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家园
阅读导航

撒迦利亚书第八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迦利亚书第八章-《基督徒文摘解经》

撒迦利亚书相关章:

撒迦利亚书第八章

耶和华如此说(八123

 .复兴的应许(1~15、18~23)──先知用「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钥句,宣告了一个多重性且充满安慰的应许。其中包括了:

  1. 选民的仇敌必遭耶和华的刑罚(2)。

  2. 神要亲自引领选民回归,且得享安逸与丰盛(3~7、11~13)。

  3. 神与百姓之间回复「约神与约民」的关系(8)。

  4. 万民要因选民而蒙福(20~23)。

  而这一切的应许可归纳在13节中的宣告──所有咒诅将成为祝福(参14~15)。

 .积极的勉励(9下、16~17)──等候神应许的成就不单是安静,凭信的等待,亦可积极的去先尝(支取)这应许的福气,包括了「不用怕,要坚强」(9下、13下),及按公理、诚实与爱心待邻舍的实际行动。这是与将来所承受的福气相称的响应。

思想 选民直到目前还要等候部分应许的成就。同样圣经中有许多应许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亦是凭信仰望这些应许的实现。这因信而生盼望的力量,可激励我们过一个超越环境的生活,在今世中不断支取来世的权能。──《新旧约辅读》

(三)应许的十诫(八1-23

(1)五项简短的信息(八1-8)

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锡安心里火热,我为他火热,向他的仇敌发烈怒。」(八1、2)

这是另一分段的开端:神的话临到先知,接有传信者的方式:耶和华如此说。在第八章十八节也有,可见本章可分为两分段。但是这些都并非主要的大分段,因为没有明显的转变点,虽然信息的内容有了转变。先知的重点由前一章神的忿怒,至本章神的爱顾。其中有一些诗句组合的不同的讲章,给予听者(或读者)安慰与勉励。

本章第一至十七节至少有三个讲章:(一)自第一至八节;(二)自第九全十三节;(三)第十四至十七节。至于第十八节至廿三节是另外的段落。有的认为第一至六节为原有的,第七、八两节后加的。第九至十三节为利未人的讲章。然后第十四、十五节以及第十六、十七节是后加的。1其实第七章与第八章是一个整体,不同的讲章都可配合在一起,却似一气呵成。

神为锡安心里火热,是在第一章十四节已经提出。火热的心可译为嫉妒。原意「火热」,可能与阿拉伯文的字义有关:焚烧得通红,甚至发黑,或被染料改变成为这种强烈的颜色,那是指十分深沉的情绪,希腊文也有类似的涵义,如热水浇沸,在滚热之中,当然也是指情绪方面,2这可能指热切的爱,也可指强烈的恨。有了这样情绪,必化为行动。

神心里火热,而在约书中(The Covenant Code)说明(出二十5,卅四14;申五9),专指耶和华与以色列的关系。以色列人是归属于神,不能属于任何其它的神明,禁止信奉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第三条诫命)。耶和华说:「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二十6)。中文译词为「忌邪」可谓最好的用词。神不能容许属祂的人心偏向邪,应该全心爱祂,因为神的慈爱是伟大而强烈的。

圣约的关系在申命记特别着重:「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四24,参阅六15,廿九18、19,卅二16、21)。耶和华的怒气是向不敬畏祂的人,偏离祂的人(廿九20-28)。在新约希伯来书(六4-6),也受旧约思想的影响,特别强调这一点。

以西结书论神的忿怒,要降在不信实的犹大。灾祸来到,是审判,出于耶和华的热心,就是忌邪的心(五13)。先知以婚姻的比喻,说明神与以色列的关系(十六8-14),但是以色列人不忠贞,使神忿怒与忌恨(十六38、42,廿三35)。当以色列受罚的时候,神虽允许外邦侵略他们,但他们加害过甚,耶和华不能忍耐,祂真发愤恨如火,要对付外邦人(卅六3-7,卅八19-23)。这样耶和华才显为大、显为圣,「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卅八23)。」

