不问是口述,由他人记录或先知自己写作,圣经所记下的都是神要我们得到的信息。
三、先知的教导
先知在以色列人的信仰历史上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致力于督促全民尽心、尽意持守对耶和华神的纯一信仰。他们的教导主要有三大项:耶和华为独一真神,保持圣洁,宣布弥赛亚的来临。
1,耶和华为独一真神:这是自创世以来便一再晓谕的真理。在西奈山立约时,耶和华所颁的十诫第一条便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不过那时的耶和华好象只属以色列民,先知书虽然重申耶和华与祂选民的立约的关系,但指出世上其他民族的命运也由耶和华掌握(摩9:7);神审判世上大小的国家(摩1-2章);给他们权力,也可以收回(耶27:5-8);他们是神惩罚人的工具(赛7:18-19;10:6;耶5:15-17;摩6:11),神可以随时责罚他们(赛10:12)。圣殿是神的居所(耶7:10-11),以色列的国土属于神(赛6章;耶7:7),但先知们一样预言圣殿的被毁(耶7:12-14;弥3:12),以西结也看见神的荣光离开耶路撒冷(结10:18-22;11:22-23)。
耶和华是全地的主,在祂面前不可有其他的神。以民的信仰受到异教的侵蚀或向异教让步时,先知们便勇敢站出来,指出假神的虚妄,偶像的无用(耶2:5-13,27-28;5:7;16:20;何2:7-15)。在以民被掳时期,民族的希望破灭之际,先知谴责敬拜别神的声音尤其激烈(赛40:19-20;41:6-7,21-24;44:9-20;46:1-7;参耶10:1-16;但9章)。
先知们宣告这位独一真神是圣洁的、忌邪的(赛6章;耶50:20等),荣光充满全地,祂又为荣光所围绕(赛6章;结1章),超乎万人之上,但祂慈爱,人的谦卑的呼求,祂随时听到,祂与子民的关系异常亲密,有若丈夫与妻子般婚姻的爱情(耶2:1-2;何2:19)。《以西结书》且详论此事(16,23章)。
2,保持圣洁:神是绝对的圣洁,人乃不洁(赛6:5),先知们因此痛斥人的罪恶,丝毫不让步。罪使人与神隔绝(赛59:2),为公义的神所憎恶。耶利米所见异象的中心就是罪,罪污染了整个民族,国家因此没有了前途(耶13:23)。罪恶到极处,神的刑罚随之而来(赛2:6-22;5:18-20;何5:9-14;珥2:1-2)。举国陷入罪中,刑罚也无一人能免。
先知们宣告灾祸,也宣告拯救;要逃避罪的刑罚,必须寻求神(耶50:4;摩5:4;番2:3)。寻求神的意思就是遵守祂的诫命,行在正道上,谦卑自己(参赛1:17;摩5:24;弥6:8)。神要求人把祂当作生活的中心。这也是耶利米所预告的新约的条件(耶31:31-34)。
3,弥赛亚的来临:刑罚罪不是神的最终目的;人虽不断悖逆,但祂不愿人完全灭亡。先知们预告人类的拯救的大功,将由弥赛亚来完成。“弥赛亚”的意思是“受膏者”,祂道成人身来到世上,完成神交付的救赎使命;但祂又是神(赛9:6-7),祂来临的日子也是世界的“末时”。祂来是要担当世人的罪,使人恢复与神和好。
了解弥赛亚的预言必须先了解人犯罪的历史,这可以远溯到伊甸园始祖亚当的违背神的命令,人心开始为罪所污、败坏邪恶,人靠自己的力量无法除罪,只有神自己施行拯救。这件伟大的救赎工作将由大卫后裔中的一位万王之王来完成。先知们预告一个永不灭亡的国的建立,由这位王来统治。祂为童贞女所生,神因而与人同在(赛7:14;9:6-7;弥5:2)。《但以理书》也预告这个永远的国,把它和世上的国相比;指出世上的国无论如何强大,终必消失,只有从天上来的“人子”所建立的国才永远(但7:13)。
不过,这位弥赛亚所建立的不是世上的国家,祂所关心的是人的灵性,不是象犹太人所盼望的来救他们脱离外国的压迫,而是拯救全人类脱离罪恶。《以赛亚书》后半部说明弥赛亚这位伟大的仆人是一位救主,祂曾“多受痛苦,常经忧患”,只是为了背负人的罪。祂将被杀,作神的赎罪祭。这里明显指出弥赛亚不是为地上的政权而来,却是要完成神的救赎计划。
