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罗尼迦后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帖撒罗尼迦后书注释-《二十一世纪圣经新译》
帖撒罗尼迦后书
导论
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的第二封信,无论在用词或内容上,都与第一封信很相似,以致人们认为这两封信的写作日期很接近。两封信大致有相同的格式。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一章显示教会受敌的情况恶化了。保罗语气强烈,似乎也显示他自己也是那些与教会为敌之人攻击的目标(参三2)。敌对势力的增加,可能造成教会某些人相信他们正活在末后的日子,还声称这个信念有保罗的言论支持。保罗拒绝接受这样的说法(或该说由此产出的可疑推论),而且辩说在主再来之前,必先有种种事情发生。我们可以在书信结束的部分,发现教会有些人利用别人的慷慨,花用别人的钱财,而闲懒不做工。虽然这几件事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但第二章里反映出「末世」的紧迫,或多或少也促成了这种情形。保罗因而发出谴责,坚决认为基督徒应该尽可能做工,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些重点决定了书信的结构。如前书一样,此信以问候开始(一1-2),之后是一个祷告式的报告,既有鼓励又有教导的功用:教会虽然仍在受逼迫的痛苦中,但仍坚定地持守着真理。保罗向信徒保证,当基督再来的时候(一3-12),神要审判那些压制他们的人,并且要让教会分享基督的荣耀。此信之中心教训是基督的再临,保罗直接反对一些人的主张:末后的日子(世界最后的时期)已开始。保罗教导他们在基督再临之前,撒但对教会(神)的攻击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教会意识到她是神所拣选蒙恩的,教会依靠神加添力量,就必能够坚持到底(二1-17)。在最后的一个劝勉,保罗请求教会为他祷告,并且关注那些不工作,只靠善心的朋友过活的基督徒。保罗强烈的谴责这种闲懒和令人讨厌的信徒(三1-16)。最后保罗以一个简短的问候结束书信(三17-18)。
这些论点背后,有可信的历史处境支持,此信真是由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在这个观点上,我们必须假设在保罗完成帖撒罗尼迦前书之后的一段时期,有一种「末世的狂热」(apocalyptic fervour)在教会里出现,这个狂热的来源也许可以在帖撒罗尼迦前书里找到。保罗没有像他在其它书信里的做法,直接或间接的强烈责备一群反对者,反而写信给那些或许因误解他的教训而被误导的信徒。
这样的解释也颇合理可信,但是仍有许多释经家提出反对。他们发现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帖撒罗尼迦前书强调主的再临迫近,帖撒罗尼迦后书则强调主的再临还未到。这个发现使他们注意到此信中其它奇怪之处──缺少个人化、具体的陈述,重复帖撒罗尼迦前书一些特有的句式,以及语文和思想等等的差异。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差异与传统对保罗书信的了解无法调和。他们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就辩称这些书信是在不同的时间、按不同次序完成的,或者是由原来次序不同的片断重新组合而成。不过,他们这些解释没有足够的理据支持。还有人辩解,对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解释,就是这封信是由另一位作者在较后期写成的,他希望利用保罗的名声来纠正保罗之前的教导或对教导的误解,他们甚至宣称这封信才是真的(参三17),而应该弃掉帖撒罗尼迦前书。这个说法有一个很大的弱点,支持这说法的人始终未能就此信写成的情况,建构一个可信合理,而且直接针对帖撒罗尼迦独特情形的说明。再者,用来驳斥这宣称主的日子已经来临的文字太隐秘了,我们很难设想会有后来的一位作者,竟然会以这种方式来说服他的读者。虽然此信的语文、结构和思想都有一些奇特之处,但是,把此信看为别人所写,比看它为保罗之作更加困难。
主题
这书信对福音和对新成立的教会应有的发展作了充分的教导,显出基督徒应该怎样生活和作见证。然而,一些当代的基督徒意识到教会历史不是只剩下屈指可数的日子,还有一段长时间;保罗强调基督将来的再临,认为那份迫切感和基督徒生活的意义息息相关,可是,当代的信徒看这些都不切实际。今日的基督徒也可能太过轻易的假设他们活在一个安全的世界里,并认为他们整体是永恒而独立自存的;他们无法理解每一时刻都需要依赖主耶稣的恩典,并且要在主再临的前提下生活。既然神曾借着祂的儿子成为肉身进入世界,粉碎了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祂当然也能够在将来直接干预,结束人类的历史,建立祂永恒、公义、平安和慈爱的国度。保罗很清楚地说:基督徒不可以不作工,光等候主的回来。反而,他们必须借着表现出基督徒生命的品质:信、望、爱,来预备主的再临。
应用纲要
本书对于教导信徒如何在主再来的亮光中生活、事奉,和满有盼望,非常实用。
帖撒罗尼迦后书大纲
一1-2 问候
一3-12 感恩
二1-17 主的日子的指示
三1-16 教会生活的指示
三17-18 问候