火热是嫉妒,这是用恋爱的经验,婚姻的关系。耶和华如男性,锡安、耶路撒冷常被称为「女子」,正如新约的雅各书也用这样的说法:「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么?」(四5)。那是与箴言(六34)有相似之处:「人的嫉恨成了烈怒」,说明这种强烈的情绪。箴言第廿七章四节:「惟有嫉妒,谁能敌得住呢?」;「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歌八6)。3

在以赛亚书(40-66章),耶和华是战士(四十二13),报仇者(五十九17),救赎主(六十三15、16),都表露祂热切的爱,强烈的嫉恨,为保护以色列人,充满慈怜。约珥书(二18)说:「耶和华就为自己的地发热心,怜恤祂的百姓。」

在本书(亚一14-17),耶和华为耶路撒冷心中火热,因为这是祂拣选的城。祂再以慈悲待以色列,重新强调立约的关系。这里(八1-8)可谓第一章十四节的诠释,再着重耶和华火热的心及对外邦的忿怒。祂的爱那么强烈,不能没有行动。4

耶和华如此说,我现在回到锡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称为诚实的城。万军之耶和华的山必称为圣山。」(3节)

正如第二节为第一章十四节的诠释,这节重复第一章十六节的信息:「现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怜悯。」在第一章,重建圣殿是重点,但此处「要住在耶路撒冷」。这又重复第二章十节的应许:「锡安阿,应当欢乐歌唱,因为我来要住在你中间。」圣殿是耶和华的居所,但祂的同在不限于那人手所造的殿。

耶和华再回到耶路撒冷,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纪。这是祂的信实,也要求以色列的信实,所以耶路撒冷必称为诚实(或信实)的城。在以赛亚书(一26),耶路撒冷成为公义之城,忠信之邑。以色列人不可再离道而受罚。诚实和公义必成为耶和华和以色列立约的关系。

至于圣山,可引述以赛亚书(五十二1)与约珥书(三17),是神所居住的所在,这是圣约,不容玷污,所以只有以色列虔敬忠信的敬拜者,外邦人就是那些不虔不义的人,不再从其中经过。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将来必有年老的男女,坐在耶路撒冷街上,因为年纪老迈,就手拿拐杖。」(4节)

耶路撒冷成为诚实(忠信)的城,市内的情况就有一片好风光。回忆这城陷落的情况,在586年的国难,老年人与少年人都在街上躺卧受苦(哀二21)。有些人被掳至外邦,等可以归来时,已垂垂老矣。但是他们不怕辛劳,仍愿费时三月,受旅途之劳顿,归来故土,他们的老境堪慰,因为他们老年人备受欢迎与尊敬。他们的经验与阅历,足可成为多人的借镜与楷模。他们坐在城的街上或广场(原文reho{bo^t为广场),听取别人的报告,解答人们的疑难问题,给予辅导与忠告。从前的先知与智慧的贤者也常在广场与街市口施教传道。但在战争的时候,那些地方死伤甚多,情况殆危也有悲惨的事发生,使人们痛哭举哀(参阅摩五16;耶九20;哀二11、12)。现在仍有同样的地点,却有不同的情况,一片祥和的气氛,人们都十分乐观、快乐,前途充满希望,因为耶和华的应许已经在实现中,复兴正在次第地表现出来。

这些老人虽然年纪老迈,体力衰败,必须手拿拐杖。但是他们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日渐更新,感到他们仍在国家重建中有所贡献,稍尽棉力,给予年青的人们鼓励,使居民们重燃希望的火花。

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女孩玩耍。」(5节)

老人与孩童原是最弱的居民,他们都需要照顾,是社会的负担。但是在复兴的时代,情形完全不同,现在只有和平与繁荣。长寿与多子多孙,是旧约神权政治(Theocracy)有福的现象(出二十12;申四40,五16、30,七13、14,十一9,卅二1;诗一二八3-5;赛六十五20-22)。

