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记第九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以斯帖记第九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9:1 在定为杀戮犹太人的日子,“反倒”辖制了仇敌。这一节很好地表明了谋害神子民的人反倒受凌辱的事(诗71:13)。
9:2 有些学者主张,犹太人四处寻索那些根本没有攻击意识和争战欲望的仇敌,并杀戮灭绝。但根据文脉,犹太人只是以“要害他们的人”为主要对象而展开了战争。
9:3 看风使舵的富贵们,很快决定加入“帮助犹大人”的行列。这里的“帮助”指支持鼓励犹大人的精神援助,而不是积极的物质、军事上的援助。
9:5-10 灭绝亚玛力族:按照与亚玛力代代相争的神应许的(出17:16;申25:17-19),犹太人歼灭亚玛利族的内容。即使不是亚玛力族,合力敌对犹大的都被毁灭。当时分散在各处的犹太人中,只有一部人归回到耶路撒冷(拉2:64;尼7:66),所以散居于波斯帝国内的犹太人人数约为70万。这数字约相当于被杀戮的敌对者数的10倍(10节)。
9:7-9 哈曼子女:这里记录的哈曼的十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波斯式名字,同时列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是为了表明他们同时被杀。哈曼为之夸口的子女(5:11),同时迎来了悲惨的结局。
9:10 没有下手夺取财物:再三强调虽然王允许夺取财物,但并没有那么做(8:11;9:15,16)。他们没有夺取财物的理由是:①为表明他们争战的动机不是出于贪财的利己心;②表明遵照神的命令,灭绝犹大仇敌的事才是有意义的。约500年前,扫罗击败亚玛力之后,因贪欲从该除掉的部分中取了一些上等的作了掠物,遭到神的烈怒(撒上15:17-23),可能,末底改从这些历史性事件中吸取了教训。
9:11 被杀的人数呈在王前:无论是什么战争,一般都要记录被杀的人数。王尤其在意这人数,因为当时杀戮就在波斯帝国进行,若被害者数多,国家直接受损失。而且亚哈随鲁王可能庆幸没有无辜地灭绝在波斯人口颇多的犹太人。
9:13 以斯帖要求在延长一天,看似饥于血腥屠杀。其实,若不尽快处置敌对者,他们就会联合势力再图谋攻击犹太人。因此,祸因要连根拔除(撒上15:18)。 挂在木架上:哈曼曾要挂末底改,反而自己被挂在刑架上,甚至众儿子也被挂在木架上。神的子民象似受苦难,但绝不完全惨败。恶人却相反。
9:17-32 普珥节的由来和性质:在这里简单说明了普珥节的由来和性质。有些学者根据3:7和9:24的说明、摩西律法、或旧约圣经任何部分也没有关于普珥节的记载来看,主张普珥节可能由来于巴比伦或波斯的风俗。但他们的主张没有明确的根据。据约瑟夫而言,他生活的当时,世界各处的犹太人都守普珥节。居住在书珊城的犹太人因杀戮之日延长了一天,就把15日定为普珥节,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以14日为普珥节。亚达月13日禁食,当日晚上人们去犹太人会堂,在晚上礼拜之后朗读以斯帖记。然后,普珥节再聚集在会堂,作礼拜后共渡喜乐的一天。为这公共礼拜,作了许多赞美诗和朗颂诗,还演圣剧等。同时,这节日的特点是给贫穷人施饮食和礼物(9:19)。总之,神通过本书的事件,提醒被外邦风俗同化而处于失去民族纯洁性的危机中的散居的犹太人,同时使犹太人具有连带民族意识。普珥节包含这样一个教训,就是无论神的子民处于何种情况,若迫切呼求神,他就通过自己超自然的方法施行救赎。
9:19 无城墙乡村:指除波斯首都书珊城之外的所有城邑。“无城墙”一般指“乡村地区”。彼此馈送礼物: 从普珥节的习俗中,产生了基督教圣诞节晚会的风俗。
9:20 末底改记录这事:?“这事”指本书中涉及到的事件。根据本节,有人还主张本书的作者是末底改。但是应该理解为末底改为送书信而记录了事件的要旨。
9:21 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末底改命令每年都要庆祝这普珥节。从此有了一个传统,就是在这一日众拉比在会堂通读以斯帖记。虽然,有些神学家怀疑本书作为圣经正典的地位,但犹太人却非常重视以斯帖书。他们甚至认为“即使律法和先知被废,但以斯帖书却不会废”。
9:22 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吉日:本节阐明普珥节的意义(诗30篇)。 周济穷人:因着神的恩典从患难中得救赎的百姓,应该在相互关怀中,共同分享神的爱(太19:21)。
9:28 犹大人:不仅指波斯帝国内的犹大人,而且也指以色列本土的所有百姓。末底改既不是先知,也不是利未人、祭司,而是被掳之人的后裔。于是,对住在以色列本土的犹太人而言,可能普珥节是毫无意义的。估计,普珥节的真正意义是由以斯帖和第二次归回的犹太人所传达,那之前是可能由书信或来往波斯和耶路撒冷的人,传达了关于普珥节的消息。
9:32 以斯帖命定:?“命定”只出现在旧约的本书1:15;2:20,及本节。这一点更加确实了本书著作的统一性。而且本节的“以斯帖命定”和1:15的“王命”形成显明对比。记录在书上: 关于本节的“书”有许多见解:①以斯帖书;②玛代和波斯的史记;③30节的“信”,其中最恰当的理解是第二个见解。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