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歌罗西书第一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歌罗西书第一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歌罗西书相关章:

歌罗西书第一章

1:1 保罗未过歌罗西教会(2:1),也非由他亲自建立(1:4,7-9)。他在信首的问候中自称为“基督耶稣使徒”(参林前1:1),因为错误的信仰已侵入教会生活(例如2:4,8),他凭神所给的作外邦人使徒的权柄,写信予以揭露并纠正(参弗3:1-12)。信中提到他忠心的同工提摩太,现在与他为伴。提摩太的名字出现在保罗不少其他书信中,且多赞扬,与保罗亲同父子(林前4:17;腓2:19;帖前3:2)。提摩太是小亚细亚一带教会都熟悉的“兄弟”,甚受敬重。现在与他一同问候受信的教会,说明此信虽非二人联名(信中经常用“我”;4:18且用“我保罗”),但里面说的话有提摩太可作见证,决非他一己私见。

1:2 当日信牍的体裁,在信首同时书明写信与受信人的名字,然后才是问候语;不象中文尺牍,写信人的名字到信末才署上。保罗采用这格式,但融化于基督信仰中,称自己为奉差遣传信息的人(“使徒”),称受信人为分别为圣归入基督的人(“圣徒”,参林前1:2注),又是忠心侍奉神的亲同手足的弟兄。“恩惠平安”:参《以弗所书》1:2注。

保罗一开头就强调“圣徒”与“忠心的弟兄”,是要受信人明白,圣洁的生活、与基督的联合和对神的尽忠,是信徒能坚守真道抵抗邪恶力量的坚固基础。

1:3 保罗书信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信首总不忘记感谢父神,同时也不放过对受信教会的美德或长处给予赞扬和鼓励(《加拉太书》是唯一例外,参加1:1注)。表示感谢虽也是一世纪希罗文化惯用的书信形式,但保罗把感谢归于“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感谢”也是本书的一个主题(12;2:7;3:15-17;4;2)。保罗因歌罗西的信徒在信心和爱心上的长进而感谢神,藉以激励读信的人对以巴弗带去并传给他们的福音真理忠实信守。

信心与爱心都是来自神,圣经从不为一个人的有信心与爱心而感谢这个人。

1:4 保罗简单问候过后,立即转入主题,也就是以巴弗带来的消息。他先提到歌罗西信徒已有的美好体验,也是构成基督徒品质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信心”、“爱心”和“盼望”。《林前》13:13指出信、望、爱是信徒永存的美质(参该节注)。但这些都来自神,人不可以自夸。信心须活在基督里,基督才是赐人生命的源泉。信心藉爱心而彰显,有信心的人须能在实际生活上关心爱护神家里的众信徒。

1:5 这“盼望”不是幻想而是可靠的实在。盼望是福音真理的一部分,不可因假教师要他们把目光放在眼前,便放弃福音信息中有关救赎的未来一面。因为神“在万古之先”就应许了永生(多1:2)。这才是真福音。

1:6 真福音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适用于普天下的人,这是福音之为真理的凭据,也是来自神的证明。歌罗西人所听到的真福音无论传到那里都同样有效,无论是谁听了接受都同样得救;不象假教师所传的道理,得救只限于有特别慧根的人。

保罗指出基督的福音象神应许亚伯拉罕后裔一样(创22:17-18),已在各地迅速增长。事实证明,五旬节圣灵降临后三十年,福音已传到罗马帝国全境(23节;罗1:8)。这福音极可能是他在以弗所居住的三年中,从他习道的以巴弗带去传给歌罗西人听的(4:12-13;徒19:10)。

1:7 以巴弗是歌罗西人(4:12),曾在歌罗西传讲福音并可能建立当地的教会,也可能曾在附近的老底嘉和希拉波立传道(4:13)。他来到罗马,把歌罗西教会的情况告诉保罗,后者才写此信(4:8)。他此时可能与保罗同工(“一同作仆人”可以解作一同作基督的仆人),也可能与他一同被囚(见《腓利门书》23节)。保罗称他为“忠心的执事”,是保罗在奈古士河谷传福音的代表(参〈参考资料〉),忠于所托。歌罗西人从他学与保罗亲自来传无异。

“以巴弗”为“以巴弗提”的缩写,溯源于希腊爱的女神“爱弗提”:可见以巴弗本为异教信徒。这个以巴弗和腓立比教会的以巴弗提(腓2:25;4:18)不同,不可混淆。

1:8 以巴弗带来的消息有好的一面,“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当指歌罗西教会对保罗的殷切关心和问候。他虽未见过这间教会,却因有圣灵在人心里所生的互相关怀,让他可以说:“我愿意你们晓得我为你们…没有与我亲自见面的人,是何等的尽心竭力”(2:1)。对这间刚建立而且在长进中的教会,他必须提醒他们留意假教师的“花言巧语”,坚守真道,不为所惑(2;4,8)。

1:9 本节至11节是保罗的祷告,鼓励受信的人去行他求神帮助他们做到的事。“诺斯主义”在第一世纪侵入新生教会中,倡言人的得救靠智慧悟性,不是信心,更非行为;认为有此智慧便能深入明白神的事。保罗在这几节中,可能和了一些假教师用的名词术语来护卫真道,予以反击。