老人与孩童,是包括全部的居民。没有夭折的婴孩,没有寿数不满的老者(赛六十五20)。老年在休息,孩童在玩耍,岂不是一幅升平的图画?城内生活安定,不会为衣食忧虑,不会嫌老人与孩童累赘,这种佳况多么使人憧憬。性别的偏见在这里也不存在,不是只说老先生与孩童,特别指出年老的男女,又有男孩女孩,所有的人都包括在福分之中,大家都和平相处,一同在和平的环境中。

当圣城重建,人口增加,孩童在街上玩耍。这也是先知耶利米的希望的信息,感谢欢乐的声音从其中发出,他们的儿女要如往日,他们的会众坚立在神面前。(耶三十18-20,此外还有卅一2-6、23-30,卅三1-13。尤其在卅一13:年少的、年老的也必一同欢乐。)5

这些事是在「将来」,现在还未完全实现,这是重要的应许,「将来」这一用词也是在耶利米书屡见不鲜。6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到那日,这事在余剩的民眼中看为希奇,在我眼中也看为希奇么?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6节)

「到那日」有人认为可以省略,因为这是继续以上的论述,在第四节已经有「将来」的字样。7在第十节「那日」比较具体,特指重建圣殿之前,为作尖锐的对比。但是在先知文学中,「到那日」这样的预言常指将来。

「希奇」应为本节的钥字。耶和华要行大事,行奇妙的事,常在旧约中提及(如诗一三九14「奇妙」)。奇妙的事是难成的事,在神没有难成的事(耶卅二17、27;创十八14)。从人的观点看,耶路撒冷的复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时以色列人极其弱,他们无力来振兴重建,他们的信心不足,对神的工作也没有把握,所以神必须给予他们鼓励。8

先知受命振奋余民的心,不要以为这些事太希奇,简直无法达到实现的地步。在人以为希奇难行的,在神却不以为希奇,一定可以达成。

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是耶和华的低语(n#~um YHWH),充满温柔的安慰的心意,给予他们确信的依据。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从东方、从西方,救回我的民。」(7节)

「我要……救回我的民。」这里的拯救必指救他们从被掳之地出来。正如耶利米书(三十7-11,以及卅一7)的话。「我救赎了你,我曾题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赛四十三l)「要领他们归回。」(亚十6)

这些是「我的民」,是圣约的内容(8节),以色列是神拣选为特殊的子民。他们虽曾分散各处,仍可召聚回来。

从东方,是指巴比伦在东北,但是从西方,罗马帝国那时还未成为强权,似指将来的事。但是东方西方未必完全指固定的地区。东西两方实际是四方(如六6南方与北方实则指四方)。

我要领他们来,使他们住在耶路撒冷中。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都凭诚实和公义。」(8节)

神要从东西南北各方,将分散的以色列人带来。以赛亚书(四十三5、6)说:「我必领你的后裔从东方来,又从西方招聚你,我要对北方说:交出来,对南方说,不要拘留。将我的众子从远方带来,将我的众女从地极领回。」

耶路撒冷是耶和华拣选祂居住的地方,祂的恩惠的安排,也要使他们住在那里,神赐他们最大的福分,是恢复圣约的应许(出十九5,廿九45;利廿六12;耶卅一33)。

以色列是「我的民」,「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这是圣约的条款。这不是新的圣约,而是旧的加以更新与赓续。如果这是新的,只加上新的重点与力量,证明更加有效,正如耶利米书所提的新约(31章)。这圣约有新的成分,因为有诚实和公义。

诚实和公义又是圣约的用词,「诚实」为信实,神的慈爱永远长存,决不更改,好似婚约一般,双方誓忠,应用在圣约上。这里「诚实」是指真实(原词的涵义~#emet),也在第八章三节。何西阿书(二19、20)以婚姻的盟约作为例证:「以诚实聘你归我。」这关系必永远坚立。

(2)两大应许与劝勉(八9-17)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当建造万军之耶和华的殿,立根基之日的先知所说的话,现在你们听见,应当手里强壮。」(八9)

