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雅各书第一章-《圣经背景注释》
雅各书第一章
一1~11
如何面对试炼
这段开场白里,雅各布引介了这封信的主题,以此来响应当日巴勒斯坦犹太农民所面对贫穷与逼迫的试炼。
一1 一封信的前言主要有三部分:(1) 作者的名字;(2) 收信人的名字;(3) 问安语(通常和这里所用的问安一样。)由于这是「一般书信」(参:雅各布书导论「风格」一段中对「散文书信」的说明),所以直入论证,而没有其他书信的特色。
英文用 James 来译原文的「雅各布(Jacob)」(*新约全部如此),因此有些作者推测,有一位象征的「雅各布(Jacob)」在向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说话,就像创世记四十九章雅各布向他子孙留遗命的情形。这个建议对 * 冒名信的假说比较合适,但雅各布也有可能是在用自己的名字作双关语。用名字作双关语很常见(如:太十六18)。有关作者和收信者,请参导论。
大部分犹太人相信,十二个支派里面的十个支派已经失散几个世纪,只能在末世才恢复。不过,也有人认为他们存在于某些地方,因此雅各布的话意思可能只是:「分散在全世界所有我的犹太兄弟姊妹」。「散住」或 * 散居者包括在帕提亚和罗马帝国的人,雅各布在朝圣者到耶路撒冷过节的时候,会遇到来自许多国家的犹太人。有些注释家认为,他是想用这个名词来象征所有的基督徒,以他们为属灵的以色列人,与彼得前书一1类似;可是从这封信的内容来看,雅各布可能特别是向犹太的基督徒说话。
一2 他在这封信里提到的试炼,主要是穷人所经历的贫困与逼迫(一9~11,五1~6,参二5~6)。
一3~4 犹太典籍经常强调忍受试炼的美德,有时亦会强调因着相信神的主权而在其中喜乐。(*斯多亚派哲学家也强调在其中要自足,因为他们肯定一个人可以控制自我对环境的反应,但不能控制命运之神。)「朋友」、「亲爱的」、「弟兄们」之类的称呼,在古代道德劝勉中很平常;「弟兄们」可以指「同胞」,也可以指「信仰相同的伙伴」。由一点带到另一点,引致一连串项目(如这里;一14~15;罗五3~5;彼后一5~7)是 * 修辞学的一种形式,称为「连锁」。恶行与德行清单也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一5 犹太人的智慧典籍常强调坚忍,并提供面对试炼时的实际建议。*旧约中向神求智慧(参四2~3)最著名的例子,是列王纪上三5和9(亦参:*次经,所罗门智慧书八21,九5;德训篇五十一13~14),而神一向被视为是智慧的源头(如:箴二6)。犹太智慧书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斥责或痛骂嫌过分严厉、粗鲁,不过纠正却受到尊重。
一6 在海上因风吹而起伏的意象,在希腊文学中很常见,也出现在犹太智慧书中;尤参:以赛亚书五十七20和德训篇三十三2,对不认真之人的讲论。从雅各布书的上下文看来,凭信心求智慧,意思是委身顺服神的启示(雅二14~26)。
一7~8 犹太智慧书定罪心怀二意或一口两舌的人(亦参:代上十二33;诗十二2);犹太圣徒和哲学家一样,对说归说、做归做,言行不一的假冒为善者深恶痛绝。(见:雅四8的注释,以了解雅各布书这段警告的作用。)
一9~11 富有的地主剥削穷人,整个帝国到处都一样,巴勒斯坦也不例外;这种经济的张力最后引致对罗马的反叛,在整个过程中,犹太的爱国者将犹太权贵大肆杀戮。
旧约和犹太智慧文学强调,财富如过眼烟云,到了末时神会为受逼迫的人和穷人伸冤,祂会审判吝啬的财主。雅各布书本段最后的话很像以赛亚书四十6~7和诗篇一○二4、11、和16,不过这种想法当时很普遍。「热风」(NASB)可能指西洛可风,即自南方沙漠吹入巴勒斯坦的干热之风,损害力很强。不过在巴勒斯坦,夏天的太阳本身就足以让花卉凋谢,成为无用,只能作垃圾。
一12~18
试炼的来源
一12 雅各布用了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论福」形式,犹太文学尤其爱用:「那……的人是何等有福」。痛苦被视为试探,提供人犯罪的机会。不过,译为「试炼」(NASB、TEV;参 NIV)或「考验」的字,不一定具「试探」(KJV、NRSV)的现代含义;考验者可能是要测试受苦之人的坚忍度,而不是要他失败。饥荒、贫穷和逼迫是考验中的其中几个项目。
一13~16 按圣经和后期犹太文学的记载,神显然会「考验」人(创二十二1;申八2,十三3;士二22),但祂从来不会用这里所暗示的意思来考验他们:要他们失败,不是要他们坚忍。犹太典籍区分神考验人的动机(在爱中、为他们的益处)和 * 撒但考验人的动机(使他们跌倒)。在大部分犹太典籍中,撒但(也称为比列和马斯提玛)担任试探者的角色。虽然雅各布没有否认撒但间接的角色(四7),不过他在这里强调人屈服于试探的要素。他将「欲望」(NIV、NRSV、TEV)或「私欲」(KJV、NASB)拟人化,来诱惑人,然后怀了私生子「罪」,至终生产了「死」;犹太教师偶尔会用 * 修辞学的拟人化技巧来指人人都有的「恶欲」。