他指出“知道”(原文为epignosis,有“认识”、“知识”、之意)不能脱离神的旨意而独立。真正对神的认识要有顺服神的行事为人来配合,不能单凭推理,光讲抽象的理论。“智慧”(原文sophia)与“悟性”(原文sunesis,有“了解”的意思)也是与生活上的实践密不可分的。信徒实际上可以随时祈求圣灵的帮助,得到正确方向和规范。“属灵的”不是一个好听的字眼,而是生活上实践上的需要。“知道”、“智慧”与“悟性”都实现在基督身上,人可以藉圣灵得到这些美好品质。

1;10 有了这些属灵的好品质的人,在道德与灵性上的可以达到三个标准:1,行事为人够得上被称为基督徒;2,在与神的关系上,做任何事都可以符合祂的心意;3,结出好行为(善事)的果子来,并且增深对神的认识,越来越能感染影响他人。信徒有了合乎神心意的生活,教会才能在社会中见证荣耀神。

1:11 “忍耐”与“宽容”是信徒应结的善果(加5:22-23),也是面对困难与逼迫时需要的好品格。“忍耐”是对逆境而说的,是对外来压力的坚忍不屈;“宽容”是以恢宏的心胸对待磨炼我们自制力量的人。不问邪恶的力量多大,靠着握有权能的父神,信徒性能力上加力,而且凡事都喜乐,不灰心、不丧胆,去战胜要把他们掳去的敌人(2:8)。

1:12 本节至20节为保罗向信徒发出的号召,要他们都能高举基督,做到完全的地步,配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

“得基业”是神最早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赐他和后裔可得迦南地为业(创13:14-17)。保罗用旧约的典故来描写新约时代的教会。基督信徒今天已有比迦南更美好百倍的基业,能“在光明中”与众圣徒同列,这是信徒共有的存在天上的盼望(5节)。“光明”是圣洁的象征,也代表真理(林后4:6)、爱(约壹2:9-10)、荣耀(提前6:16)与生命(约1:4)。神是光,信徒也应作光(约8:12;弗5:8;约壹1:5)。黑暗是邪恶力量的表征,是光明的反面(13节)。

也有人把天使包括进“光明”中的众圣徒中,认为保罗针对歌罗西教会中敬拜天使的倾向(2:18),要信徒明白,他们作为神国的子民;有一天会象天使一样得见神面,地位不输天使。《林前》6:3且说到那一天,信徒要审判犯了罪的和听命脉的天使。

1:15 本至20节可能是初期教会的一首诗歌,颂赞基督超越的地位。15-16节赞美基督为创造主,万物藉祂而造,宇宙的命运握在祂手中。17-18节上半,说明基督时结合全宇宙的力量,也是万有之首。18节下-20节,赞美主基督藏有父神一切的丰盛,祂复活完成了神的计划,世界历史有了新的开始,也藉着祂的救赎大功,人得以与神和好。

本节至16节简洁综述了新约有关基督位格的教训。神是个灵,人不能见到祂,唯有藉着祂的儿子基督耶稣将祂表现出来(林后4:4-6)。“像”是“代表”也有“显明”的意思。“爱子是…神的像”不是说神就是这个样子,而是说神取得人的形像后是怎么一个样子。基督是在人的世界中彰显神。祂存在于一切造物之先。“首生的”不是说基督为神造物,而说一切灵界的力量和万有都是藉祂而造。“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概指天使,在诺斯底异端中,天使地闰甚高。保罗指出,天使仍被造物,是藉基督而造的。

不但如此,基督也是创造的目的,整个宇宙万物都是为祂而造;祂才能结合万有于一身,一人钉死十架,使神与全人类和好。

1:17 本节至18节前半指出基督是万有秩序的主宰,存在于万物之先;是祂的力量使万有得以运行不息。基督统治全宇宙,教会是祂的身体,是祂所拯救的新子民生活在祂爱里的那个“国”,祂是教会的头。

1:18-19 基督是重生得救的新人类之始。亚当是旧人的元始,因犯罪使全人类陷在罪中,带来了死亡和必朽的身体。基督从死里首先复活,历史上虽也有死而复生的人,但仍旧死了(王下4:35;路7:15;约11:44等);唯有基督是第一个从死里复活而又带球撞人着荣耀的身体的,是新造之人的元始,父神一切的丰盛都在住在祂里头—具有神完整的特性,具有神所有的权能和本性。(诺斯底主义认为神的全备的丰盛流贯于天地之间,藉着“天使”、星宿之灵等来左右人的命运,控驭人的生命;因此神非人类命运的唯一控有者,基督只是诸灵之一,是一个高等级的受造物,人类因此须敬奉这些住在星宿中的诸神。保罗斥此种想法为“世上的小学”,肤浅不堪。)