第七章九至十四节论以色列受羞辱、遭国难,因为他们是在耶和华审判之下。第八章九至十三节是从历史背境中展望将来的复兴。第七章着重道德的劝导,不可欺压,应有慈爱与怜悯(9、10节)。第八章着重属灵的安慰,「你们不要惧怕。」(13节)「应当手里强壮。」(9、13节)。

在传信者的方式后,就提到圣殿的重建。这里没有提起重建圣殿最初的意念(拉3章)。现在专以哈该与撒迦利亚合力倡导的成效。这里特别引用哈该书(一6-11,二15-19)。

立根基之日的先知是谁呢?除了哈该与撒迦利亚以外,其它先知并未提及。本书(亚一4以及七7、12)提到从前的先知,也仍嫌笼统。如果在以斯拉记探讨也只提这两位(五1-六14),可能还有其它先知,只是没有提名。在这两位之中,哈该占更重要的地位,他的信息在撒迦利亚有不少重复的,尤其是哈该所说鼓励的话

「应当手里强壮。」是勉励作战勇敢(士七11;撒下二7,十六21),鼓舞士气,支持重大的任务,以底于成。「你当刚强。」(该二4)这里再重复这项劝导。

那日以先,人得不雇价,牲畜也是如此,且因牧人的缘故,出入之人,不得平安,乃因我使众人互相攻击。」(10节)

那日是指圣殿重建的日子,主前520年之前。那时经济的情形远不如现在,不仅贫穷之极,而且也十分不安靖。自巴比伦毁坏犹大之后,人民牲畜都已遭殃受苦(耶七20;结十四13)。一切都在十分荒废与不景的状态(该一11)。连农作物也歉收,自然界现象没有神的祝福,因为神不再眷顾他们,没有和平与安定。

当时撒玛利亚想来插手介入他们的重建,既遭拒绝,就成为他们的仇敌,横加阻碍与捣乱。「敌人」(sa{r)一词是指敌对的异族人,包括破坏圣所,将以色列人掳走的征服者(赛六十三18;耶三十16,五十7;结卅九23)。

「出入」常指军事行动(民廿七17;书十四11;撒上廿九6)。这也可能指一般性的社会往来(参阅哀四18)。这也可指占领军在境内肆意蹂躏,尽扰乱之能事(拉三1)。

但是内里的不安更加危险,不仅穷困,使人与牲畜都没有食物,而且社会中众人都互相攻击,纷争迭起,误会猜忌、憎恨、报复,情形十分恶劣。

人得不工价,不仅得不,得工钱的,装在破漏的囊中,完全不经用,食不饱,穿不暖。牲畜原可出租作农事,也无人雇用。穷困如此,庄稼一定很不景气。如果比较,当应知道情形已经改善,可以相信神的福分来到。

但如今我待这余剩的民,必不像从前。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11节)

「如今」已有转机,当大家肯全心建造圣殿,这是向神奉献的心,神已经悦纳,所以悔罪相信,可将情势转变。

这是一节十分简短的经文,连动词也没有(中译词「待」字是加上去的)。这又是圣约的条款方式,因为以下两节仍宣告祝福的话。9再看「但如今」是副词(adverb),是耶和华回心转意的行动,没有动词,却有十分着重的语气。10再加上结束的语句:耶和华说的,即「耶和华的低语」,更说明祂对余民的应许。

因为他们必平安撒种,葡萄树必结果子,地土必有出产,天也必降甘露。我要使这余剩的民,享受这一切的福。」(12节)

现在这情况正与第十节相反,农事的兴盛使经济就改善,情势也改变,本来没有平安,现在他们可以平安撒种,再不被扰害。平安还不仅指情势与环境,也可指农事的顺利。葡萄树的种子撒下,必得顺利生长,以致结果累累。11

本节经文与哈该书第一章十节十分相似,只是哈该书是相反的。天不降甘露,地就无法长出土产。现在有甘露,地土必丰饶,多有土产。是圣约的福分,记载在五经内(利廿六3-13;申廿八11、12),也在先知书内(结卅四25-27)。哈该书也作这样的应许(二19)