* 旧约也清楚记载,百姓会「试探」神(民十四22;诗七十八18、41、56,九十五9;玛三15),但是这些例子的意思也是指他们想考验祂,而不是他们要使祂屈服于试探。雅各布可能借用了希腊哲学的概念,即神不能被人的行动影响或改变,祂也不是世上恶事的肇因。不过,雅各布更可能只是在用「考验」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在旧约里,神显然是审判的直接原因(如:摩四6~11),同时祂也垂听人的祈求(创十八23~32;出三十二10~13)。因此,这里的意思和德训篇十五11~12和20一样:犯罪是出于人的选择,而人们不敢说神要为他们对考验的响应负责(希腊文学则相反,许多人抗议,说试探太厉害,令他们无法拒绝)。
一17 神并不是要以试炼来摧毁人(一12~16),而是要赐下美好的恩赐,包括创造与重生(18节)。神是各样美事的创造者,这说法常见于犹太和希腊的智慧文学中。古代的人一般相信,在天上一切都是完美的,而犹太作者有时用「从上头」来意指「从神」。
「众光之父」可能为「众星的创造者」之意;异教徒视星辰为神祇,但犹太人视星辰为天使。从前乌加列〔Ugarit〕的迦南人就称「以利」〔El〕为「众光之父」,而 * 死海古卷称神最大的天使为「掌管众光者」。好些古代犹太文献称星辰为「众光」(参:创一14~19;耶三十一35)。古代的星相学家用「移动的阴影」来描述天体的不规律变化;但哲学家视为完美的,就是在天上的,是不会改变的,与地上并没有直接的接触。古代大部分人相信占星术,并惧怕星辰的能力。
雅各布在此并非支持占星术;他反倒和其他的犹太作者一样,宣称神是在星辰之上的主,同时否认神会前后不一。对古代的读者而言,他的话可能意味着:试炼并不是不可抗拒之命运的结果,而是慈爱的父信实的作为。
一18 此处究竟是指信徒藉 * 福音得重生(参一21;彼前一23;参:约三3、5的注释),还是指人最初是由神的话语造成(创一26),并无定论;「初熟的果子」似对前者较有利(新造的开始)。重点从两方面都讲得通:神所生的和欲望所生的(一15)完全相反,这正能说明神对人的恩典(一17)。
一19~27
真正的虔诚
现在雅各布转而谈面对试炼(一2~18)应有的方式。*奋锐党的模式当时在犹太的巴勒斯坦愈来愈盛行,最后终于导致耶路撒冷的毁灭,这并不是合宜的回应法。雅各布不仅谴责暴力的行为,也谴责会激起暴力的 * 煽动言词。
一19 这劝勉在犹太智慧书中十分常见,箴言(如十四29,十五18,十六32,十九11)即为一例;希腊的类似说法也不难找到。雅各布以这个圣经和传统的智慧之言,来与横扫当时各地的革命情绪作对比。
一20 崇尚武力的犹太反抗人士强调击杀罗马人和附会他们的权贵,自认为他们是神义怒的执行人。但雅各布把公义与和平(三18)和不抵抗(五7)相连。
一21 「邪恶」(NASB),从上下文看一定是指不公义的怒气(一20);「温柔」(KJV)是不抵抗的美德。
一22 领受真道(一21)的意思,不单指聆听而已;在生活上也要照着去行(一19~20)。「所栽种的道」,有人建议是指 * 斯多亚的概念「与生俱来的理性」,因用词类似,但他们未注意到,「与生俱来」的理性是不需要「领受」的。虽然大部分犹太教师(有些则持异议)认为学习 * 律法的价值高于实践,因为实践有赖于知识,但他们都同意,若要成就律法,两者都属必要。人不单应知晓真理,还应实践真理,这是道德智慧的常识,读者绝不会有异议。光听而不服从,显示人的自欺(参:结三十三30~32)。
一23~24 最好的镜子是哥林多的铜镜,但是当时的镜子无法像今天的一样,将影像准确反映出来(参:林前十三12)。凡是买得起镜子的人,会在梳头的时候使用;如果雅各布是指这类人,就是将健忘的听众比作傻子。但他更可能是指大部分没有镜子可用的人,他们很少有机会看到自己的面貌,因此很自然记不住自己的长像。若是如此,这里乃是指一个人何等容易忘记真道──如果不努力去付诸实践的话。有些道德学家推荐用镜子来强化道德反省。一个人听道时或许明白新造的人应当如何生活(一18~20),可是若不去实践,就等于忘了他自己已经成为怎样的人。不过镜子的比喻可能只是指很快便将真道忘记,如以上所言。
古代的黑曜岩镜子
_
一25 镜子是律法的比方(至少* 斐罗曾用过一次),而人以为律法可以带来自由。哲学家相信,真正的智能或知识可以使他们脱离俗世烦恼;不过,按许多犹太文献来看,这里的自由似乎是指脱离罪的辖制(一19~20)。(有关自由的概念,请参:约八33的注释)。
一26 雅各布再度谴责不受约束的话语,诸如除掉罗马统治的煽动性言论,这很可能导致暴动。
一27 犹太革命份子以暴力与不服约束来表达虔诚,但真正的虔诚行为却是关顾社会的无权人士(出二十二20~24;诗一四六9;赛一17)、避免世俗化(即:世俗的价值观和行径;参四4的注释)。在当时的社会,孤儿和寡妇没有直接的收入,也没有法定的辩护人。在犹太教中,分配捐款的人要照顾到没有亲人供应的寡妇和孤儿;这类捐款也是这里所指「看顾」的意思之一。希腊社会照顾自由人的遗孤,但不会去管其他人。犹太人在丧家的第一个星期会特别去探望他们,后来还会再去,他们亦会去探望病人。许多希腊罗马作者也称许对病人和丧家的探望。—— 《圣经背景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