有的人把先知所说的话和后来耶稣基督在世的生活视之为一种“符合”。不错,耶稣降生直到受死、复活的一生,的确符合先知的预言;但重要的是,祂的一生是先知所预告的应验和实现。先知们预见到基督的来临,快乐地作了宣告。
四、大、小先知书
先知书的称为大与小,与先知的重要性无关,而是由于篇幅。若将十二小先知书和《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及《但以理书》比较,小先知书的篇幅都很短。
一般说来,先知书的内容包括:1,神吩咐他们传达的话语,有训诲、宣谕,也有应许;2,亲身经验的记述,主要讲如何执行神的吩咐;3,由第三者所写关于先知的生平和工作环境。但三者的界限并不分明,常常在叙事中有神的晓谕和先知的自述。
大先知书在希腊文正典中的次序是按照先知时代的先后,依次为《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
小先知书十二本原为一卷,在传统犹太正典中是依大概年代先后排列。亚述鼎盛时代的在先:《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亚述衰亡时代的在中:《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被掳归回后的殿后:《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但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次序则为《何西阿书》、《阿摩司书》、《弥迦书》、《约珥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看来前六本的排列乃决于篇幅而和先知的时代先后无关。犹太人在《玛拉基书》完成一个世纪后,把这些较短的先知书集为一卷,收入正典,和大先知书同列。放在大先知书前面。但在犹太传统正典和现代的圣经版本中,十二本小先知书排在大先知书后,其先后次序也有一些变更。请参《旧约导论》中“先知著作”条。
至于每一本书的个别背景和内容,请看各书前的简介和〈参考资料〉。
以赛亚书导论
本书有圣经中的“小圣经”之称。全书六十六章,前三十九章有若旧约,包括历史、诗歌和预言;后二十七章有如新约,以旷野人声始,而以新天新地终,内容丰富,结构谨严,使作者先知以赛亚成为以色列民族历史危机中,耶和华神最重要的一个发言人。
以赛亚的出身颇多推测,犹太传统说他为王族之后。我们只知道他于主前740年,在耶路撒冷圣殿中见异象,蒙召作先知侍奉,历南国犹大四王,忠勤服务凡四十年。此际正值国家多难危急存亡时刻,北国以色列将亡于方兴未艾的亚述(主前722年);犹大纳贡称臣,苟延残喘。
本书前半部同时警告北国与南国,神要藉亚述人刑罚他们的罪恶,但若及时悔改,仍有光明前途,并预告和平之君的公义统治。又讲到亚述西拿基立王主前701年兵临耶路撒冷城下的事,先知求神保守此城;一夜之间,强敌尽灭(37:36-37),成为以赛亚先知事业的顶峰。
本书后半部相信为他半归隐后所写,预言神伟大的计划和救赎:救恩从一族发展到全球,公义的日头照耀全人类。
以赛亚不但是他民族史上的出色人物,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诗人,他光辉四射的才华使此书成为圣经文学中一部响彻古今的作品。他的“葡萄园之歌”和“受苦仆人之诗”,早已家吟户诵。而他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已应验在主基督身上,祂就是那和平的君。
·大纲·
序介 1:1
先知奉差遣传信息 1:2-6:13
以马内利:和平的君公义遍万方 7:1-12:6
论外邦的预言 13:1-23:18
以色列复兴的希望 24:1-35:10
延迟对耶路撒冷的刑罚 36:1-39:8
神拯救以民的应许 40:1-56:8