这地土原是神所赐的,为神应许約书亞的(书一11),现在由余民来继续承受。神怎样鼓励約书亞要刚强壮胆(书一6、7、9、18),现在先知对以色列人也这样鼓励(八13下),「这地土原是流奶与蜜之地,在这肥美的地土,充满各样美物的房屋,凿成的水井、葡萄园、橄榄园,并许多果木树。」(尼九25)。

犹大家和以色列家阿,你们从前在列国中怎样成为可咒诅的,照样我要拯救你们,使人称你们为有福的。你们不要惧怕,手要强壮。」(13节)

过去的咒诅与现在的祝福,成为极尖锐的对照。「怎样……照样」在第一章六节与第七章十三节,成为极有力的语句。以色列人受神咒诅,就在列国中被轻视羞辱,耶利米曾看这被掳的事为咒诅。(廿九9)神将以色列交出来,在天下万国抛来抛去,遭遇灾祸,在我赶逐他们到的各处成为凌辱、笑谈、讥刺咒诅(参阅廿五18,廿九22)。但是现在神要将他们拯救出来。

神要赐福给他们(12节),他们也要成为列邦的福分(20节起)。祝福与咒诅是申命记第廿八章的主题,这里的用语也相仿,仍是以圣约为基础,圣约中述明福与祸都是有条件的。

这是对犹大家与以色列家,是全部的选民,包括北国与南国。耶利米书中,先提以色列,再提犹大,以以色列为首(五11,十一10、17)。但是后期他预言复兴,仍是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在以西结书,以色列家与犹大家似不分先后次序,不分彼此,但是合一是必要的,他并以耶路撒冷为唯一的首都(卅七15-22,四十八35)。但是撒迦利亚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一17、19),而且视为万国敬拜的所在(二10-12,六15,八20-23)。他也以犹大家为首,事实上,神复兴的工作确以犹大家为优先。

「不要惧怕」不仅给予鼓励,也是圣约的确据,因为圣约既经赓续,就没有甚么可以畏惧的了。这是祭司的话,尤其为圣战而鼓舞士气的。「手要强壮」再重复第九节的话,可以勤奋作工,完全在复兴的道途上。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列祖惹我发怒的时候,我怎样定意降祸,并不后悔。」(14节)

在以上的论述,从咒诅至祝福,这是极大的转变。现在又是另一段信息,仍旧有比较、有应许,也有劝导的话。再提过去,看到神刑罚的原因,被掳的事是耶和华定意的。耶利米书第四章廿八节说:「我言已出,我意已定,必不后悔,也不转意不作。」(参阅耶五十一12;哀二17)。撒迦利亚用类似的语调,为神发言。

在第一章信息的开端,先知即指向列祖,他们始终没有离开恶道恶行,所以就惹动神的忿怒(一6)。神发怒在本书第七章十二节已经清楚说明,这是耶利米的信息(十10,廿一5,卅二37以及五十13)。本节(八14)与耶利米书第五十一章十二节比较,神降罚给以色列,以后降祸与巴比伦,都是祂定的意,不能改变,是无可否认的。

耶和华所定的意不能改变,祂从不后悔。在意志上祂决不出尔反尔。在情绪上祂会后悔,毕竟祂舍不得属祂的子民受苦。这里是指祂的意志,是无可更改的,并不后悔,必照祂所定的来执行。

现在我照样定意施恩与耶路撒冷和犹大家,你们不要惧怕。」(15节)

现在祂定意施恩(参阅12、13节)。「神要与他们立永远的约,必随他们施恩……我必欢喜施恩与他们……」(耶卅二40、41)「神要赐福与你,比先前更多。所以再安慰他们,不要惧怕。」(结卅六11)

施恩给耶路撒冷,因为这是耶和华的居所的地方。神施恩给犹大家。此处不提以色列家。神复兴以色列人,还是从犹大家作起。这里专提到犹大家,是否因神曾与大家立约呢?列祖早已破坏了圣约,立约的事还得重新作过。神已经应许了,必照实现。

你们所当行的是这样,各人与邻舍说话诚实,在城门口按至理判断,使人和睦。」(16节)