1:20 神藉着主基督“叫万有…与自己和好”,不是说基督在十架上的死已经救赎了一切的人。圣经清楚教训我们,只有相信的人才能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亚当犯罪,神人和好关系断绝,世界陷入败坏中(罗8:19-22)。基督替死赎罪,人神得以和好,也在原则上恢复了物质世界的和协,整个物质世界要到主再来时才能真正恢复原有美好秩序。

但基督和好的大功包括全宇宙(“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祂在十架上得到的胜利已归服一切邪恶的力量,这些背叛的力量现在也可因基督的流血牺牲,与神恢复“和好”。有一天可在基督里“同归于一”(弗1:10)。参《罗马书》8:38-39,及本书2:15及注。

1:21 主基督所成就的全宇宙的和好,也是一切与神隔离了的个人的福音,包括歌罗西人在内。他们心里也曾与神为敌、拜偶像、顺从肉体的私欲,行种种的恶事悖逆神。这种神隔绝而有的绝望情况,迫切需要基督救赎的恩典。

1:22 人与神和好的结果产生了信徒品性上的彻底改变,愿意得神的喜悦,行事为人对得起主(10节),在神面前圣洁而无瑕疵,不再受到责备。本节可译为“现在,祂藉着基督肉体的死,叫你们与祂和好,使你在祂面前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

1:23 信徒得到这种新地位,不等于说从此有了保障,可以不必注意行为。保罗警告这种自满,劝信徒必须在真道上继续追求圣洁,坚定不移,不可被异端引诱,离开所信。

“传与普天下万人听”是指福音的普遍性,不分阶级、种族,都可以得听;不象假教师所传的神秘的道理,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有资格接受。保罗指出他也是传这福音的使者,就象以巴弗和推基古都是基督忠心的执事(1:7;4:7)。他们牧养歌罗西教会的地位显然正受到异端的攻击,保罗说他“也作了这福音的执事”是要读信的人明白,这二人是与他一同侍奉主的,是可信赖的忠心同工。

1:24 保罗传福音到外邦受尽苦难,此处所说的“受苦”当指坐监。

基督徒受苦可以补满基督受苦的不足(“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难道基督为救赎世人而受的苦不完全,有欠缺吗?我们可从医学的发明中来认识此事。科学家发明了治病新药,仗只打了一半。有了新药当然是大居功,但要人彩新药需要克服多少无知、成见、敌视和反对,是一场持久的战斗。从这比喻来看,比较容易明白基督救赎大功和信徒参与的关系。基督救赎的大功是完全的,完成了。祂忍受了十字架的痛苦,战胜了死亡。但基督为人完成的工作必须传扬开去,靠基督得救的好消息应让大家知道。完成传扬的任务必须付出代价,传的人要牺牲、受苦、殉道,为此而抛弃生命。这一切可以说是基督受苦(患难)的“补满”。要是没有传扬,基督为世人所完成的奇妙救赎,人何能知道。

基督来到世间,牺牲受死,让世界变得美好,让世上男女不只有救恩、得赦罪,可以与神和好,也可以过健全、幸福、自由,和平的神国子民的新生活。这是基督救世的目的。许多基督徒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付出了代价,在这件事上,我们可说,是在“补满基督的缺欠”。一切为所信的真道,为人类幸福而受苦的人,都是在分担基督所受的患难,填补基督受苦的不足。使徒彼得所以说,“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要为有此荣耀而欢喜(彼前4:13)。

1:25 要神的道理圆满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努力传扬。保罗作使徒的责任,是要把神的道理广传。他既是“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的管家”(参林前4:1及注),他有责任照顾各处的教会,包括歌罗西在内。

1:26 “奥秘”在此指外邦人也包括在神救赎的计划中,基督不只为犹太人死,也为普世的受死(参弗2:11-22)。这本来隐藏的神的旨意现在已向一切信祂的人显明。“圣徒”指与基督联合分别为圣的基督信徒。

1:27 外邦人一样可以得到神的大爱,基督一样可以成为他们心里的盼望。人已失去的荣耀可以恢复。旧亚当在乐园里失去的,新的亚当基督已经取了回来。犹太人与外邦人,只要是信徒,都可以得到这荣耀的盼望。

1:28 “传扬”是宣扬基督也拯救外邦人,都可以作神国的新子民的佳音。“劝戒”是督导信徒不可偏离正道;“教导”是把福音真理解明,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基督里完全成长。(诺斯底派的人和神秘教派用“完全”来形容已经得到他们所夸口的奥义或慧识的人。保罗指出在基督里的人人可以成为完全。

1:29 保罗用“劳苦”、“尽心竭力”来描写他的侍奉工作。“劳苦”不单指他亲力作工(徒18:3),也指他为牧养教会的事劳心劳力(罗9:2;林前9:12等)。“心心竭力”的原文含有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取胜的努力。保罗是用这种精神来传扬、劝戒和教导的,好把人完完全全引到神面前。

—《启导本圣经注释》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罗西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唐纳   基督   保罗   罗西   福音   的人   信徒   教会   耶稣   基督徒   荣耀   旨意   原文   使徒   上帝   信心   自己的   都是   这是   是指   智慧   万有   耶稣基督   奥秘   他们的   恩典   爱心   注释   圣徒   爱子   目的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