神的伟大计划和普世救赎 56:9-66:24
版头:力挽狂澜
·参考资料·
一、本书作者及写作时期
先知以赛亚,在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危机中,成为耶和华最重要的发言人。他的影响不仅在那个时代,也在后世。他久远的呼声至今仍能清晰可闻。
以赛亚的原文名字有“主拯救”的意思。他是希西家王的亲密顾问,耶路撒冷城备受尊敬的公民,也是旧约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他侍奉的时期始于乌西雅王在位末年(主前739年),历约坦、亚哈斯、希西家,而终于玛拿西作王时。据犹太人传统,以赛亚为玛拿西王锯死,以身殉道(参来11:37)。
本书前半(1-39章)所涉及的大事都发生在他侍奉期内,这39章书当在亚述大军为神消灭于耶城外(主前701年)后不久完成。他半退隐后,才继续写后半27章。
二、历史背景
以赛亚是主前八世纪的先知。由于列强互争世界霸权,亚述与亚兰(即叙利亚)一直在争战中无暇他顾,以致北国以色列与南国犹大,得享太平与兴盛。但是南北二国在乌西雅与耶罗波安第二的治内,强盛的情形只限于城市,整个社会并未普遍发展。贫富不均,阶级悬殊,造成社会不安。贸易发达,人们与外界接触频繁,反受异教文化之影响,宗教礼仪混杂,道德日渐败落。当时人民不但崇尚物质享受,且怀着非常肤浅的乐观主义。他们以为以色列的太平与兴盛必长久存在。实则在亚述进犯以前,以色列的败亡已经确定,因为罪恶是败亡的先声。
在主前753年,耶罗波安第二之死,实际结束以色列的极盛时代。他的儿子撒迦利雅作王仅半年,就为沙龙所杀。沙龙坐王位一个月,自食其果,被米拿现谋杀。以色列的政治十分不稳,很快地衰落了。
米拿现的儿子比加辖虽随父王的亲亚述政策,却被比加所杀。比加是亲亚兰的,即与亚兰王利汛联盟,对付亚述。以色列与亚兰迫犹大王亚哈斯合作,但亚哈斯最后还是亲亚述,于是叙、以联盟的战争指向犹大,正是《以赛亚书》7-12章之背景。亚述先处置叙利亚(亚兰),然后处置以色列。前者在主前732年被征服,后者在主前722年败亡。犹大虽得幸免,但亦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几乎成了亚述的附庸国。在希西家时代,亚述给犹大国许多威胁。
三、先知职事
以赛亚可能出身贵族。照犹太传统,父亲亚摩斯是犹大王亚玛谢的兄弟。这样以赛亚就是乌西雅王的堂兄弟。先知的妻子被称为女先知(8:3)。有两个儿子:施亚雅述(7:3)、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8:3)。他有特别的蒙召经验(6章),他的工作时期很长,如果将乌西雅时代算在一起,经历了四个朝代:乌西雅、约坦、亚哈斯与希西家。他忠勤侍主,四十年如一日。他目睹叙利亚强权的极盛时代,然后逐渐衰微;接上看见亚述的兴起,导致叙利亚与以色列北国的败亡。从他先知敏锐的眼光,已经觉察犹大也有败亡的趋向。所以他急切地大声疾呼,力挽狂澜,而且明确地指出救恩之道。
他的职事可分为四个时期:
1,从乌西雅王离世时至亚哈斯王的早期(主前740-734年),主要的经文在1、2、5、6、10章。
2,从叙、以战争至撒玛利亚败亡(主前734-722年)
(1)在战时:7、8、9、17章等。
(2)战后,在撒玛利亚未败亡前:10、28章等。
3,亚述侵犯的时期(主前721-701年)
(1)亚实突的叛乱:20章。
(2)亚述西拿基立的侵略:21章起。
4,先知半退休的状态(主前701年之后),发表若干弥赛亚预言。
四、本书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紧密,真理隽永。若不深入研究,很难窥得全豹。有人甚至将《以赛亚书》喻为“小圣经”。前三十九章有若旧约(卅九卷),后二十七章有如新约。第二部自40章起始,记述旷野人声,正如新约福音以约翰的见证开始。本书末端论新天新地,正如《启示录》的结语。兹将本书内容择要列出:
1,三重导论—如果将本书喻为宏伟的殿堂,在前面有三重门楼,拾级而上,窥见一二,已经叹为观止。1章为第一重门,以法庭的情景宣告神的审判。第二重门从现在的失望看将来的希望。在神的计划中,耶路撒冷必成为万国敬拜的中心(2章),从理想(2:2-5)看现实(2:6起)不免寒心。但以色列若及时切实悔改,前途仍有光明。先知低吟〈葡萄园之歌〉(5章),有爱国的情怀,有属灵的期望。在6章有第三道门,叙述他在蒙召时奉差遣去传道,是他敬拜神的特殊经验。
2,以马内利—7-12章中,指以马内利的预言。7:14-16童女生子是超自然的神迹,这神迹就是兆头,以后再有不安的环境,但以马内利对虔诚的余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9:6-7,祂是奇妙的策士(“奇妙”、“策士”两项可并为一项的叙述),满有智慧。祂是全能的神,满有能力得胜。祂是永在的父,满有恩慈与信实。祂是和平的君,满有公义,和平因公义建立。11:1-9论弥赛亚出身微贱(耶西的本,不提大卫的后裔),有属灵的智慧与能力。弥赛亚时代,在11章所讲述的,有自然界的更新,信仰普及万方。
3,救恩历史—救恩的道理在24-27章发挥得十分透彻,并有赞美的诗词,以色列全地必从荒凉至复兴。虔诚的余民才是复兴民族的核心。救恩的奇妙甚至使死人复活、睡在尘埃中的都醒起歌唱。先知论述历史哲学在13-23章以及34章起。论外邦的预言,看出耶和华是历史的主,历史是神公义的启示,历史是神救赎的作为。36-39章专记希西家的行谊,可参考《列王纪下》18:13-20:18。
4,复兴之声—《以赛亚书》40-48章的内容是论复兴与救恩。在引言中(40:1-11)可谓复兴的序曲,文体秀丽,为预言文学的佳作。这里有恩惠的声音,论神的赦免(1-2节);有真理的声音,论神的看顾(3-5节);有信心的声音,论神的应许(6-8节);有救恩的声音,论神的能力(9-11节)。40章整个信息论伟大的救主,41章论伟大的能力,42章论伟大的计划,43章起再重复论述伟大的救赎。先知预见以色列民族被掳之后的复兴。他们历史的道途是遥远的,但神的恩惠与能力引导他们。神甚至可以使用外邦君王古列,完成神历史的计划。救恩从国族发展至普世。
5,受苦仆人—弥赛亚在本书前半部是显赫的君王,在后半部却是受苦的仆人。有四首受苦仆人之诗。前两首(42,49章)着重仆人的先知职事,后两首(50,53章)强调仆人的祭司工作。论仆人的先知职事,在重点方面经常集中在祂的灵性与品德。42:1-4特别强调神的灵在仆人身上,使祂平易谦和,在任何环境中决不灰心失望。祂负有先知的使命感,将公理传给外邦。49:1-3描述仆人先知的意识;有特殊的蒙召身份,深邃的灵交经验,深信在失败中成功,因为赏赐在神。50:4-9仆人有先知与祭司的双重身份,而其重点在祭司的职事。祭司教导律法,虽遭人反对,却始终忠于职守,不亢不卑。仆人受苦最具体的描述在53章。仆人不仅是祭司,更是祭品,成为替罪的羊,背负众人的罪孽。祂不仅成为燔祭全部献上,也好似素祭的奉献,浇奠在坛边,将命倾倒,成为永远赎罪的根源。这位仆人是以色列整体,也是个人,由集体至个人,应验在基督身上。
6,新天新地—从56-66章,由于内容独特,有人称之为第三部《以赛亚书》(第二部自40-55章)。其中所着重的是真实的敬拜(58章)以及将来锡安的荣华(60-63章),并以神与以色列圣约的救赎(59章)为前提,将读者带至新天新地(65-66章),气象万千,予人欢悦的盼望。这一部似乎综合祭司的礼仪与先知的训诲,使二者相辅而行。民族主义的色彩是有的,更弥漫着普世救恩的信息。公义的日头在望,耶路撒冷是新妇,有新名、有新城的景象。
五、本书结构
先知以赛亚侍奉的一个顶峰,是主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兵临耶路撒冷城下,犹大危如累卵的紧急时刻。他向神祈求,亚述大军几乎尽歼,西拿基立败退返国(王下19:35-37)。他半归隐期当在玛拿西登位之后,放下口传,转而用笔记下信息,本书40至66章当为此期中作品。
