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约伯记第六章-《精读本圣经注释》
6:1-21 约伯对以利法的第一次反驳:事实上,以利法和约伯可能是轮番进行辩论,而作者将各自所言的内容分别编汇,使其具有诗剧形态。约伯愤怒地质问只知赘述空虚理论的以利法,并且为自己的正直作出辩护(6章)。他认为神是造成这些灾难的终极存在(6:4),遂将目光转向神,向神吐露满腹凄哀的怒气,如同孩童抱膝乞怜严厉的父亲一样(7章)。
6:2 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从人性的层面反驳了主张因果报应的以利法。意指若有人欲责备身陷困境之人,就应当首先体谅对方所承受的痛苦。
6:3 急躁:运用反语手法,责备以利法的轻率之举,因为他未能体谅约伯深不可测的痛苦。同时,也体现了约伯的信仰,他谦卑地承认了自己因痛苦而发的抱怨(3章)。
6:5-6 本文连续使用了希伯来诗文中的对偶手法(5,6节以及每节的前后文都形成对偶),藉着比喻和质疑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日常的生活。物淡而无盐岂可吃吗:比喻以利法的辩论如同不曾用盐的食物一样淡而无味,且游离于核心之外。由此可知,若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劝勉与忠告实无任何意义。
6:8-9 在前文中,以利法以死作为恐怖的最终刑罚,向约伯辩证了自己的信仰(4:9,20,21;5:2)。然而,比起日夜被顽疾所折磨,约伯反倒切望撒手归去(3:3-19)。这短短的内心真言使以利法的辩论归于徒然。
6:10 在约伯的此番话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肯定的一面,也可以发现否定的一面:①虽然约伯认为临到自己的这些困境是毫无缘由的“冷酷之事”,却也表现出了要忠于神和自己坚持直到最后的心态;②约伯过分张扬了自义(self-righteousness)(29节)。这也可以说是约伯的逆反心理,原本期望得到朋友们温和的关爱与同情,却遭到了近乎责备的冷酷训诫。但是,假若约伯存心忍耐、静观自己的本相,就可以接受以利法话中的真理(4:17-21),作为觉醒之言。
6:11 使我忍耐:可译为“我岂能延长自己的生命”。以利法曾肤浅地说过只要约伯悔改便能轻易地恢复原状(5:18-26)。然而,事实上对约伯而言,回到从前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本文勾勒了约伯的双重心绪:既顺服生命之主——神,又向神倾诉为何不保守自己的埋怨之情。
6:13 智慧岂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吗:遇到困难时,我们通常都为了寻找对策而绞尽脑汁。约伯不仅告白了自己一切努力都已达到极限,且令我们感到他开始怀疑一直以来支撑他的信心。
6:15 像溪水流干的河道:此比喻生动地描述了约伯眼中无情的以利法。对约伯来说,以利法是 :①有用时亲近,不如意时弃绝的朋友。本节中的溪水指巴勒斯坦地常见的干涸河床(Wadi),下雨时泛滥成灾,雨水停时,就显露干涸地面。②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在沙漠中因饥渴煎熬的行人,若看到海市蜃楼会充满期待地急忙跑去,但最终只能更加失望。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我们必须做的,就是能够给予一个小子一杯水的那份同情和理解(太10:42)。而且这种温馨之爱的根源正是耶稣基督(约7:38)。
6:19 提玛:是以实玛利的后裔(创25:15),阿拉伯商队部落之一(赛21:14;耶25:23)。 示巴人:形成当时阿拉伯的主流,游走腓尼基等地买卖黄金、香料、印度商品等(诗72:10;赛60:6;耶6:20;结27:22)。
6:21-23 当期望的真挚同情与理解竟然变成冷淡的指责时,约伯感到大为失望,同时也看见朋友们内心中的恐惧和自私,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约伯的朋友们所缺乏的就是出于真爱的理解与怜悯。
6:24-30 对以利法冷酷无情的训诫,约伯起初爆发出激昂的情感,如今却心平气和地以自己的逻辑来驳倒以利法的辩论。然而,约伯在本文中的口吻依然富有感情色彩和攻击性。约伯过分坚持自己的纯全(29节),这是因为 :①他对以利法充满敌意;②确信自己不论在行善或在敬虔方面决不亚于以利法。约伯的这种态度今日依然存在于我们身上。很多时候,我们的视线仅仅固定在自我。我们通常把自己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有时感到满足,有时感到悲哀。然而,若不以神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破裂。
6:26 如风:字面意思是“向着风”,以利法指出了约伯的错误,约伯藉着这句话来陈述自己的状态。即极度的苦难毁灭了约伯的所有盼望,因此非难和责备约伯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6:29-30 约伯对以利法的反驳已失去了节制,不仅直接非难朋友们,还极力主张自己绝对公义。在此,我们可以发现约伯必然受到神的责备。因为人的确是一个有限的存在,约伯却过于相信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而强调自己的绝对公义。
—《精读本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