道德的训诲是以信仰为前提,看神的作为,再应用于信心的生活中。首先,耶和华曾将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家拯救出来,然后颁布律法给他们(出二十2、3)。恩典第一,以后就有律法,律法仍是恩典的途径。这是神与以色列立约的关系上所有的要求。

在第七章九、十节的简短规条,与这里十分相似。先有两项禁令,再有一项正面的劝导。这里先有两项正面的劝语,然后才有禁止的话。

与邻舍说话诚实,互相信赖,才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为可靠的行为,使大家没有诡诈,一切来往就单纯了。不仅有诚实,也需要有公义,正如神的性格一样(八8)。

城门口是法庭的所在(参阅申廿一19;得四1-12;赛廿九21;摩五10起)。审断的事必须公平,但要根据诚实,才没有曲枉的事。这样社会才有真的安宁,和睦才可促成。

说话诚实,才不作假见证陷害人,因为这是第九条诫命(出二十16)。诚实或真实在本章除此处曾三次提及(3、8、19节),可见其重要性了。耶利米书第九章四节及诗篇第十五篇二至三节特别提出,所以不容忽略。

谁都不可心里谋害邻舍,也不可喜爱起假誓,因为这些事都为我所恨恶,这是耶和华说的。」(17节)

本节上与第七章十节下相似,心里谋害是一种隐而未现的罪,但这是存心干犯的。

甚么是假誓?是否指假见证?大概提出的罪是这样,明明虚谎,却仍起誓,那是罪上加罪。出埃及记第廿二章八节起,邻舍的牛驴有死亡,受伤,或偷窃,都是应负责的,但为逃罪,以致起誓,表明他没有责任。但是这不能逃避神的审判。起假誓是破坏律法的系统,所以必须严加禁止。

耶和华憎恶这些事:说话不诚实,审断不公平,计谋不正当,起誓不诚实。耶和华断不能以有罪为无罪,恨祂的,神必追讨他的罪。现在耶和华是恨恶者(申十二31及先知书如赛一14以及耶十二8)。凡这样行的,耶和华必恨恶。

凡不行义的,必会为神所恨恶(参阅玛二16)。人们必须遵守神的律法,因为律法表露了神的性格与旨意。可见伦理有宗教为基础。不虔者必不义,义者必有敬虔的心,先知在此处完全不提禁食的事,信心的德行比甚么都重要。

(3)三段盼望的言词(八18-23)

万军之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变为犹大家欢喜快乐的日子,和欢喜的节期,所以你们要喜爱诚实与和平。」(八18-19)

先知将以色列过去的咒诅与现在的祝福论述得清楚之后,第七章三节有关禁食的问题已经自行解答了。神已经施恩,新的日子也来到了。一切从头开始,重新做起,应有新的心态,怀有新的希望。

第七章三节提到五月的禁食,第五节将五月七月的禁食一同提及。四月七日城墙破裂,被敌军攻破(耶卅九2),城市陷落几为既成事实,果然五月城就沦陷了。七月为纪念基大利被杀,但十月初十日,尼布甲尼撒开始围城(王下廿五1、2;耶卅九1)。所以大家为纪念这些国难的事件而禁食,为民族的厄运悲哀。但是神的拯救来到,这些悲哀的日子将变成欢乐的节期。这也是耶利米所预言的(卅一10-14)。「我的百姓要因我的恩惠知足。」(14节)。欢乐的泉源必不枯竭,因为神自己是源头,喜爱诚实与平安的,也必为神所喜爱,所以必蒙福分。

在第十九节第一段言词后,第二段为第二十节: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将来必有列国的人,和多城的居民来到。」(20节)

本章每一分段都是有这传信者的方式开始: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作为严正的宣告。

「将来」可作预言,只指未来将发生的事,或在过去已经有过,而以后还要再发生。12在第二章十一节:那时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那时」必指将来,未来将要实现的理想。耶路撒冷将要成为万民前来朝圣,敬拜耶和华。这将是十分欢乐的日子,和平的景象,热闹的场合,真正复兴的实况。(赛六2-4;参阅弥四1-5;赛六十六18-21。)这必是传统的盼望,成为重要的预言。13