十八世纪后期,有些历史评鉴者开始辩论本书的合一性,提出“两部《以赛亚书》”(1-39;40-66章)及“三部以赛亚书”(1-39;40-44;56-66章)之说,认为后半27章为被掳的人中一位先知假借以赛亚之名写的,而56-66章带有浓厚的国族主义,反映被掳回归后的社会思想,更可能为另一位作者所写,时期在犹太人获释之后。
这些说法并非有何新证据出现作支持,而是来自一种否定世事发展可以预知的学说,认为旧约的先知只对他们自己的时代和人民发言,所说的话与后世无关。他们不相信人能预测未来。
这种说法早已为新约作者所否定,他们屡屡引用先知书的话,特别是本书,确认应验在耶稣基督一生历史上;例如《约翰福音》12:38-40引用了本书两处经文,一段见53:1,一段见6:9-10。作者接着说,“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是指着他说这话”。作者写时显然认为这两段经文都出自一人,一点没有疑惑。
对合一性存疑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说本书41:1-2,25及44:28-45:5,13诸节提到波斯王古列时,说的口气似乎古列已经征服了巴比伦成为新帝国的大王,因此40-60章的作者一定是巴比伦帝国末期的人,那时被掳的犹太人快要获释。
可是旧约的先知,特别是以赛亚,他们宣告神的旨意时,无不俨然以历史的见证人自居,视自己为未来事件的目击人。试以50章为例,作者站在髑髅地的角度来描写神仆所受诸般苦楚,仿佛目击这些苦楚一一过去,而那无比的荣耀临到这受苦仆人身上。若必须活在主基督时代的人才能写这一章,作者无论如何长寿,也活不到此章所预告的时代(死海所发现的《以赛亚书》古抄本,为主前二百年之物)。即令为被掳回归后的人所写,他也要能活好几个世纪,才能见到书中所讲基督降生、代死、代求,与财主同葬等事的出现。除非有人能证明本书7-12章或53章讲的都不是弥赛亚的来临和祂在世上的工作,要不然,我们只有承认,先知的确可以预言将来会发生的事,可以预告古列王,也可以预言比古列王更大的那一位基督,就象亲眼看见一样。
虔敬的圣经学者无不同意,圣经乃圣灵默示人写成,掌握宇宙和历史发展的神可以把世界的未来启示给人,本书便是这启示的成果。且从全书为文风格,用字及结构的统一,以及不少指出成书期在犹大人被掳前的内证,在在证明以赛亚确为其作者。有不少内证且指出此书乃写于巴勒斯坦而非巴比伦。被掳之后成书之说自难成立。
我们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佐证:1,末后的27章所描写的宗教情况为主前八世纪的反映,与《弥迦书》(弥迦为主前八世纪的先知)的信息相似;2,深研旧约的犹太拉比对此书作者从无异议;本书既为正典中的一部,其合一性早为教会所接受;3,现代评鉴者之间意见分歧,自相矛盾,无一人能自圆其说。
六、本书信息
下列几点综合的研究:
1,神的圣洁为本书中心,是先知蒙召时的体认,是他信息的重点。神的圣洁是公义的要求,所以公义的审判是无可避免的。
2,神是历史的主,管理世界,施予审判,但在历史的背后,有神无限的恩典与怜悯。以色列的历史是救恩历史。这救恩也关乎全世界的。
3,救恩的应许是给予以色列,但不仅限于以色列,更是普世的。所以国族主义与普世主义是互为关联的,二者不可或分。
4,警戒与盼望也是两者相辅而行。盼望是有的,但人们必须有信心,切实悔改,得着洁净。神要发动少数虔诚的余民,成为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
5,礼仪与义行两者也是必须同时着重。敬拜是极重要的,而道德的行为,不可忽略。信心必须有行为,应该有见证,肯为福音的缘故受苦,以弥赛亚为典范。
—《启导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