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二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二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2:1-6 耶和华的日子来临。首先2:1-4歌颂弥赛亚的到来,伟大新主权的成就;然后警告犹大与以色列的罪孽必召来公义审判;4:2-6论及余民将与弥赛亚和耶和华一起共享和平。
2:2 末后的日子:具有“在那些日子之后”的意思,一般指遥远的未来,具末世论意义。许多圣经学者认为“末日”指新约时代,即自基督初来至再来的时期(创49:1;徒2:17;来1:2)。耶和华殿的山……都要流归这山: ?“耶和华殿的山”象征今日的教会。“流归这山”意味着基督的国度必将扩张。
2:3 登耶和华的山:?““登”原文含有“前进、恢复”之意,亦可译为“进到基督那里”或“恢复失去的信仰”。因为……必出于耶路撒冷:教训或教义出自耶路撒冷,即教会。路24:47以“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表达此思想。
2:4 不再学习战事:基督再来,完全成就弥赛亚国度,它的基本特征是没有战争。在属灵意义上,战事包含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不和与矛盾。
2:5-22 属灵意义上的偶像。在耶和华的日子(摩5:18),拜偶像者将要受到审判。若黄金、快乐、名誉等成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偶像。
2:6 东方的风俗:以犹大为中心的东方指亚兰(叙利亚)与米所波大米。犹大所效法的风俗不仅是宗教性的,也包括社会性的。他们追随的宗教风俗有:拜摩押和亚扪的神米勒公、基抹、摩洛(王上11:5,7),玛拿西拜天上的万象(王下21:5),将儿女献祭给摩洛的行为(王下17:17)等。与外邦人击掌:在乌西雅王与约坦王时代,犹大不仅与外邦建立商业关系(王下14:22),甚至为了护卫国家与外邦缔结军事同盟。不信靠神而拜虚妄之物的行为,就是拜偶像。不信是主动的罪,不是被动的罪。
2:7-16 人本主义的局限。经济的繁荣未能升华为信仰与文化的成熟。这是人本主义文化的盲点。
2:8 连接6节与7节、7节与8节的希伯来语接续词具有“并且”之意,也含有“即使如此”之意,表示对比。百姓因神的恩典饱享诸多富饶,但为了拥有更多却可憎地拜偶像。犹大此番作为令人想起圣经的话语:“但耶书伦渐渐肥胖、粗壮、光润、踢脚奔跑,便离弃造他的神,轻看救他的磐石”(申32:15)。
2:10 进入岩穴:巴勒斯坦地区的地质特点,有很多石灰岩,石灰岩因溶蚀作用形成很多钟乳洞,钟乳洞常常成为犹太人藏身处。每当遇到危险,他们就藏进这些岩石洞里(士6:2;撒上13:6;22:1)。犹大百姓惧怕外邦人入侵,却不畏惧神的震怒,以赛亚对此宣告神的震怒。
2:12 耶和华……的一个日子:?“耶和华的日子”指神的主权介入历史之时;在现实历史中指神对外邦及以色列施行审判的日子;更远的意义上,意味着神对宇宙施行末世性审判的日子。“耶和华的日子”是旧约末世论非常重要的概念(彼后3:12)。骄傲、狂妄、自高:这些罪源于人对造物之主的不敬之心。心存骄傲的人是尚未领悟真理的愚蒙之辈(箴1:7)。
2:18-22 人所当依靠的惟一存在。人作为不完全的存在,只有藉着依靠某种永恒完全的存在才能找到存在意义。对人而言,理当依靠的只有一位。选择要依靠的对象并不是爱好问题,原则上是人对造物主当行的义务。
2:22 可算什么:表示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价值被认可的程度,表示人性的无常。意味着人没有具备作为独立的永恒的存在固有的价值(诗104:29;146:4)。这并不是否认人的高贵,而是从永恒性与自我完成的视角说明人的无能。
—《精读本圣经注释》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