这里所说的,不是个别的外邦人,而是整体的,体的,大家一同拥来,为的是敬拜耶和华。这确是先知的理想,是历代的愿望。在亚伯拉罕蒙召的时候,他得神的应许,万族都必因他得福(创十二3)。以色列是他的后裔虽因犯罪而惹动神的忿怒,以致犹大与耶路撒冷都受苦难(亚一15、21)。但是他们必得救恩,是神的旨意,是祂在历史中要实现的计划。这是先知能够看见,而且奉命传扬的信息。

这城的居民,必到那城,说:我们要快去恳求耶和华的恩,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我也要去。必有列邦的人,和强国的民,来到耶路撒冷,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恳求耶和华的恩。」(21、22节)

这城的居民到那城去鼓励,要他们也一同去寻求耶和华。他们不但是寻求者、敬拜者,而且他们也成为见证者,他们还有一种紧急感,「我们要快去!」他们的行动是立即的,刻不容缓,令人兴奋。

这段经文可比较以赛亚书第二章一至四节:万民与列国,「流归」与「快去」,都是走向耶路撒冷与锡安,去寻求耶和华。这种情形可能由少数人发动,逐渐有人响应,积少成多,好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好似滴水成流,汇为巨大的洪流。朝圣者成为大。14

寻求耶和华,或恳求耶和华的恩,都是指他们得以进入耶和华的殿,就敬拜祂。照第二章十一节所说的,多国归附耶和华,作祂的子民。他们虽是外邦人,但也可以如以色列人一样,进入神的圣约之中。救恩不是只为以色列,也为普世的人。

研究撒迦利亚的信息,他多时是责备外邦的(一15、21,二9),虽然也说出神的计划,连外邦人也在救恩的范围之内。但是这有一定的步骤。先是以色列人的归回,使耶路撒冷重新修建,不是只在物质上,更是有属灵的性质,这样就为外邦的朝圣者铺路,使他们日后也可以来。耶路撒冷必须成为世界的中心,这不再是以色列那种国族主义的虚荣,而是真正有恢宏的风度,接受列国万邦。耶路撒冷是耶和华选择为祂的居所,所以万族的人,只有来朝圣,才可寻求耶和华的恩。这种观念连东方博士也明白,他们从远方跋涉而来,为寻找新生王(太二1)。当然在新约的信息中,耶路撒冷不只是地理的涵义,神的同在也不能局限在物质与空间。主耶稣道成肉身,死后复活升天,说明这一切。但新约的观念仍出自旧约,只是超越地理,超越空间,甚至超越时间。所以朝圣的观念一直存在。15

撒迦利亚的信息,比较以赛亚书第二章(弥4章),还有不同之处,在于更细腻的描述,从这城到那城,有列邦的人和强国的民。这不仅指十分普遍的现象,也说明由分散至集中。分散原为神的刑罚,以色列曾分散在万国中,神要召集他们回来。万国也分散,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无法建造巴别塔(创11章)。但现在他们都集中起来,一同敬拜耶和华。

末段的信息在最后一节: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在那些日子,必有十个人,从列国诸族中出来,拉住一个犹太人的衣襟说: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了。」(23节)

「在那日」是末事的日期,如果是多数,更着重语气,就是「在那些日子」,先知引听者与读者展望荣耀的将来。在本章,「到那日」(6节)是指将来,「在这些日子」中译词为「现在」(9、15)是指现今。「在那些日子」是更有展望将来的意念,可见先知十分着重时间的观念。历史与预言确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连在一起,等候神的国度来临。

这里有十个人,数字是整数,所以指所有的人,是全体。一切外邦人,无论他们是甚么国籍,种族及文化的人,都需要犹太人的帮助,带他们去敬拜神。他们是从诸族中出来,「诸族」可作「不同语言」的人。他们的背景不同,但需要却是同一的,所以可以走在一起,同往耶和华的殿去。

「拉住」(h]zq)在本节出现两次,他们拉住每个犹太人,并且抓住他的衣襟说。根据民数记第十五章卅八节,以色列的衣边上要作繸子,在上面钉经文的带子,使他们佩带起来,不会忘记耶和华的命令。可能外邦人一看见这样的衣饰,就会认出犹太人的身分,所以可以拉住他的,求他们带去敬拜耶和华。

一个犹大人,由十个人拉住,好似是比例的说法,或说,多数拉住少数。如果十个人解为全体所有的人,那么「一个」应译为「每个」较为妥当。其实「一个」或「每个」仍是指整体,是集体名词(Singular gentilic)。但是「每个」还可有个别性,尤其是犹大人既是复兴的子民,就有个别的责任。他们各人都应负责带领不同的人们朝见神。

这里也有非常的现象。那些外邦人是不同语言的人,然而犹大人竟然可以懂得他们的话,虽然他们需要犹大人帮助,不一定需要很多的话,也许手势也可表达。他们所说的话可归纳起来:「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了。」(本节下)

「犹大人」在先知书中并不多见。除此处以外,只有在耶利米书(卅四9)。当然在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两书中很常见,他们是复兴的以色列人。他们有神的同在。神的同在也是信心的见证,连外邦人也懂得。如在以赛亚书第四十五章十四节说外邦人来归顺,承认说:「神真在你们中间,此外再没有别神,再没有别的神。」

他们提到神,这是「以罗欣」──权能的神,普世的神,只有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万国敬奉的真神。

1 W. Beuken, Haggai-Zechariah, 1-8, 1967,156-183.

2 J. Baldwin, Haggai,Zechariah, Malachi, 1972, 101-102.

3 H. Brongers, "Der Eiferdes Herrn Zebaoth," Vetus Testamentum, 13, 1963, 269-284, A.Petitjean, Les oracles du Proto-Zacharie, 1969, 267-368.

4 A. Petitjean, Les oraclesdu Proto-Zacharie, 1969, 79-81.

5 R. Mason, The Books ofHaggai, Zechariah and Malachi, 1977, 69, A. Petitjean, Les Oracles duProto-Zecharie, 1969, 69.

6 这所谓「将来」(`o{d)的应许,在W. Beuken, Haggai-Zechariah 1-8, 1967,176-177.有很好的论述。

7 P. Ackroyd, Exile andRestoration, 213n, 137.

8 同上(212)作者认为撒迦利亚是在犹豫中,仍缺少信心(a Word of hesitation that expresses an undertoneof lack of faith)

9 W. Beuken, Haggai-Zechariah1-8, 1967, 162-164.

10 H. Brongers,"Bemerkungen zum Gebrauch des adverbiaien 'w#`atta{h' im AT," Vetus Testamentum, 15(1965)289-299.

11 H.G. Mitchell, Haggai andZechariah: A Critical & Exegetical Commentary, 1912, 214, 他接受J. Wellhausen 的解释:Die Kleinen Propheten, 45, 187.

12 E. Lipinski, "Recherchessur Livre de Zacharie," Vetus Testamentum, 20, 1970, 42-46. A.Petitjean, Les oracles du Proto-Zacharie, 1969, 425-426.

13 W. Beuken, Haggai-Sacharja1-8, 1967, 179; W. Rudolph, Haggai-Sacharja 1-8/9-14-Maleachi, 1976,152.

14 V. Turner, Image andPilgrimage in Christian Culture, 1978.

15 D.L. Peterson, Haggai andZechariah 1-8, 1984, 317. J. Baldwin, Haggai, Zechariah, Malachi, 1972,155-156.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查阅相关章:
更多关于: 利亚   第八章   注释   圣经   基督徒   文摘   道尔   第三段   唐纳   信息   利亚   耶路撒冷   耶和华   先知   以色列   犹大   这是   的人   导论   他们的   第八章   圣经   诚实   巴比伦   点此   注释   百姓   列国   外邦   约翰   犹太人   将来   信实   日子   子民   是指   福音   是在   选民   信息
返回顶部
圣经资料,在线查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c.zyesu.com 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